EN

CAFA论坛丨“技术伦理”论坛第三场:高科技时代,我们如何生活?

时间: 2016.10.19

2016年9月27日,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主题论坛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办。论坛持续2天,主办方邀请了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学者,围绕展览同名主题“技术伦理”展开探讨,从科学、大数据、混合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基因等多角度切入,对“技术伦理”进行发问。

28日上午,“技术伦理”论坛第三场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教授主持,邀请国内外三位艺术家进行相关主题的发言。王春辰教授表示,如果研究现代中国美术史,中央美院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对象,“但是,当我们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当我们面对未来的时候,中央美院能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王春辰教授指出中央美院主办媒体艺术的目的,“这是中央美院要面对的巨大挑战,这也是中央美院为什么要办媒体艺术——因为这个领域已经超出我们既有的知识模式,也许这就是今天这个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挑战,也需要我们去应对它。”

路易斯•格拉萨(Luis Graça):“生物艺术作品:实验室视角”

路易斯•格拉萨先生来自葡萄牙,他表示自己是一名科学家而非艺术家,在他的工作室里,有尝试用各种技术来研究艺术的研究人员,比如声音因素、移植尝试、生物学创作等。此后,路易斯介绍玛尔塔•德•梅内泽斯(Marta de Menezes)的作品来分享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艺术家和科学家存在一个差异,这也是道德的一个核心所在,叫自我实验,即在自己身体上做实验,”路易斯说到,“艺术家完全可以在自己身上做实验。”

玛尔塔•德•梅内泽斯的创作一直在艺术与生物的交叉领域中进行探索,她曾经将自己的DNA注入到蝴蝶的体内,形成两者共生的状态。本次《两者的永生》是玛尔塔和路易斯共同合作的一个项目。玛尔塔和路易斯通过病毒载体将基因注入对方白细胞中,使对方的白细胞永生化。这些永生的细胞,虽来自相爱的两人却无法在一起。这些细胞取自防御机能的免疫细胞,因此它们抗拒来自别人身体的细胞,互相的隔阂永不能化解。永生总是有代价的,那代价便是孤独。

路易斯介绍了玛尔塔的多个艺术项目,并于讲座最后指出,“对于艺术家而言,当试图是去生物技术进行结合的时候,往往需要一些专业的技术,这在普通的艺术家工作室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路易斯认为,他们工作室的这种科学实验室与艺术家联合研究的继续项目,是目前该类型艺术呈现的常见模式。

彼得•弗莱斯(PETERMFRIESS):“超连接社会中的存在问题”

皮特•弗莱兹的创作多为受众广泛的声音视觉化装置,在科学、技术与艺术的交叉领域也十分活跃,皮特表示:“我不仅是艺术家,也是一名空间技术的工程师,也在移植探讨这种系统理论、探讨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等。”

“今天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互联世界或者是知识时代的联系,有一些新的性质、新的特点、新的恐惧、新的机会,也有一个速度的改变。”皮特介绍了他的几个科技作品,如可以捕捉人类脑电波的“ISOLATED OBJECT”;可以通过脑波测试仪连接进行信息交换的“CONNECTED OBJECTS”;更为复杂的多人联系的“HYPER-CONNECTED OBJECTS”。

“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新世界。”皮特说道,拥有各种高新科技的新世界能够带给人类各种新力量解决各种方案,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丧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越是在这种超级链接的城市里生活,越来越多的自我隐私信息被攫取。”并且,在面临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创新时代,所以一切事物都是关于创新,“不是在说我们如何正确地去使用科技,而是说我们不得不使用科技,这意味着生存。”皮特说。

出路在哪?皮特指出了关键字“伦理(Ethics)”。艺术在未来怎样能够生存,不仅是进在艺术馆或者是作为一个收藏品,艺术要以一种新的形式来展现。要让“伦理”变成一种时尚,成为一种思考的方式,成为一种前瞻性的思维方式,把事情连接起来,同时有乐观的态度,拼盘性的思维,可以去实验室、去街道沟通,带来不同的艺术。

付晓东(Fu Xiaodong):“中国传统中的技术伦理与我的策展实践”

青年策展人付晓东从事过非常多实验性项目。她首先谈及在2012年与果壳网之间关于科学与艺术的合作项目。“在这活动里边我们尤其是重视艺术家和科学家的交流,讲座之后对话的活动,不管是艺术家对科学家发问,还是科学家对艺术家发问都提出了非常多的两边无法触及的一个很新鲜的思路和想法。”付晓东说道。

付晓东谈到她在艺术和科学领域连续策划的四个展览项目,“这些基本上源于对于不同学科的了解,或者说阅读之后所形成的一整套的世界观和知识体系一个巨大的扭转。换句话说,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一旦被改变,实际上你就很难再回得去原来的比较局限、狭窄的知识系统或者是领域里面去了。”去年于苏州金鸡湖美术馆策划的展览“人造仙境”将中国传统世界观和虚拟现实、VR系统进行连接;同样于去年策划的“潜意识洪流”活动是关于潜意识潮问题,整个展场是在宇宙之流或者是时间之流、沉浸之流的一个沉浸式的现场;2010年策划“大声展”,于三里屯SOHO每个艺术家一个商铺,主题为“分享主义”,主要探讨CC代码、网络分享精神和原则的问题;以及“绝对无限游戏”、“多重世界”等展览……

“之前我研究的领域里也曾经做过关于中国传统理论里面的一些基本原形,而我现在的研究角度脱离了图像,试图讨论从一些传承几千年的原始观念对全球化的、泛科技的时代要如何启发和引导,这里就是中国的仙境观和虚拟现实之间的关系。”付晓东从中国传统观念入手,将其与当代科技相连,“这是一个不断和艺术家共同合作和展开的一个基于观念上和科学哲学以及整个宇宙观传统伦理等等共同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研究。”

文/林佳斌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