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讲座丨西川走进太庙 讲述“文艺与时代生活”

时间: 2016.10.24

2016年10月23日下午2点,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诗人西川在北京太庙举办讲座,讲述文艺与时代生活。本次讲座是中央美术学院艺文志论坛走出美院的首场学术活动,中央美院副教授于润生主持活动。

西川在此次讲座中主要探讨一些观念性话题,并未谈及某一类具体知识,但给听众带来极大思想启发。讲座主要围绕三个方面阐述文艺与时代生活的关系:对不同人来说文艺是什么;创作和时代的关系;什么是现代与当代。

“对于文艺接受者和创造者,文艺是什么?”这是西川首先谈及的话题。西川认为在任何国度,文艺都跟每个人发生着关系。有的人,把文艺片面理解成娱乐,虽然文艺充斥各处,关于这个问题的对错,他认为很值得探讨。此外,生活中各种设计的因素都影响着人,这些设计也都时时刻刻在塑造人。西川认为这些都可以被称为文艺。

生活当中的文艺,西川举例这样的日常例子,大都市中的一些饭店提示要衣冠得当,婉拒衣衫不整者,考量的就是个人的生活方式须与饭店已有的活动方式相符。就如西装革履者很难在大街上打架斗殴。个人的生活方式也会因身份、爱好、地位而有所不同,一个大学教授家中可能会有三千册书,真正的有钱人反而更喜欢简朴的生活方式,而不会像大多数人一样憧憬着奢侈品。生活方式是很难伪装的,家中藏书或者所挂的画,都能看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如果一个人将文艺拒之门外,他的生活品质也难以提升。

西川还谈及创作与时代关系的问题,他认为每个成为文艺创作者的人都有一个前期的准备工作。成为作家之前,需阅读很多经典;成为艺术家也需要看很多艺术品。往往一个人读的看的,都是被历史筛选出来的经典,在阅览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写散文就该像朱自清,写诗就该像李白。这样的观念就让人们对创作有了一个定义,让人在创作中追求一种永恒性,现在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在为永恒工作。但也有一部分人不为永恒,他们更愿意创作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创作。西川举例杜甫与王维,他们不同的自身经历与个人情趣,造就了不同的创作风格。所以不朽的巨作往往无法完全跳脱时代的大背景,作为文艺创作者,为这个时代而创作是很必须的,这样的作品往往更充满“力道”。

“究竟什么是现代?”这是西川讲座最后讨论的问题,他认为不管是当代还是现代都脱不开现代性这个问题,现代性是不分国界的,它是一种“去昧”的过程,就如现今发布条例去掉“奉天承运”一样。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当代性”是一种同时代性,中国更愿意理解为当下,总而言之,现代性具有一种趋同性,而当代性却有着一种不同性。西川在讲座最后总结:“在这样的时代,人们更应该努力追求当代性,追求自己的风格,特别是艺术创造者。在过去,我们总说要认识我们自己,但在这个‘大河拐大弯的时代’,在如今的中国,我们更应该发现自己,我们更应该创新。”

文/宋昀橦
图/周凹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