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益者三友”讲创会 第二辑:当艺术遭遇历史

时间: 2017.1.6

2016年12月29日星期四晚上18:30,由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系列学术活动——“益者三友”讲创会第二辑:《当艺术遭遇历史》在图书馆一层报告厅举行。讲创会由孙景波教授和李晓林教授担任主讲人,以“当艺术遭遇历史”为题,分享了他们在创作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画创作过程中的所知所感所获。本次讲创会由曹庆晖教授担任学术策划与主持,全院各个不同专业的三十余位教师参与讨论。

讲座伊始,院长助理、教务处处长王晓琳首先介绍了教师发展中心组织讲创会系列活动的目的:”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是以服务教师为中心,服务教学为宗旨,为教师开展学术教学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促进不同专业学科的教师进行教学与创作上的交流,营造美院崇教厚德的良好氛围,是广大教师交流互动的平台。“益者三友讲创会”这个活动是以教师讲述创作为中心内容,以教师参与研讨为主要形式,希望能够搭建起一个加强教师创研交流、激发教师思想碰撞,增进教师友好往来,为教师表达自己、了解同道、关注学术、共同发展的内部交流的学术平台。主持人曹庆晖教授首先重申了“益者三友讲创会”的发起目的及提名释义。以“益者三友”为题,是引自孔子“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也;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讲创会提倡陈言务去讲真话,反对虚头巴脑耍嘴皮,欢迎益友,鄙视损友。

孙景波与《贞观盛会》

孙先生首先肯定了中央美术学院在建国初期至今在我国历史画创作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与特殊的历史地位,勉励并希望青年艺术家应该传承前辈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在谈到创作壁画《贞观盛会》的经历时,孙先生讲述了主题的选定、人物形象、典籍事件、建筑场景的推敲,构图的数次更改、内容几番更迭的过程,也向我们展现了他从2012年到2016年为这幅壁画所做的草稿,包括对图中人物的构思与考据,已累计数本。孙先生谈到:艺术家在进行历史画创作时,应做充足的准备,避免出现史实性错误,在这五年磨一剑的过程中,我参加的一系列评审、巡视、参观和专家讨论活动,发现这个磨合的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必要性,是什么呢?确有一些画家是对历史和历史画的认知有盲区,与研究礼仪制度、服饰、兵器、器具的这些专门的历史学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过程就是对创作再构思与重塑的过程。经过这样一轮一轮的调整,有的人一直调整到2015年3月份,最后才确定下来,才开始动手。从做稿子到完成,史学家们前期走了1年,艺术家们差不多走了4、5年,这对于历史画创作、对于艺术家个人的成长都是一种难得的经历与历练。

李晓林谈《商帮兴起——晋商》

李老师提到画完这张画感触非常深,这也是一种能力的训练:我过去喜欢画人,画的写生比较多,所以平时的大量积累,发现在这张画里面都能用得上,都能用进去,尽量地求鲜活、求生动,求气息。创作历史画要有激情、要投入。对选取的主题要抱有兴趣和热情、要小中见大,深入生活、反复推敲、不断深入,整个过程就是不断寻找那种内心的东西。所以我想我们这一代人,争取能不能再稍微往前哪怕走一点点,我们的前面好像还有空间,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做得再好一点,我个人有这个理想。

两位教授的创作谈引发了与会老师们的热烈讨论。毕建勋、张伟、陈科、孙韬、周思旻老师等也就自己在创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和感想做了精彩发言。最后曹庆晖教授总结发言,他提出如此生动的讲述过程、如此精彩的草图手稿,这不仅仅是艺术家自己总结梳理的过程,更是一场鲜活生动的教学与示范,我们希望这些珍贵的经历与经验,能够被记录、整理和传播,助力于美院师生的成长。

室外更深露重,室内围炉夜话,近四个小时的活动,大家仍然谈兴未尽,最后在掌声中,纷纷表示着对下次活动的期待。

图文/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