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4日,艺术家展望艺术生涯至今最大的个展“境象”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展览也是艺术家首次在上海举办的大型个展,展览由国际知名策展人、日本森美术馆馆长南条史生策划。展览以艺术家最新的系列作品为重点,并回溯从艺二十多年来不同时期的创作方法和关键作品,以此形成对艺术家实践方法的线索观照。从展览篇幅而言,此次展览展出作品虽只占据展望创作的一小部分,但分为15个系列呈现其方法论,且环环相扣,是名符其实的最大个展。
展览在龙美术馆得以展出,可追溯到四年前龙美术馆开馆之时,他当时就感叹建筑师以简单T字造型将美术馆空间打造成洞穴式空间,展望觉得这种空间形式与其作品形成很好的映衬关系,他坦言每一次创作都犹如进入到一个洞穴的状态,这是一种精神的洞穴空间,自己就在这个洞穴摸索,只有展览成形时才能从中慢慢走出。
最新作品《隐形》、《隐形堆》、《象变》是展览的重点结构,这是艺术家持续多年形象探索的最新呈现,也是艺术家与数学家、科学家合作的成果。通过3D扫描艺术家的身体,然后粒子化,之后置入同样粒子化的流体场中,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的算法和计算机指令模拟熔岩在自然界中无数可能的变化。《象变》是“流体场”的视觉化呈现,艺术家从流动的瞬间抽取被异化的形象,用3D打印输出成巨大的立体模型,再用不锈钢敲制,经烈火喷烧烤色形成最终形态,悬于展厅空中,还原隐蔽数字象变中流动的瞬间。该系列作品是艺术家遇到难以解决的雕塑难题时的一种突破,在展览开幕前的讲座“艺术的边界与未来”谈到,人类在认识事物本质的时候是存在悖论的,了解事物内部,本能的直接做法是将之切开,但这只是制造了新的表面,为此,展望把人的身体想象成无数的例子,然后将粒子通过处理和变形,得到一种“内部”的世界,而这一方案最终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以数学的方式实现。“我们的物理世界再小再大是有尺寸的,而在数学世界中,没有尺寸的限制,无限大与无限小,因此用数学可以解决大自然的问题,把自然转换成参数,进行运算,用算法解决我们想象中无法实现的事情。”
“隐形”系列是展望现阶段的创作形态,而这在此次的展览叙事中是有踪可循的,这种循踪就构成了展望雕塑创作方面的一种“生长性”。“中山装”系列是本次展出最早的作品,也构成了展望雕塑叙事的一个起点,严格来说,展望进入艺术视野是从他最早的那批写实作品开始的,但艺术家认识写实作品并不能够代表其个人创作方式的开始。八九十年代雕塑更多的强调公共性、社会性和集体审美,写实自然就成为重要表达方式,展望的“中山装”通过挣扎的中山装外形与空洞内核形成对比,隐喻了一种当代社会与文化所处的困境,自此开始后来一系列关于表面与内在、个体与环境关系的讨论。“假山石”系列一脉相承,华丽外表与空洞内核的关系映衬着当下工业社会物质与精神的矛盾,“新艺术速成空间”则通过观众参与隐喻当代社会流行快餐文化对经典的滥用。“假山石”的不锈钢镜面投射艺术家的变形镜像,艺术家将拍摄的二维照片复原转换成三维立体雕塑,形成其“应形”系列。出于对不锈钢镜像的背后“编造”,艺术家在“应形”的基础上利用延展性强的粘土翻制自己的身体,通过对于身体的破坏、分解,幻化生成各种异型,以此形成“幻形”系列,在个人与世界的叙事间扭曲妥协重新定义自我。展望感叹“镜子改变了我,我则改变了雕塑”。
雕塑创作在一加一减中完成对形象的塑造。展望最早期的写实雕塑自然也是对“形象”的一种描绘,在九十年代以“观念”为基础开始自己对于“形象”问题的探讨,这是多维度展开的,关乎自身、文化、社会、时间、宇宙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变形异化,而且在方法和思路是一步一步来的,是一种“生长”的状态,虽然在当下“观念”横行,但形象问题对展望来说仍是一个新的问题。对于下一步的创作,展望暂时也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方向,但他肯定是与目前的创作状态有一定关系的,是从这里生长出去的。
展览持续至8月22日。
文/张文志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