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下午,“印记:亚历山大·法图 (Vhils) 作品展”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葡萄牙驻中国大使馆和Vhils工作室共同呈现。
葡萄牙视觉艺术家 Vhils(本名亚历山大·法图)早年从事涂鸦创作,在其十六岁那年突发奇想,涂鸦可认为是在墙上“做加法”,那么是否可以在墙上“做减法”呢?再后来的实践中,Vhils开始使用雕刻浮雕法在墙面上进行视觉叙事的创作,他开创的雕刻技术已经被誉为过去十年来街头创作中最具有吸引力的艺术表达方式之一。与此同时,他在全世界三十余个国家留下了逾六十件大型街画作品,成为视觉艺术领域里的标志性人物。
开幕式上,葡萄牙驻华大使馆大使若热·托雷斯-佩雷拉先生表示,Vhils长期关注当代城市社会以及现代都市之中的复杂性,并逐步发展出对当今人类状态的艺术表达。“由于受到城市人文景观的启发,他将一些不知名的城市公民的肖像雕刻在砖墙里、木板上,使艺术融入到城市中,以此来探索思考现代城市环境的本质”。佩雷拉先生说到。
在本次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中包括了70件装置艺术品和一整面墙体,这些作品花了三周时间,多数于北京现场完成,画面内容主要取材于北京街道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图像和面部表情。Vhils在讲解中表示,“创作过程中是对图像进行临摹,而画面中有着颜色较深、较浅的灰色调和亮色的高光。高光是用油漆画上去的,较深的暗部是用不同的工具刻凿而成。”与此同时,主展厅巧妙的设置为“迷宫”似的场景,让观众置身于几面墙体之间漫步之际,可从不同位置观察到不同角度的作品,这如同行走于匆匆都市之中的行人。或许观众可从中“重新找到审视城市的角度”。
展厅入口呈现了Vhils《划过表面》这一系列,在Vhils看来,这部分可认为使其之前所创作的一个小总结,其中的世界地图显示了其在多个城市的创作痕迹。此外,展览现场放置了Vhils的两个“爆炸”视频,艺术家使用炸药留下人像作品的痕迹,而这个爆炸的重点在于“爆炸过程所呈现的激烈瞬间”,爆炸过后的结果并不是艺术家所想表达的内容,因为用视频来记录这一过程是最合适的选择。
正如开幕式上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教授所言,亚历山大·法图虽是一位年轻的艺术家,却已在街画领域颇负盛名。Vhils以北京的所在地现实出发,透过艺术家对都市景观的拟人化,“印记”展试图让观者重新思考当今时代下,看似向阳而生的复杂城市生态面貌背后的人类真正状态。因此“印记”不仅是对当代城市生活特点的分析式观察,同时也是在人类发展新篇章之际,对同一化变革的一次充满诗意的标记。
文/林佳斌
图/杨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