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德国8丨“今日”呈现:凝固的时间——德国新媒体艺术

时间: 2017.9.19

2017年9月17日上午11点,“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项目中的《凝固的时间——德国新媒体艺术》在北京今日美术馆2号馆开幕。“德国8”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德国8”总策展人、德国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主席瓦尔特·斯迈林(Walter Smerling)教授、“德国8”副总策展人、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德国艺术家代表朱利安·罗斯菲德(Julian Rosefeldt)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展览聚焦德国媒体艺术的基本发展轨迹,突出重要阶段和代表性艺术家,通过展示哈伦·法罗基(Harun Farocki)、朱利安·罗斯菲德(Julian Rosefeldt))、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克莱门斯·冯·魏德迈(Clemens von Wedemeyer)、马塞尔·奥登巴赫(Marcel Odenbach)、尤尔根·克劳克(Jürgen Klauker)、朱利叶斯·波普(Julius Popp)这7位德国最著名、最活跃的新媒体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向观众展现新媒体艺术的特征和德国影像艺术的面貌。

进入主展厅,首先看到的是朱利叶斯•波普于 2003 至 2006 年间创作的《比特.瀑布》。这件作品在公共空间和室内空间均可展出,标志着数字艺术或者说作为自然映像的数字艺术时代的到来。艺术家采用工程和计算机技术与视觉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将自然要素——水序列化成速度可控的人造水滴,这些水滴组合一个个字母,它们拼合而成一个个单词。史德耶尔和波普的作品首次将计算机辅助技术带入数字艺术,为视觉媒体艺术开拓了新的可能性。

黑特•史德耶尔2013年完成了视频装置《如何不被看到:一个该死的说教.视频文件》。艺术家以顽皮诙谐的方式处理教育与教学录像,以及YouTube上的教程,作品中的场景色彩响亮且多样,却没有经过精雕细琢地处理,观众时而进入像素的空间,时而又面对绿幕,最后来到类似废弃战场的测光校准区域,仿佛在数字和电影的技术世界穿行。史德耶尔通过解除艺术的伪装展示当今无所不在的监视结构,在作品布下的视觉陷阱中,观众无法借助外界,只能凭借自己的主动性找到出口。尽管有些许浪漫主义的痕迹,艺术家在总体上试图体现的是德国唯心主义或启蒙主义的传统。

德国的第一代视频艺术家表现出对政治的关注,哈伦•法伦基在他们当中显得中尤为突出。法伦基2006年的视频装置《110年后工人离开工厂》使用了12个并排连接的显示器。视频以1895年鲁米尔纪录短片《工人离开工厂》为起始,总长36分钟,向观众展示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影片中的工厂。2006年,该作品在维也纳吉尼拉利基金会举办的“全新的电影”展览上首次展出。

尤尔根•克劳克2003年的作品《我行我立》,由7个等离子交互式屏幕组成。一方面,艺术家通过对身体的强调不断质疑性别身份,挑战社会一般认知,作品可以看作对艺术家的一出即兴话剧的记录。另一方面,作品又具有装置性,因此这些“记录”的诸多细节又组成了一个现实存在的、独立的视听场域。这件作品令人想起1970年代时:那是一个从单个显示器播放录像带,渐渐发展到由多显示器的多波段装置共同播放影像的时代。

马塞尔•奥登巴赫乐于探索以社会编码形式存在的规范如何成为人类记忆感知的来源。奥登巴赫在2016年专门为维也纳艺术馆创作了双频装置影像作品《无可证明》,作品以弗里茨•克莱莫1951年为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设计的一个纪念碑为主题,该纪念碑1954至1958年间建于魏玛附近的埃特斯山上。镜头聚焦于纪念碑大约15分钟的时间,奥登巴赫藉此研究记忆和历史的可视化和意识形态化问题。另一方面,作品的题目暗指也著名文学家英格博格•巴赫曼的同名诗。

朱利安•罗斯菲德2011年创作了影像装置《我的家乡是一片乌云遮蔽的黑暗土地》,这件约30分钟的作品题目取自特奥尔多•莱辛的作品,是以考古的方式对德国和地区历史的表现。森林经过了舞台化的处理,糅合了文字、乐音和声响等元素,以浪漫主义的方式展现了德国人的自然乐土和精神家园,散发出浓浓的民族气息。弗雷德里希的这件绘画对德国浪漫民族主义历史观的形成功不可没,但在罗斯菲德的作品中,绘画的痕迹——作为媒体艺术之前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媒介的象征——却被删去了,这种对艺术媒介独立性的强调,正是罗斯菲德对电影摄影叙事性的回应。

克莱门斯•冯•魏德迈也介入了戏剧化描写、纪录片、随笔式的画外音、反乌托邦和乌托邦手法等相融合的创作领域。影像装置作品《开端,活人之死》拍摄于2013年,是用电影史中一些经典场景重新编辑组合而成的作品。影片分布于五个屏幕上,每个屏幕间有6秒的播放时间抵消,作品揭示了雕塑以及其生产制作、膜拜和毁灭是如何以电影的方式来呈现的。

此次展览突破原有的媒介,将单一的艺术通过不同的展示方式呈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作为承载观念的载体,是对战后至今的德国当代艺术进行专题性梳理,让人们感受到作品以外的体量和学术价值。同时,这也是一次向中国大众呈现完整且独特的德国影像艺术观赏体验,同时对两国艺术的文化特性进行交流,在合作当中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展览期间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公共教育项目,完整的展示了德国当代艺术的学术性和探索性。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2017年11月12日。

编/钟钰炜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