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国大陆首次回顾展:“魏因加特的文字设计中国巡展2017·北京站”盛大开幕

时间: 2017.9.19

2017年9月15日下午三点,“魏因加特的文字设计”中国巡展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揭开首展序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苏黎世设计博物馆(Museum für Gestaltung Zurich)合作,回顾总结了魏因加特几十年以来的所有作品,这次展览在中国大陆第一次也是迄今最完整的一次介绍魏因加特的设计作品。

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广州国家广告产业园和广州美术学院共同举办。瑞士驻中国大使馆活动项目管理戴飞先生,瑞士驻中国大使馆文化项目和赞助商官员赵欣女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先生,首都师范大学设计学科负责人、视觉设计与教育研究所所长李中扬先生,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先生,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沂蓬先生,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计华先生,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靳军先生,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女士,方正字库字体开发总监苏士鹏先生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助理高高女士担任展览开幕式主持人。

开幕式上,首先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先生进行了致辞,他肯定了此次展览的学术价值。文字是非常有趣的东西,看似简单实则深邃;对文字的研究,结构、架构和寓意,前后承接关系,都给人们带来了新的逻辑思考,文字与空间的关系形成了更有效的叙事描述,这是这次展览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正值央美百年校庆之际,设计学院将推出非常经典的专业性展览,也会推出一些具有社会化意义以及国际战略研究为基础的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先生则介绍到这次展览是瑞士著名的平面设计师与教育家沃夫冈·魏因加特,在中国大陆首次的回顾和研究性展览。魏因加特是一位在设计,尤其是文字设计中,不断打破常规,超前的揭示平面设计语言新可能的重要人物。在现今流行的数字化设计浪潮来临之前,魏因加特就在设计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铅活字排印等媒介与手段,开创了全新的平面设计语言的可能。展览中,来自瑞士苏黎世设计博物馆的,200余件魏因加特的设计作品、过程手稿和其学生作品的集中展出,以及策展人对于魏因加特设计阶段的系统梳理,将为当下的中国设计师和设计爱好者,理解现代设计观和方法论提供一些可视化的文本。

策展人吴帆老师为展览的成功举办向设计师魏因加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赞助单位和媒体单位表示致谢。

魏因加特是国际知名的平面设计师和设计教育家。1941年出生于德国南部边境城市康斯坦茨,年轻时候在斯图巴特(德)接受专业的字体排印训练,后赴瑞士巴塞尔设计学院深造。1960年代,他利用字母和文字创作富动感的图像,又打破常规排版,包括瑞士字体设计中几近教条式的直角标准,在设计专业领域引起了极大回响。自1968年起他便在巴塞尔设计学院任教,通过设计教学与实践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从世界各国闻名而来的年轻设计师。他为现代瑞士字体设计注入活力,被认为是“新浪潮”或者瑞士庞克印刷之父。这股浪潮与彼时在美国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相呼应,对当代平面设计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此次展览分14个展区:生平、线画、圆形构图、排版学徒的生涯、新时代下的字体设计、字母M、平面设计高级课程、练习与研究、书本和杂志、日历、数码研究、颜色应用、复印和电脑绘画的拼贴技术、拼贴艺术般的底片重叠法。此次展览选取了试验性设计、过程手稿、海报经典代表作品、教学作品、立体装置以及相关影像资料等全面记录了这位平面设计领域“顽童”的探索与实践。

正如策展人吴帆老师在导览中所说,文字设计或者平面设计如何发展到今天的面貌,未来又有怎样的可能性,面对媒介和技术的发展,我们怎样运用智慧去拓展它? 魏因加特就是很好的借鉴。在当下中国语境里“重温”魏因加特的文字设计,把这一种超越时代与媒介的重要设计传统和思潮化入本土设计的文脉,此次展览将为现代中国平面设计带来新的思考。

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10月8日,并于今年10月至12月巡展至上海和广州。

编/吴慧霞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