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全程视频(或点击首页“视频”栏目观看):
CAFA讲座丨邵彦:“赵孟頫和王希孟的梦世界——北京故宫年度大展导览”
2017年10月24号,正值北京故宫博物院“赵孟頫书画特展”和“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年度大展之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邵彦在中央美术学院进行了题为“赵孟頫和王希孟的梦世界——北京故宫年度大展导览”的主题讲座。
武英殿“赵孟頫书画特展”共有136件展品,其中赵孟頫作品有60件;午门“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有85件展品。这么多件作品该如何去观看?邵彦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展厅陈设与参观顺序。不同的展览有不同的观看方式,邵彦对展陈经典作品进行了详细阐释。
“赵孟頫书画特展”:学术性展览的观看方式
“赵孟頫书画特展”这样的学术性展览对于普通观众有什么意义?一方面在于了解赵孟頫其人,以及他的作品和风格。另一方面在于理解美术史家是怎样工作(了解赵孟頫)的:美术史家如何面对研究对象,如何加工处理研究对象,怎样去提出问题并得出一些看法?“赵孟頫书画特展”也许娱乐性不如午门展览,但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个案研究展览,具有学术示范典型的作用。此次展览按照艺术史脉络陈列,分为四个单元:溯本清源——赵孟頫的艺术渊源;书画交辉——赵孟頫的艺术成就;松雪遗韵——赵孟頫的艺术影响;云泥有别——赵孟頫书画辨伪。
观看展览是与策展人的对话。以第一单元《溯本清源——赵孟頫的艺术渊源》为例,邵彦老师为大家解释了策展人在陈设这些展品时想说明什么?赵孟頫行书《跋王羲之兰亭序卷》是附在唐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卷后的一段跋,这是赵孟頫早年师法二王的证据。赵构的书法笼罩南宋,再加上赵孟頫出身宋宗室,早年学书受赵构影响较大,《草书后赤壁赋卷》在于说明他的家族传统与时代书风。董源《潇湘图卷》则是赵孟頫山水画的关键,赵孟頫的“复古”跳开两宋、回归董源,以此树立了新的传统——文人山水画的趣味,直接开启“元四家”的画风,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这样的学术性展览,展陈水平高度依托学术成果。书法存世较多,研究也较多,第二单元就以故宫博物院学者王连起的研究作基础,将书法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绘画数量和研究较少,因此没有作分期和画科分类。近年来鉴定上的一些进展也会呈现在展览之中。对于美术史学者来说,这次展览展陈条件好,长卷基本能够打开展示也是很重要的。
赵孟頫研究的难点在于鉴定,尽管单独陈列出第四单元展陈伪作,邵彦个人认为展厅值得怀疑的作品不少,如赵孟頫行书《秋兴诗卷》、《浴马图》等。邵彦老师幽默地表示,赵孟頫不是“才子型”而是“学霸型”人物;他并不完美,他的书法水平也并不稳定。
“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对青绿山水的思考
这是《千里江山图》第二次全卷展出,仍旧引起了明星般的轰动效应。当然,青绿山水为大众喜闻乐见,展出效果好,也易于理解,那么我们在看展的时候就需要作进一步思考:青绿这种趣味和材料从哪里来的?青绿色系如何在中国本土色系中进行融入和折衷?青绿山水画包含几个体系?以及山水画的现代化问题……
通过对一系列壁画与卷轴画的梳理,邵彦老师说明青绿色来自西域甚至西亚,进入到佛教世界中,除了影响到西域附近的个别例子,与中原本土世俗绘画的红黑色彩体系基本上不相干。事实上,在唐代水墨山水才是主流,水墨山水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处,植根于汉民族传统色商红黑的色彩体系当中;青绿是外来文化。
从李思训开始,青绿和神仙有了联系。唐宋皇室都相信自己的先祖是来自道教的神仙。那么为什么青绿色可以用来表现道教仙境?这是因为这种颜色本来就来自“海外仙境”。《千里江山图》和《江山秋色图》很可能都在表现道教神仙仙境,构图近似于壁画小样,极有可能是道观壁画稿。《千里江山图》这种重涂方式也再没有第二幅,邵彦老师大胆的猜测李唐《万壑松风图》很可能就是这种作画方式颜色脱落后的样子。
另一种传统是文人浅绛青绿山水,技法以小青绿和浅绛为主。这种技法可能是中国的水墨山水吸收了外来青绿而成,王诜《烟江叠嶂图》、赵伯骕《万松金阙图》以及钱选《浮玉山居图》等等即属此类。
明代“为市场的青绿”摆脱了宗教色彩,纯粹为了画面视觉效果而设色。虽然打着仿古的旗号,却不是简单的仿古,而是创新。这是第三种传统,清代沿袭了这一趋势,直到现代。仇英的青绿仍带有装饰性,但从董其昌到蓝瑛的作品就可以看得出来,青绿似乎成为墨的替代品,山石涂敷相当自由,青绿已经加入水墨山水,好像成为“墨分五彩”中的一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青绿终于脱胎换骨,完成凤凰涅槃。最终将青绿带入现代的画家是张大千,正因为青绿是外来的,它更容易现代。
讲座最后,邵彦老师就《千里江山图》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与探讨。
文/吴慧霞
图、视频/杨延远、胡思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