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讲座丨雅娜·舒尔茨:“外延领域中的设计”

时间: 2017.11.6

2017年10月31日晚,“当代设计策展前沿系列讲座”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讲,主讲人雅娜·舒尔茨进行了题为“外延领域中的设计”的主题讲座。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周博老师担任主持人。

雅娜·舒尔茨(Dr Jana Scholze)是英国金斯顿大学教授、当代设计策展专业硕士课程主任、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她曾就职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英国《设计与文化》杂志、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本次讲座是该系列第一场,雅娜·舒尔茨聚焦于设计策展概念的拓展,以及50年来尤其是近10-20年设计策展的历史流变。

什么是设计?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雅娜·舒尔茨从几个不同侧面为大家讲述设计史上这个概念的流变以及设计实践中的变化。设计不仅仅是展示建筑、服装或者其他物件外观或功能的设计图纸——这种传统的关注绘画本身的策展。设计也不只是装饰性的图案,这大大缩小了设计的范围。更加广泛的设计针对思维、概念和思想。设计委员会的前主席乔治·科克斯言道,设计连接创造与创新,雅娜·舒尔茨认为这个定义具有典型的20世纪特征。拉菲尔·比尼奥利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戏称为“对讲机”芬乔奇街20号商业楼,被认为是“最丑的建筑”。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是设计,是谁来定义设计的品质与价值?黛西·金斯伯格(Daisy Ginsberg)说“设计使生活更美好”,那么什么是好的设计?好的设计对谁有益?好的标准又是什么?达到的途径又是什么?

1985年《非物质》展览

信息时代的展览与物质时代的展览已经完全不一样,1985年3月,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 Francois Lyotard)策划的《非物质》(Les Immatériaux)展览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开幕:这是第一个关注从工业社会到信息时代过渡的展览。展览内容包括机器人、个人电脑、3D打印、雕塑、摄影等等。艺术家试图关注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信息是否在取代实物?展览使用了当时很新的电子设备,光线独特,令人混乱,既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混乱,还是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混乱,利奥塔并不打算让观众全身心的进入展览,他制造了一种迷失的感觉。展览表达了这个去物质化的世界在变得越来越虚拟,用新技术反映了后现代、后工业化理念,利奥塔并非想让我们像传统一样欣赏美,而是试图激发我们新的思考、新的疑问。

行为设计

作为策展人与设计史研究者会发现现实的每一刻似乎都将写入设计史。新媒体艺术的出现使观众更多参与到互动当中,但也带来新的疑问,我们应该如何收集这些非传统的艺术品?1972年维克多·帕帕尼克(Victor Papanek)在《真实世界里的设计》非常超前的写道,现在正是工业设计的时代,然而在我们刚刚注意到的时候它就已经开始消失了。他并不否定工业设计,而是更加关心消费。他尖锐地抨击和批判了西方现代化所带来的设计垃圾,他指出西方大企业是资源浪费和环境破环方面的罪魁祸首,并提出了作为工业设计师的社会责任的思考。在20年后荷兰涌现出一大批概念设计叫做“楚格设计”,这种设计的目的并不是制造产品,而是激发人们的思考:抽屉到底要做成什么样子?同时唤醒人们的记忆,这种老式的抽屉式是如何储存人们的记忆的?

盖伊·茱莉亚说,行为设计是一种重新分配资源、重建方法与利益优先。它在范围与目标上非常广泛,其意义不仅在于生存价值,更在于自我表现价值。从帕帕尼克开始,设计就不仅仅消费,更是对各种现象对社会进行反馈。伦敦艺术大学《滚蛋!》反映了车辆丢失问题,这个形状奇怪的锁没有实际意义;设计是匿名的,也不能够大量生产。2012年英国政府有意销毁了一批《卫报》采访斯诺登的材料,包括数据与光盘材料;然而我们知道数据可以被复制,数据不可能被销毁。这件政府案例可以看出物质的消失,无形之物的兴起如何影响我们的世界,如何撼动政府的权威的。2011年利亚姆·杨(Liam Young)所作的虚拟无人机可以自由地上传下载信息,这个基于虚拟建立的社区具有潜在的危险,就像现在的云盘,我们将自己很多重要信息的资料上传上去,但是这个云盘什么时候消失或者泄露我们并不知道。

系统设计

比利时哈塞尔特的Z33画廊展示了一种模块化的建筑系统——设计师托马斯·洛姆(Thomas Lommée)的《开放结构》,托马斯将该系统比作组合模型玩具,在那里,标准部件开放给所有人,可以组装成一个个模块化的网格,既可以是一辆车,也可以是一个厨房或者是其他东西。他感到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我们的消费模式,以及产品的生产、寿命和解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博物馆到底该收藏什么呢,是作为部件的模块,还是产品——那辆车或者那套房子,或者是系统这一概念?科迪·威尔逊(Cody Wilson)《解放者》当中的这把枪是3D打印出来的,这在展览上引起很大争议,这种开源意味着人人都可以制造枪,那么这是在鼓励公众自己制造枪械吗?如果开源是一种必然,博物馆又怎样去界定开源的边界?

批判式设计

菲欧娜·拉比(Fiona Raby)和安东尼·邓恩(Anthony Dunne)2013年提出,批判性设计关乎意义与文化,加入生活的理想,质疑现实生活,并提供降低现实阻碍理想的可能。它是社会理想的催化剂。他们的作品《微型英国》在设计博物馆里展示了一个虚构的英国,展览将英格兰分为四个自我控制的微型王国,每一个都可以自由地进行政治、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实验。展览使用了工业设计、建筑、政治、科学和社会学的元素,引发了关于设计的力量和潜力的辩论。2013年科恩·凡·巴伦《75瓦特》这个典型的20世纪工厂流水线的场景提出一些问题,工业设计是否真正给工人带来更好的生活,这种设计的受益人是谁,以及什么样才是更好的工作条件?设计的意义不仅是要发现问题,而是寻找更好的、更新的解决办法。抛开技术与创新不谈,设计师要做出怎样的改变呢?黛西·金斯伯格(Daisy Ginsberg)2013年拍摄的一张照片,反映了“设计如何使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将设计与科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合在了一起。

雅娜·舒尔茨表示我们生活在设计的世界中,虽然人类的设计世界不可骤变,但我们需要思考设计的本质是什么?现代设计概念被拓宽了,设计不仅仅是家居设计、产品设计等等,还有行为设计、系统设计和批判式设计,设计师将研究问题延续到以往并不会关注的领域。随后雅娜·舒尔茨与在场听众进行了互动,就设计策展与实验艺术的界限,策展人的工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雅娜·舒尔茨还提到金斯顿大学策展专业研究生每年有一个专门对中国学生的赞助名额,与伦敦设计博物馆合作教学,欢迎中国学生考虑报考该校硕博士研究生。

文/吴慧霞
图/胡思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