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先锋骁将、美院先生、木刻作家:展览“桃李桦烛”解读李桦的三个角度

时间: 2017.12.22

李桦于1935年创作的《怒吼吧,中国》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幅画面,作品用粗狂有力的线条刻画了一个即将被杀害却在努力挣扎的中国人,身体被紧紧捆绑,双眼被蒙住,肌肉和骨骼都处于极力反抗的状态。黑白有力的线条,简明夸张的造型,刻画出中华巨人已经猛醒,要拿起武器为民族进行战斗。这一作品让人认识到那个时代的民族命运,认识到中国新兴木刻的态度和力量,也认识到革命斗士一般的中国版画开拓者——李桦。然而,在今天如何思考李桦的意义,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7年12月20日,为纪念李桦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纪念展“桃李桦烛”,系统梳理李桦先生的艺术创作与学术脉络、艺术成就与教育成就,整个展览围绕李桦先生的木刻版画、原版、文献、手稿、影像等展开,对李桦先锋骁将、美院先生、木刻作家的不同文化身份进行深度解读。展览主题“桦烛”愿意为“用桦木皮卷成的烛”,有光彩映照和华美的烛火之意,蜡烛也有着教师的象征寓意,因此“桃李桦烛”也有着“化成桦烛桃李香”的意味在其中,把物质的东西转化为精神,以此礼敬李桦先生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和高尚品格。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展览开幕致辞中提到,美院百年历程中积累起来的重要学术传统和优秀文化传统,是今天艺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这种动力又是由一代又一代为中国美术事业开拓奋进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所奠定的。李桦先生为二十世纪中国版画事业、中国美术事业和中国版画教育教学所付出的心力与做出的贡献,是值得集中研究和展示的。同时也提到在今天研究、学习李桦就是要像他那样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要像他那样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更要学习他坚持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教师的根本职责。本次展览也被纳入中央美术学院“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系列,为迎接美院百年校庆,中央美院持续举办了一系列名家纪念展览,如何让“老先生展”能有一定“突破性”也是展览思考的话题。本次展览就立足作品、史料、文献将李桦个案深化,呈现多维、饱满的人物形象,在当下激活李桦精神。

展览分为三个篇章展开,并对应着李桦三个不同的文化身份,也呈现李桦在新兴木刻、美术教育、木刻写作领域的贡献与成就。1933年,李桦在鲁迅倡导新兴木刻运动的影响与推动下,开始潜心自学木刻艺术,并在最短时间内成为一员骁将,1934年发起组织广东第一个木刻团体“现代版画会”,并编辑出版手印木刻杂志《现代版画》。同时,李桦也与鲁迅保持密切通信,其中讨论木刻艺术甚多,鲁迅也鼓励、帮助他成为中国最好的木刻家。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是“左翼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是反对“巴黎画派”思想的,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主张为社会而艺术,为抗战,为反帝反封建而艺术。新兴木刻保有社会教育的积极性,用黑白对比表达出强烈情感,多表现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揭露侵略和反动统治的暴虐,唤起人民大众的觉醒。抗战爆发后,李桦更是带笔从戎,以手中的刻刀和画笔直接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浪潮中,1938年与王琦、力群、赖少其等人筹划成立“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中国木刻以及版画的发展离不开李桦的勤奋与执着,更是因为当时以李桦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走出书斋,坚持为社会、为时代的创作理想,坚持艺术与大众的密切结合,新兴木刻才能在这场社会实践中发挥出巨大能量。

新中国成立后,李桦将大部分精力投身中国版画教育事业,195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负责组建中国第一个版画系,并担任系主任长达33年,亲自编撰版画教材,推进丝网版画、石版画、铜版画的学科建设,逐步完善学院版画的教学体系。作为“美院先生”,李桦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即使是艺术创作与学院教学发生冲突的时候,李桦提出一切服从教学的原则,宁肯牺牲创作,也要教好学生。他说:“学生能搞出好作品来,不是比我一个人创作贡献更大吗?”在艺术教育领域有一种观点认为技术可以教,但创作没法教,李桦却不这么认为,他提出创作也必须教,教创作首先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审美提升后就有了强烈的表达意愿,表达意愿与语言的结合就构成版画的本质。在教学上,李桦强调学院教学传授知识的系统性,这也是学院教学区别于自学的主要之点,因此非常重视建立严格的教学秩序, 教学方案、教学大纲和各门课程教材建设,以及开展教学研究。早在抗战时期和五十年代,李桦就出版过《木刻教程》、《木刻版画技法研究》等专著,并在发展中不断改进技法,总结出艺术规律二十二讲、刀法十四种、刀法组织四十八种、黑白节奏变化规律等,做成图例,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除了艺术创作,李桦在木刻艺术理论研究方面也有着不俗的成就,他将长期积累的美术研究和教学经验,木刻刀法心得和实践体验,加以总结梳理,写成论文构思理论系统与体系,写成木刻理论专著《木刻的理论与实际》、《木刻版画技法研究》。此外,李桦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版画”词条,直接参与中国现代“版画”概念的建构。李桦不仅在版画理论领域突出自己的思考,在其他文艺理论方面也积极探索,早在初到北平艺专时就讲授西方美术史课程,主持中央美院版画教学期间,也亲自为版画系学生开设艺术欣赏课程,并指导学生在中外艺术论、美学、美术史、文学史、画论、文艺评介方面的课程和交流。因此展览也将李桦定义为一种“木刻作家”身份。

李桦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艺术理想的一生,也是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历程紧密相连的一生,其形象与身份也为多维丰富的,年轻时就被徐悲鸿誉为木刻界的“老前辈”,然而在其艺术晚年以及去世后并未举办过完整、系统的回顾展,展览“桃李桦烛”的举办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文献梳理为主要线索,勾画出李桦的三个身份形象,也提供观众认识、解读李桦的方向和角度。展览期间还将举办系列学术研讨和公共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展对李桦艺术、木刻版画特色和工艺制作的认识。

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2月25日。

 文/张文志
图/杨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