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空间何以“诗学”?2018找朋友第一期于今日美术馆开幕

时间: 2018.1.11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1889-1976)从现象学的角度,创立了存在主义的空间理论。海德格尔认为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存在才能理解空间,或者说空间是直接与人的存在相关联的世界。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空间思想,他援引德国诗人荷尔德林(1770-1843)的名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来阐释筑造和栖居之间的关系。受海德格尔影响,1957年法国诗人加斯东·巴什拉(1884-1962)出版著作《空间诗学》(The Poetics of space),从现象学和象征意义的角度,对建筑展开了独到的思考和想象。巴什拉认为,空间并非填充物体的容器,而是人类意识的居所,建筑学就是栖居的诗学。当下,大部分人对“诗意地栖居”产生了某种距离感,如何破除这种距离?使每个人内心潜在的诗意重新打开窗口,通过诗人与艺术家的合作来探讨这一问题将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途径。

2018年1月9日下午三点,由今日美术馆联合牧云文化艺术基金会举办“2018找朋友第一期——空间诗学”于今日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通过“找朋友”的方式邀请三位有着不同专业背景的青年艺术家与诗人、作家孟孟合作组成橱窗小组,小组对提出的艺术方案进行讨论、修改,最终以橱窗作品的形式呈现给公众。

“诗意”的可能性建构

空间与时间是人们生存和感知世界的重要维度,但是正如福柯所说:“空间在以往被当作是僵死的、刻板的、非辩证的和静止的东西。相反,时间却是丰富的、多产的、有生命力的、辩证的。”长久以来,人们重视时间却忽视空间的存在,这直接导致了空间价值的被贬。自20世纪中叶以来,对于空间的讨论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到了90年代,学术界随之发生了所谓的“空间转向”,在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一书中,空间甚至成了审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尺度。在空间认知的范式作用下,建筑、文化研究等学科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日益呈现相互交叉渗透的趋势。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从空间维度将建筑空间、艺术与文学进行一次跨界融合,无疑为我们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一次机会。

空间何以“诗学”?我们又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巴什拉在其著作中探索了幸福空间的形象,“我们探索的目标是确定所拥有的空间的人性价值,所拥有的空间就是抵御敌对力量的空间,受人喜爱的空间。”在工业革命与技术发展中兴建起来的城市,文学家和诗人批评它如此嘈杂且冷漠无情,而巴什拉进入到诗歌本真的形象世界之中,拥抱城市。在城市化浪潮席卷的中国当下社会,要找到我们梦想的住宅空间何其不易。当我们跳开对空间进行“场所”分析来理解巴什拉的“幸福空间”以及荷尔德林“诗意栖居”的场所,这里的空间转化成了“想象空间”,一种承载人类意识的空间形象,它可以是一个角落,一段记忆的缩影,心爱之物的存放处。简言之,当一处“空间”让作为个体存在的我们感受到了幸福,我们也就找到了“诗意栖居”的场所。

在密闭的橱窗空间里,“诗意”的可能性建构于空间的局限性与艺术家思维的扩散性的相互干涉与塑造之上,并以此为基础,向艺术家提供新的创作动机。换言之,空间不仅赋予艺术以寓所,亦会以感性的姿态介入并成为作品价值的新的组成部分。在“诗意”的生成过程中,一方面,艺术家需要重新解读橱窗在空间构造上所存在的狭长、封闭、自然光线等前提条件,并尝试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局限性转化成为作品的叙事起点,进而为观者带来新的视觉。另一方面,橱窗作为人类消费主义经验的重要储存场所,也为艺术家在作品的互动性上施加先天的社会意义,驱动艺术家再次评估作品与人、内容与受众间隐含的交叉关系。无疑,此时的“空间诗学”重新解读了荷尔德林和巴什拉的意境。

橱窗空间的诗学价值

诗歌作为一门纯粹的文学艺术形式,在用来寄托、遣怀、歌颂、讽喻、抒发某种意境或情感上,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自古以来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但在时代演进的序列中,由于主客观因素及环境造成的语言习惯、音律等的变化,直接导致了适合当下时代的诗歌逐步走向小众。诗歌如何走出自己的小圈子,与其他门类的艺术相结合。橱窗空间如何成为诗学创作?

艺术家郭东来认为每一个物体都有专属于它自己的领域,而在每一个自我领域之中又都存在着一个完整的世界。他的作品《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在自己的故鄉流浪時遇到了自己的你》,运用一种视觉修辞的手法来探讨了物质与世界、诗化空间的关系。二维平面因为线条的切割,营造出一个多维空间,和穿越其中的自然之物,一棵树木同一根线条,依次打开处在不同状态中的人与物的对话:制作与天成,外表与内在,现实与诗意,建构起画面上平面与立体视觉转换的错位体验。牧婧的作品《白夜鹿语》用纸张构建出多个层次空间,递进的层级在光影的细微变化中将橱窗转化成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口。白色树林、古典建筑与光影变化营造出一种梦境,整件作品就是一首抒情诗,在这个梦里时间静止了,引出藏于我们心中的片刻安宁。走过这间橱窗,回到繁华的都市,略微的忧伤涌上心头。张潇月的作品《404》收集了艺术家工作室被强拆后遗留的家用物件与陈设,这些器物或是被切成半角,或是锯掉部分,靠于墙,或吞噬,挤压至窒息,在橱窗内再现为一个艺术家工作空间。它们均被粉刷成白色,当感光和曝光达到一定数值,白色的拆迁遗迹,轮廓和边界缓慢消失。如同整个事件,销声无迹,绝望的诗人想要叹惋却又无语凝噎。

郭东来、牧婧、张潇月三位具有不同学习背景、工作和生活经历的艺术家,从自己的角度对橱窗空间的诗学价值进行诠释:光和空间的互涉与互证关系,及其对外部空间的偶发性改造;个体美学态度在细微与宏大、分层与总体、纯净与繁复等对立方向上的延展;社会议题背景下的机械张力与集体无意识,以及应运而成的社会拟态等等。这些私人经验与审美直觉交织而成的应激性成果,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现实。

未来,艺术与文学、科学等多学科将更多的进行交叉与融合,为我们带来对于生活、社会的想象与期待,也为我们现实或梦想的“诗意栖居”带来更多的憧憬。橱窗展览项目将持续至3月25日。

文/杨钟慧
图/杨钟慧&今日美术馆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2018找朋友第一期 空间诗学

主办机构:北京今日美术馆、牧云文化艺术基金会

总发起人:高鹏 吴洪亮

联合发起人:杜鹃 栾艺铭

艺术家:郭东来 牧婧 张潇月

展览地点:今日艺术橱窗

展览日期:2017年12月24日-2018年0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