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国美术史学奠基人金维诺先生辞世

时间: 2018.2.18

2018年2月17日19点38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学科主要创建人,中国著名美术史家、美术教育家,国际知名敦煌学者,中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金维诺先生在北京因病辞世,享年93岁。

金维诺,1924年出生于北京,幼年丧父,后随母亲返回老家湖北鄂城成长并接受教育,并在一位毕业于武昌艺专的老师引导下走上美术之路,在武昌艺专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中南工人日报工作,1953年大区撤销,金维诺抱着公派出国学习艺术的希望被调往中央美术学院,也在此开启坚持一生的美术史研究道路。在六十多年的岁月中,金维诺先生勤勉中国美术史学的研究和探索,在敦煌学、宗教美术、绘画史、美术文献、书画鉴定等领域颇有建树,并成为中国美术史学完成现代转型的奠基人之一。

金维诺先生在后来的回忆中提到,在1953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当时的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江丰提倡要办美术史系,而他学过绘画、办过报刊、研究过理念,还在美院教过政治经济学,就被委以筹办美术史系的重任,并与王逊、许幸之、王琦等人组成了筹备委员会。在美术院校创立美术史学科具有一定的困难,虽然学生因艺术环境能比较容易理解美术创作及其规律性,但美术史属于史学体系,是历史学的一个方面,不了解整个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美术史也难以做好。因此,金维诺在美术史教学和研究中主张要对历史、文学和其他文化史都要多方面了解。同时在教学中也邀请其他领域的老师来美院开课授业,比如当时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经常互换老师讲课,宿白先生就曾带着北大考古教研组来美院讲学。金维诺作为美术史学科的主要创建人,确立这一学科作为史学的学科要求,他明确主张这个系叫美术史系,而不是美术史论系、美术理论系或是美术学系,同时认为美术史虽不是美学,但与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不研究美术的观念、审美趣味的发展就不是完整的美术史;美术史不研究画论和书论中的美学问题,也将是没有灵魂的。他的这些观念和要求仍影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学科的治学。

金维诺是国际知名的敦煌学者,他也是经由敦煌进入到系统的美术史研究之中。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学科创建之前,1955-1956年,金维诺就随同民族美术研究所的西北考察团前往敦煌、麦积山等地进行考察,为今后的美术史教学熟悉材料。金维诺先生对窟龛形制、造像题材、壁画内容、图像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后来在此基础上开始发表关于敦煌的文章。刊载于《美术》杂志的《丰富的想象、卓越的造型——论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成就》是其敦煌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敦煌学领域第一批从美术史角度全面分析和评介敦煌壁画的理论性文章。维摩变是中古佛教美术的重要题材,日本学者对此颇有研究,但中国学界却相对落后,金维诺在其敦煌考察的基础上完成《敦煌壁画维摩变的发展》、《敦煌晚期的维摩变》,填补了中国学界在此领域的研究空白,也奠立了中国学者研究维摩变的基础。

当今,尤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敦煌学更加成为学术研究的国际显学,金维诺先生更是重视和提倡敦煌对中国美术研究的重要意义。他在2013年举办的一次讲座中就提到:“中国的传世美术品都是宋代之后的作品与摹本,而中国佛教美术一两千年的传统却从未间断,因此,了解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可以了解到整个中国艺术的发展。而在佛教艺术中,敦煌与藏传佛教是两个最主要的领域。敦煌艺术集中于同一个地理区域,在一千年的发展中从未间断,且文物断代明确,保存状况较为完整。此外,作为丝绸之路的中间点,中外民族交流的集会点,敦煌在文化上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拥有多民族文化的积累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成果,在中原遗产饱受历史磨难的情况下,唯有敦煌较好的保留了中原的艺术文化。”

金维诺的研究也集中在中国绘画史领域,比如《<职贡图>的时代与作者》、《<古帝王图>的时代与作者》等研究以严谨的文献考证与图像对比,厘清了部分唐宋绘画的作者名属、真伪、流转等。《曹家样与杨子华风格》是金维诺先生研究的代表作,《北齐校书图》虽被归于杨子华名下,但长期未有定论,1979年北齐娄睿墓的发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金维诺先生利用考古材料与文献史籍,结合风格研究断定该画原作出自杨子华之手,现图虽为宋代摹本,但在人物造型、服饰风格等方面保留了北齐风貌。

著名美术史家邹清泉曾撰文总结金维诺先生的成就是全面性的、开创性的、奠基性的,以金维诺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在极其困难的历史条件下,筚路蓝缕,勉力前行,使中国美术史由传统的传记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学术性的独立学科。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学科迎来创立六十周年纪念,在正在进入的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迎来百年校庆,后辈学人也将在金维诺先生开创的这条研究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

整理/艺讯网 张文志
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