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推出大展《水墨艺术:当代中国艺术的今夕与共》

时间: 2014.1.17

《水墨艺术:当代中国艺术的今夕与共》(Ink Art:Past as Pres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于2013年12月11日至2014年4月6日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这是大都会博物馆首次推出大型中国当代艺术展,由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主任何慕文(Maxw ell K .H earn)策划,展览共有35名中国艺术家参与,如蔡国强、刘丹、邱志杰、邢丹文、方力钧、杨福东、邱黯雄等。展出作品包括绘画、书法、摄影、木刻版画、影像、雕塑等70多件不同媒介材料的创作。并分为4个专题呈现:“文字”、“新风景”、“抽象”、以及“画笔外的艺术”。

第一部分:文字

文字是中国的最高形式的艺术表现以及最基本的沟通方式。对于其语义内容和审美价值,文字表达了个人的以及公众的思想。固有权力世界的媒介,书法在中国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藏。这个展览将展出徐冰(1955年生),谷文达(1955年生),邱志杰(1969年生)和张洹(1965年生)早期的关键作品。所有这些人都找到了一种方法去颠覆语言的语义和审美的功能。

第二部分:新风景

一千多年以来,景观意象一直被用来传达包括个人和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今天,当中国正在被现代化改造,艺术家继续挖掘具有象征意义的景观意象,用来呈现中国正在改变的面貌以及探索个人的“心灵景观”。大量的绘画、照片、视频和电影在本部分中强调着不同的方面,当代艺术家的灵感来自于早期的作品和主题。展览包括任戬(1955年生),刘丹(1953年生)和杨泳梁(1980年生)的作品。他们所有的人用他们的新成像再次复兴了不朽的画卷。本部分还将通过艾未未(1957年生)、史国瑞(1964年生)和邢丹文(1967年生)的作品客观鲜明地展示出中国日益扩张的城市景观;方力钧(1963年生)、杨福东(1971年生)和邱黯雄(1972年生)他们的版画、电影或者视频作品,试图探索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断裂。

第三部分:抽象

中国书法的核心是意象,笔墨一直被公认为是艺术家手法的标志,另外还承担着一个描述性的语义角色,无论书法还是绘画都具有抽象表现的潜在价值。得益于这样一个在绘画和写作中不断开拓抽象和象征特质的传统,当代中国艺术家可以有选择的采用西方概念的抽象艺术来增强和扩大他们的表达目标。受过传统训练的书法家王冬龄(1945年生)的作品包含在这个部分中,举例说明这些艺术家用他们的传统技法去创造一个大规模的抽象境界来强调书法的动态特质,同时摒弃了传统书法强调语义的传统。另外的例子是张羽(1959年生)的灵光系列,用圆形或直线的形式唤起宇宙事件——从气体元素爆炸的恒星或者行星瞬间的美丽和骇人。

第四部分:画笔外的艺术

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的作品既不符合上述三个主题类别,也不源于传统水墨的特性。这一部分的亮点是两个表演。一个是相关碎片:蔡国强(1957年生)的专辑,展望了他的“为外星人做的计划第10号:延长中国万里长城一万米”。这个作品由三个频道的真实事件的视频共同呈现。另外一个是黄永砯(1954年生)的从1985年到2001年完成的拼接的43英尺长的手卷。其他作品包括张健君(1955年生)和展望(1962年生)用树脂和不锈钢制作的“假山石”。还有王晋(1962年生)用聚氯乙烯制作的龙袍。

此次展出的作品与传统水墨有很大差异,艺术家们试图展示中国古老的文化模式如何通过富有创造力、多变的方式来重新解读过去,从而探索文化的创新。本次展览策展人、大都会亚洲艺术部中国艺术主任何慕文也在策展前言中谈及,“当我尝试用当代的语言来定义古代的表达方式时,我一开始选择了一些和传统媒介(墨和纸),形式(卷轴和册页)以及技术(毛笔)密切相关的作品,因为这些特征长期以来定义了中国水墨发展历程。然而当我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后,我发现一些采用了非传统东方媒介(油画、摄影、录像等)以及呈现方式(抽象、装置、表演艺术等)的作品,与古典传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本图册就是研究结果。这并不是一个全面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回顾展,而是呈现了中国艺术家如何通过各种方式从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公然地或含蓄地与中国艺术传统基本准则互相映照的作品。”

据悉,结合这个展览,大都会博物馆将会在2014年2月23日星期日举办一个研讨会、一个艺术家的书法展示以及一个青少年的叫做水墨实验的项目。

中央美院艺讯网/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