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莱纳•鲁滕贝克个展在英国蛇形画廊启幕

时间: 2014.12.2

我试图去创作一种平衡,一种平静的效果。每一样东西都是两极与统一的结合,创造之物总是基于对立两面,因此矛盾两极始终是我创作的开端。两种不同的材料,硬的软的、黑的白的,它们遍布我所有的作品。我们朝着非物质艺术努力,然而只走了一小步而已。

——莱纳•鲁滕贝克

当代时间11月25日,莱纳•鲁滕贝克(Reiner Ruthenbeck, 1937-)个展在英国蛇形画廊开幕。作为一位观念艺术家以及德国战后雕塑家中的领军人物,这是莱纳•鲁滕贝克首次在英国公共机构的大型个展。

莱纳•鲁滕贝克被誉为“几何形状的演奏大师”(An Orchestrator of Geometric Form,也是本次展览的标题),擅长使用非常规的物质材料完成空间改造,例如压皱的废纸、缠绕的布条等等。超越了贫穷艺术和极简主义,鲁滕贝克的装置和雕塑作品,试图在那些被认为是极其普通常见的形状和实物中追求一种和谐的平衡。在这个过程里,他颠覆了日常材料本身,从而去探讨建筑、象征主义、认知以及他最新作品所关注的声音。

鲁滕贝克最早接受的是摄影训练,随后在60年代初做过行为艺术的文本记录。在博伊斯(Joseph Beuys)的影响下,他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Dusseldorf Academy of Art)学习了六年雕塑。布林奇•巴勒莫(Blinky Palermo,1943-1977)、西格玛尔•珀尔克(Sigmar Polke)和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1932-)都是他同时代的艺术家。由于学院影响力的提升以及康拉德•费舍尔画廊(Konrad Fischer Gallery)的出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杜塞尔多夫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无限活力国际观念艺术中心。1969年,鲁滕贝克被邀请参加了哈立德•史泽曼策划的那场载入史册的展览——“当态度变为形式”(When Attitude Become Form)。

鲁滕贝克擅长使用一些不起眼的材料:煤灰、褶皱的废纸、碎布条以及利用声音和光线的特性。受20世纪60、70年代艺术运动以及贫穷艺术的影响,日常材料的使用成为鲁滕贝克创作的一条内在线索。本次展览展出了鲁滕贝克创作生涯的关键作品,回溯了他的摄影、几何形作品、基于现成物的作品以及观念装置,包括他的红布家具系列(Möbel Series,1968-70)雕塑;装置《黄昏》(Zwielicht,1977/1992)和他最近完成的一系列摄影作品。《黄昏》位于北侧画廊,整个空间一片漆黑,仅有一只灯泡发出微弱的黄光,与周边明亮的展厅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观众在其中感受黑夜逐渐降临的黄昏时刻。另外,他的标志性的作品《灰堆》系列(Aschehaufen Series, 1968–72)也被展出,这一系列作品在炭灰、炉渣和废纸做成的金字塔状椎体中穿插形态各异的金属,曾经在史泽曼1969年的“当态度变为形式”中展出。

展览还展出了一些现成物,包括椅子和餐桌。家庭用品,包括掀翻的椅子或者浮动的窗帘都为他的雕塑创作提供了灵感,揭示日常物之中的整合协调。鲁滕贝克剥夺了它们的功能属性,从而凸显了单纯的物质属性。这一类的作品有《掀翻的家具》(Umgekippte Möbel,1971-1993)、《手提箱》(Koffer, 1968),后者是一只普通的手提箱,播放着一首由激浪派作曲家亨宁•克里斯蒂安森(Henning Christiansen,1932-2008)创作,丹麦艺术家演绎的原声音乐。另外,展览还包括一些艺术家强调空间思考的装置作品,如《铝片上的倾斜方块》(Small Onlique Sequare on Aluminium Strip,1991)。鲁滕贝克在安置作品上十分注重建筑与蛇形画廊的内部空间,蜷缩在角落,悬挂在天花板亦或是出现在漆黑里,都将观众的目光引入建筑空间及其对称处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延伸了艺术家对于二元性的兴趣,通过他的作品以及他安置作品的方式,我们看到正极与负极、黑与白、重与轻、硬与软,共同完成了一种令人舒服的和谐感。正如他自己做讲的:“在我的作品中,我喜欢呈现对抗、两极与张力,我尽我所能地减少形式结构,并力求将它们融为和谐的整体。也许这使得作品看起来严肃冰冷,但我希望给予观众一种沉思和整体关照”。

据悉,鲁滕贝克还特别捐献给蛇形画廊一件限量版原作《小镜子》(Taschenspiegel),此件作品创作于1970年。蛇形画廊还安排了展览与项目联合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Hans Ulrich Obrist)与鲁滕贝克的对话,主要讨论其作品背后的灵感来源。对话内容收入在展览图录中,以期观众能够在观赏之余对作品产生的背景有所认识。

本次展览从即日起展至2015年2月15日,是蛇形画廊冬季项目的组成部分,该项目还包括同期开幕的阿根廷艺术家Julio Le Parc (1928-)个展。

蛇形画廊

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创建于1970年,坐落在海德公园内的肯辛顿花园里,拥有两个位于蛇形湖两岸的画廊空间。它是伦敦最受欢迎的现当代艺术画廊之一,并因其与大量杰出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合作在业界颇具盛名。在44年的发展历程中,蛇形画廊旨在展示全球著名的美术、建筑和设计展览,曾在该画廊展出的艺术家包括曼雷(Man Ray)、亨利摩尔(Henry Moore)、安迪沃霍(Andy Warhol)、布里奇特瑞利(Bridget Riley)、亚伦麦可兰(Allan McCollum)以及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等。新建的蛇形赛克勒画廊(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由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设计,2013年9月正式开放,与原有的蛇形画廊一样,皆为免费参观。

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

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是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一所著名公立艺术学院。它的前身是历史悠久兰伯特•卡赫斯 (Lambert Krahe) 绘画学校,在艺术历史中显现重大的影响和艺术个性。艺术学院发展的鼎盛时期是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作为艺术圈中的中心人物,如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海因茨•马克 (Heinz Mack),奥托•皮勒 (Otto Piene) ,格哈德•里希特 (Gerhard Richter) 等,发起并参与了一系列先锋艺术运动,如“零派”和“激浪派”,并提出与此相关的大量的艺术概念及社会雕塑的想法,这一系列先锋艺术运动及观念引起轰动,于世界艺术中产生较大影响。

图文来源/蛇形画廊官网
翻译/王宣懿
编辑/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