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弗利尔美术馆“谜:八大山人的艺术(1626—1705)”展览将呈现中国画坛怪杰书画艺术

时间: 2015.7.2

生为明代皇室后裔,八大山人在明朝灭亡之后出家为僧,他传奇的一生留下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他的书画作品以其大胆的风格特质、独特的经营布局与深刻内涵而闻名。自2015年6月20日起,在史密森尼弗利尔美术馆举办的“谜:八大山人的艺术(1626–1705)”("Enigmas: The Art of Bada Shanren (1626-1705)")展览中将展出43件八大山人的作品,这些珍贵的书画为十多年来首次公开展出。“谜”将成为2016年弗利尔美术馆关闭整修之前的最后一次馆藏中国艺术名作的展览。

“弗利尔美术馆拥有最丰富的,最多元的,可以说是中国本土以外最具代表性的八大山人艺术收藏,”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负责人史蒂芬•阿利(Stephen Allee)说道,“八大山人作品的神秘特质将观者一次又一次地带回他的作品,人们试图参透绘画和书法中一些模糊的面貌,相信定有解开谜题的钥匙,以为或许在不经意间就能得到谜底。当然,没有人真正找得到答案--八大山人是如此特立独行的艺术家—然而探索总是有价值的,因为每一次仔细地审视总会带来新的乐趣和发现。”

将展出的作品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于1684年的《黄庭内经》册页,这是其已知最早署名“八大山人”的作品。同样,《荷花图》是其罕见的早期册页,作于1665年,当时画家还是一名僧人,《荷花图》独出心裁的布局预示了他后来作品的体裁走向。

八大山人建立了一套充满了个人符号和艺术姿态的独特的视觉语汇,他经常加入一些不寻常的元素,与之伴随的是故意的不和谐的或晦涩朦胧。许多作品图像生动,但其背后的含义是难以捉摸的,令观众迷惑。虽然有时候有些画作看起来诙谐戏谑,在他简洁、诙谐的表面背后,却透露出作者面对日益沉入黑暗的自身命运与社会现状时精神上的困顿。

在此次展览中,观者有机会看到八大山人在十七纪60年代出家为僧期间的画作,以及从他绘画生涯的巅峰时期(十七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到人生的最后阶段(18世纪初)成为一个修道隐士,寻找孤独与自然秩序的和谐时期的诸多作品。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至2016年1月3日。

编译/王雪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