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猴子的把戏——猴年特别展”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

时间: 2016.2.23

为庆祝中国农历猴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古代中国展厅特别策划了小型展览“猴子的把戏——猴年特别展”(Monkey Business: Celebrating the Year of the Monkey),于2016年1月8日开幕。展览展出了中国古代不同媒介创作的猴子的形象,包括绘画、陶器、金银器、玉雕等等。

中国传统农历采用干支纪年,以十二生肖指代地支并联系人的生年。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早在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今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每一种动物都蕴含了独特的性格,并表现在当年出生的中国人身上。猴子好动,自古被视为聪明伶俐的形象。在民间故事中,猴大多被塑造成巧用智慧的形象,《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便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猴子形象,因此猴年出生的大多被认为是聪明、精力充沛和富有幽默感。

在过去两千年的中国历史中,猴子聪明活泼的形象一直流行于东亚艺术中。绘画领域,历代记载或所见画猴的画家和作品数量虽不庞大,但涉及领域却相当宽泛——宗教绘画、宫廷绘画、民俗绘画中,都有猿猴的身影。从早期洞窟壁画中出现的猕猴形象,到宋代猿猴成为花鸟畜兽画中专门的题材,再到清代民间年画中妙趣横生的猴子形象,形态各异的猴承载了古人的希冀,也成就了古代绘画作品中不同的寓意。最普遍的,“猴”音同“侯”,意味着升官封侯,飞黄腾达;“猿”又音同“元”,象征状元——功成与名就,涵盖了当时人们的两大终极愿望,因此,古代不少谐音的吉祥话里都少不了它。在一张12世纪晚期的扇面上,描绘了三只长臂猿袭击一只白鹭的窝巢,画意“三猿得鹭”实乃“三元得禄”的寓意。另外一件重要展品,清代青花“爵禄封侯”瓷盘,盘上绘制猴子、蜜蜂、鹿和喜鹊,也是取的“鹊鹿蜂猴”的谐音“爵禄封侯”。这些均是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带有猴子元素的中国古代艺术品,门类众多,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唐代陶塑十二生肖俑、唐代褐釉猴柄杯、清乾隆时期青玉雕十二生肖、清代水晶雕双猴纹鼻烟壶和清中期玉雕双猴戏桃等等。

中国的农历纪年以及与之相关的图像后来传到了朝鲜、日本以及经由东南亚传播至华人社区。然而,中国的十二生肖的传统在东亚地区仍具独特性,猴子聪明、充满活力又自由淘气的特征十分具有吸引力,出现在全世界众多其他文化的装饰艺术中。

据悉,展览将展至2016年7月24日。

图文编译自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网。

编译/王宣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