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延时——中瑞媒体艺术联展》于中国美术馆盛大开幕

时间: 2009.11.26

2009年11月24日下午5点,中国美术馆与瑞士比尔当代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中瑞媒体艺术联展“延时”在中国美术馆盛大开幕,中国和瑞士艺术家以影像、电脑硬盘、音效扩大器等各种意想不到的物质为媒介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了自己的新媒体艺术创作,挑战观众的想象空间。

“延时”指的是一种摄影特技,即在拍摄时将画面间的间隔延长。其延缓或延伸的过程在最终以每秒24格播放时,明显地构建了一种加速后的人为缓慢效果。策展人张尕说,本次展览援引“延时”这一摄影术语,在十几位瑞士和中国艺术家的参与中,试图检验数字媒体的根本构成、时间的概念以及其在空间中的体现。展览为中国美术馆“媒体中国”2009项目,也是瑞士文化基金会开展的《中瑞创新艺术》交流与合作项目之一。该项目旨在推动中瑞两国文化间的友好关系,为两国艺术家和机构建立长期的交流。

作品《献给机器》在两个时间面上展开:线性的和非线性的。一方面,“ 一系列电器彼此勾挂与一台电脑相连,它们包括:电吹风机、电钻、收音机、唱盘、灯和电棍,与此同时,一台录像机放映出每天生活中的场景,人们走路、孩子玩耍、吃饭—这些影片按照它们各自的节目编排,呈现行动中的物或人。这件装置的人造部分—这些物品—在真实的时间中运行。这些电器设备的启动和关闭基本上是规律的,它们何时开关由软件来‘决定’。由此就造成一种嵌入,它是来自现实的影场景和发生在我们眼前的真实事件之间的交织,同时也引起对于电影中行为的重新解读。电灯在今天的此刻打开,收音机播放今天的新闻,电钻停止工作。当散热器启动时,整个装置都会变热。参观者可以尝试从这些并置中找出一种含意,但是影片与真实事件这两个部分是彼此独立地开的。”

何维•格罗曼(Hervé Graumann)的这件作品中拥有一条回忆的叙述线索,这些回忆在机器临场制造的即兴行动中延伸。在此,我们遇到两个颠倒的真实,一个是倒转为超现实的“现实”:人们日常中的行为在虚拟的时间中被播放;然而,另一个是“人为的”物件在观众眼前的真实时间里实施行为。人的行为成为再现,而机器的行为则为呈现。“现在是真实的影像,而与其同时存在的过去是虚拟的影像。”

而邱志杰的作品《国际机场共和国》就是这种时间错位和时间延展的集中显现。虚拟的热点在“ 真实时间”中连接机场。机场是人与文化的集会空间,是媒介之景和观念形态之景的混合物,是完美之境与糟糕之地的结合点。机场是时空拟真中固有的连接节点,但是它也是断节之处,是被管制的通道,是脱位的交接处。机场乌托邦是一个热点地区,它变成超越空间版图的边界,成为催生同一的实验室,以及将差异与个性融化的大熔炉。这个机场共和国是世界的共和,全球的共和乃至行星的共和,在那里,多个时区混合并统一为一个单一的、不具象征意义的普遍时间。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中国美术馆于2008年夏成功举办《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后,又在今年举办了“延时——中瑞媒体艺术联展”,此次展览举办可以看作是中国美术馆在新媒体领域的又一次深入探索,新媒体艺术会让观众领略到艺术发展的无限可能。

开幕式的第二天下午,12名艺术家共同前往影像艺术家王功新工作室参观交流。王功新向艺术家们展示了自己和妻子林天苗的工作室及近期和早期作品。各位艺术家对新落成的约3000平方米的工作室赞不绝口,称:“这规模和设计简直可以称为一个美术馆了。”王功新为诸位新媒体艺术家播放了部分影像作品。

游览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瑞士的这些艺术家女性占多数,并且都很年轻。而王功新称“他们这些人可以说是瑞士的新媒体之父了,有所作为的都在这年轻一代手中。”将近一个下午的参观与交流,诸位交换了画册做为留念。

而此次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展出,将延续到12月19日,并将于2010年3月巡回至瑞士比尔展出。
展览名称: 延时——中瑞媒体艺术联展
展览时间: 2009.11.25 至 2009.12.20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馆、比尔当代艺术博物
展览场地: 19、20、21号展厅

记者:徐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