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顿•西蒙博物馆(Norton Simon Museum)坐落于美国加州帕萨迪纳市,近日由汤姆•诺里斯(Tom Norris)策划的展览“从杜尚到波普(Duchamp to Pop)”于此举办。该展旨在向极具创造力的现代艺术天才马歇尔•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致敬,同时以艺术家和他的美国追随者们的关系为线索,探寻其对包括如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吉姆•戴恩(Jim Dine),埃德•拉斯查(Ed Ruscha)等后辈艺术家们的深远引导和对波普艺术的重大影响。该展从馆内“20世纪艺术精品典藏”中挑选了约40件作品展出,于此同时陈列了帕萨迪纳艺术博物馆(Pasadena Art Museum,诺顿•西蒙博物馆前身)档案室的部分资料,再现曾于此举办过的两个相关的开创性展览——1962年的“日常物品的新绘画(New Painting of Common Objects)”和1963年的“马歇尔•杜尚回顾展(Marcel Duchamp Retrospective)”。
马歇尔•杜尚与“现成品”艺术
1916年,杜尚在写给他妹妹的信中提到,“我购买的这件物品就当是一件已经完工的雕塑品。”在此他所指之物其实是作品《瓶架》(Bottlerack),据这番描述可得知,杜尚对艺术品进行了重新定义。现成品(ready-made)艺术就此诞生。原本的“瓶架”是一个毫未加工过的现成品,产品功能是为晾干玻璃瓶所用。杜尚在巴黎的一个百货商场购买并将其划入艺术的范畴,这无疑改变了其原本的含义。挑选现成品的这一行为正如杜尚在1953年的一个采访中所说的那样,“将审美思考精简到思维的选择,而非手头的灵活能力或能干程度。”由此可见,杜尚崇尚艺术家的观念为先,而不刻意拘泥于形式细节。
《西方周刊(The Occidental Weekly)》的评论员保罗•瑟勒(Paul Sirri)是这样描述摆放在现场的《瓶架》的:“一个棘手的金属结构,50根尖钩从环状框架上突出,略带威胁性地潜伏于展厅的角落,在明亮的房间内投射出带有预示性的光环”,“更具讽刺意味的是,1914年,杜尚的妹妹误以为这作品是垃圾,打扫巴黎的房间时把它扔掉了。我们可以想象她为什么会扔掉这件锯齿状金属架,因为它包含了一种不安的把握感。”
1963年,在帕萨迪纳艺术博物馆主任托马斯•莱维特(Thomas Leavitt)的推动下,策展人瓦尔特•霍布斯(Walter Hopps)致力于打造杜尚的首次博物馆回顾展。1949年,自称是“杜尚迷”的霍布斯通过洛杉矶艺术收藏家沃尔特和路易丝•阿伦斯伯格,第一次见到了他的偶像。在完成费如斯画廊(Ferus Gallery)的筹办,推动当地的前卫艺术等一系列活动后,霍布斯踌躇满志到达帕萨迪纳艺术博物馆去筹备这一篇雄心勃勃的杜尚赞歌,一方面从私人画廊和艺术机构筹集资金,一方面着手再制部分遗失作品。
杜尚的超群智慧和坚持不懈、对日常物品艺术化的新定义以及他对于幽默与讽刺的感知力奠定了其观念艺术之父的地位。他对20世纪下半叶的风格化运动的影响是典型的,尤其是对这一从“大众文化”精髓的中提取“绰号”的波普艺术。回顾展于帕萨迪纳举办时,杜尚76岁,他赢得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与称赞,与此同时杜尚也被推向崇拜他的年轻艺术家的圈子中。
波普艺术
20世纪50年代中期,作为对战后消费低迷与产量剧增之间矛盾激化的回应,波普艺术逐渐兴起,并于20世纪60年代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艺术运动。媒体图像和广告的泛滥使得艺术家们如同自己正被市场化的那样对世界做出回应。乍一看,波普艺术被当做观念艺术的对立面,但在这层华而不实的表面下,其实是对于商业和广告的大体上周全、极个别轻率的评论和思考。对日常用品的使用和创作让波普艺术家们有机会去挑战市场规律、探索个性特质以及反击前几代艺术家们(例如抽象表现艺术家们)的沉重的情感强度。
在20世纪60年代初,波普艺术以自己的方式融入了现代艺术画廊,但还未被神圣的“博物馆展厅”所认可。接着到了1962年,也就是杜尚回顾展的前一年,霍布斯在帕萨纳迪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日常物品的新绘画”展,这被广泛认为是波普艺术在博物馆中的首次呈现,参展的艺术家有戴恩(Dine ,1935-)、 罗伯特•多德(Robert Dowd,1936–1996)、乔伊古德( Joe Goode,1937-)、菲利普•荷费尔顿(Phillip Hefferton,1933–2008)、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1923–1997)、 拉斯查Ruscha (1937-)、韦恩•蒂埃博(Wayne Thiebaud,1920-)以及沃霍尔(1928–1987)等。展期仅从1962年9月25日至10月19日,但极具影响力的展览标志着这个运动的转折点(波普运动这一术语被刻意排除于展览标题),同时也为年轻艺术家提供了展示的机会。
从杜尚到波普
然而,该展览与以上两个重要展览关系密切,但并非是再现,“从杜尚到波普”着重展出了13件杜尚的作品,大部分是来自回顾展,杜尚自己设计的展览海报也一同被展出。这些展品(包括一件1914年《瓶架》的复制品)与8位参加过“新绘画”展览的艺术家的标志性作品一道展出,同时还有一些波普的主创艺术家们。(“新绘画”展览的海报由拉斯查设计,此次也被展出。)被并排展出的艺术品生动地呈现了两代艺术家之间的联系。杜尚的作品《带胡须的蒙娜丽莎》(《L.H.O.O.Q.》或《 La Joconde》)是在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Mona Lisa)》的复制品基础上进行加工的,他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刻画了胡须。再看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杰奎琳•肯尼迪II》(Jacqueline KennedyII、Jackie II),描绘的是在丈夫葬礼上悲伤的第一夫人。这两张著名的脸庞,被认为是女性魅力的标志,我们能看到这其中的联系,也包含了两位艺术家对身份标识和大众文化的着迷。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记者德博拉•凡金(Deborah Vankin)在报道中也阐述了该展览与前两次展览的关系,并强调杜尚对于后代艺术家的影响, “杜尚不仅仅为波普艺术和观念艺术铺垫了如此多东西,”策展人诺里斯说道,“但与此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对艺术思考的方法,更多的是关于艺术家欲传达的意图和背景的思考。”
“从杜尚到波普”展览将举办至2016年8月29日,一系列相关活动,包括讲座、电影、导览、表演等等将同时举行。
图文整合自诺顿•西蒙博物馆官网、洛杉矶时报、西部周刊及相关艺术网站。
编译/张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