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型展陈与古老文明的交融: “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

时间: 2016.6.6

首次登陆美国的文化瑰宝

靠近戈壁沙漠的西边缘与河西走廊的尽头,坐落于乐土般的中国甘肃古城敦煌,数以千计的石窟布满在陡峭的岩壁之上,绝美的佛教艺术壁画和雕塑为其装饰。这些洞窟俗称千佛洞,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敦煌莫高窟(Mogao Grottoes)。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作为“咽喉之地”的古城敦煌见证了一条连接东西的贸易之路上来来往往的繁密宗教、商业和文化交融的历史,这条要道后被统称为“丝绸之路(Silk Road)”。大量资料和文物在该地著名的第17窟“藏经洞”(Library Cave)中被发现,同时丰富的壁画和雕塑在余下近500座其它石窟中得以重见,这些古老文物的主题大多集中于佛教,同时也包含了部分讲述了商人、僧人,以及在此生活、工作或是奉神的敦煌地区的统治家族的传说。

5月7日,展览“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 (Cave Temples of Dunhuang: Buddhist Art on China’s Silk Road)在美国洛杉矶保罗•盖蒂艺术中心(J. Paul Getty Center)隆重开幕,该展览由敦煌研究院(Dunhuang Academy)、敦煌基金会(Dunhuang Foundation)和盖蒂保护研究所(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简称GCI)、盖蒂研究所(Getty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GRI)联合举办,旨在探寻敦煌莫高窟的重要价值的同时突出保罗•盖蒂保护研究所和敦煌研究院在对这一举世无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修护方面逾25年的合作成果。

“该展览是盖蒂保护研究所和他们的敦煌伙伴之间多年合作保护莫高窟的非凡遗产的成果输出,可以说是在最重要的、最美的沿丝绸之路上传播佛教艺术的图像证明。”保罗•盖蒂信托基金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库诺(Jim Cuno)如此表示。

本次展览是敦煌莫高窟的全面展览首次登陆美国,是一次展现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收藏的机会,更是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推向世界、增进了解的机会。“敦煌研究院很高兴能与盖蒂保护研究所、盖蒂研究所和敦煌基金会为本次展览合作,这也是古老的莫高窟全面展首次亮相美国,”敦煌研究院的院长王旭东说道,“1989年以来,敦煌研究院和盖蒂保护研究所持续管理和保护着这份文化遗产,并在合作中结下了长久的深厚友谊。这次展览不仅是一次将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之美带给美国公众的机会,同时它也将成为国际合作的典范。”

“复原石窟”与3D立体科技的运用

展览主要分三部分,设置于盖蒂中心到达广场(Arrival Plaza)的三座全尺寸等比复原石窟可以说是为本次展览量身定制的一个主要部分。复原石窟由敦煌研究院的艺术工作者历时多年苦心而造,经历了从摄制、印制、描摹、描画到最后粘贴在复原石窟的内部表面等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过程。三座被复原的石窟之间年代跨度较远,从公元5世纪横跨至8世纪,分别是有大型弥勒菩萨居于中央的第275号窟,建造于公元539年、年代上最早的第285号窟和建于唐代、居中绘有牡丹图案的第320号窟。该展览形式为无法亲临中国敦煌莫高窟的参观者提供了了解石窟原本规模和构造的机会,几乎身临其境的体验模式也成为本次展览的一个重要亮点。

在盖蒂研究所展厅中,43件包括向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t)与法国国家图书馆(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借展的文书、绢画、纺织物、草稿和仪式示意图等等悉数展出,其中不乏从未涉足美国的珍品。展品中的突出焦点当属一卷《金刚经》,它的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第一部经书。经卷最后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也就是公元868年,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印刷书籍。1900年,该部《金刚金》在敦煌17窟藏经洞中被发现,后被英国人斯坦因带去英国,现藏于大英图书馆。

“我们努力让公众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它在哪以及它为什么如此重要,”英国《每日邮报》在报道中提到盖蒂保护研究所负责人蒂姆•沃伦(Tim Whalen)就本次展览的一些想法,“我知道,我们都对丝绸之路以及古人从东方的中国到达西方的地中海的整个行径抱有浪漫化的念头,”他补充道,“不论从任何标准来评判,敦煌无疑都是世界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沃伦与盖蒂研究中心首席策展人玛西亚•里德(Marcia Reed)一起负责打理其中一个展厅里的大量绘画、手稿、雕塑、织物等。

里德则表示“正如你所知,在西方我们认为是德国人古滕伯格(Guttenberg)发明了印刷(约1440年),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公元868年,中国人就运用了完整的木刻印刷制成了此书。”除了对《金刚经》赞许颇多,她还格外推崇另一件“令人震惊的”作品——《凉州瑞像图》(Miraculous Image of Liangzhou),也称番禾菩萨 (Fanhe Buddha),是一件有着约1300年历史的巨型刺绣毯,本色绢背衬以本色麻布,两面绣,该作品也曾于藏经洞被发现,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此外,展览还附有两个多媒体展厅,第一个部分以大型的全景投影概括性地展现荒漠中的敦煌莫高窟;而在第二个部分中,参观者可以通过佩戴3D眼镜体验莫高窟第45窟样景的立体影像。莫高窟第45窟是盛唐石窟的代表,其中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合七尊造像组属莫高窟的珍宝之一。这也是3D立体科技首次运用在大型的博物馆展览中,真切的视觉感受为观众的沉浸式体验增添了一份独特性。

大放异彩的古老文明

美版《中国日报》(China Daily,USA)在报道中表示,“艺术和被展示的对象反映了这些被发现的洞窟中不同的想法、信仰和艺术风格”。赞助商华美银行 (East West Bank)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建民(Dominic Ng)说,“现在公众有机会观赏到这些丝绸之路上令人惊叹的艺术品,其中还包括了声名远扬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金刚经》。于此,我们很荣幸能够为搭建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而服务,这也是一种与日剧增、将会越发重要的协作关系。”

“回首过去,我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了敦煌石窟遗址研究,多年来我们与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致力于保护及管理莫高窟,近日的取得的成就带给我很大的满足感”,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表示,“如今办这个展览,我们又再次担负起新的任务与挑战。这是在美国首次展出的世界著名的敦煌石窟艺术与文物的重要展览,本展览将建起横跨两大洲及两个文化之间的桥梁,同时也将这份精彩带给美国观众与加州为数众多的华人社群。”
据悉,本次展览将于9月4日结束,参观群仍络绎不绝。为增进观众对于敦煌艺术文化及丝绸之路的了解,一系列活动,例如“敦煌作为中世纪丝绸之路的中心”、“丝绸之路上的天堂与地狱”、“敦煌灵感:与谭盾共度的夜晚”等相关讲座、研讨会、音乐会、公教活动都将伴随展览同步进行。敦煌艺术内容丰富,绵延千年,交融汇合的古老文明时至今日依然经久不衰,激荡回响。本次为其定制的展陈方式及高新科技的运用使得古老文明在新的时代要求下焕发了更具价值的光彩,它的无限吸引力时刻在向我们展示这份世界级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以盖蒂艺术中心和敦煌研究院为代表的工作者对这份瑰宝所进行的精心保护工作的意义所在。

图文编译自盖蒂艺术中心官网、每日邮报、中国日报(美国版)及相关艺术网站。

编译/张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