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茶道中的日本精髓:“茶道的艺术”在东京国立博物馆

时间: 2017.5.25

配合着主馆的展览“茶道的艺术”(茶の美術),特展“茶道的艺术:日本文化的精髓”(特別展「茶の湯」)月余前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平成馆开幕,计划展出至6月4日。

12世纪左右,日本僧侣自中国学习到宋朝独特的饮茶方法,并使之在日本的禅宗寺院、武士阶层和上流社会间传播开来。部分日本人开始将精美的中国艺术品(汉字写作“唐物”)用于装点茶室和品茗以显示自身的社会地位。桃山时代(16世纪),千利休发展了从前的饮茶文化传统,将朴素的日常器具同精致的“唐物”混用的“侘茶”发展成熟,茶道文化由此走进了市民阶级的文化生活。在随后的数百年时间里,茶道艺术逐渐发展成为日本文化独具魅力的一面。

展览“茶道的艺术:日本文化的精髓”聚焦从室町到当代的茶道发展历程,是1980年东京国立博物馆“茶道的艺术”展览(「茶の美術」展)以来、37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展出,一共分五个部分:足利的茶道、“侘茶”的诞生、“侘茶”的兴盛、古典的复兴和近代的创造。

一般认为,宋代的点茶(也称“抹茶”)于12世纪传入日本,在禅宗寺院、武士阶层和上流社会间传播开来。室町时代,日本权贵普遍以收集被称作“唐物”的珍稀中国艺术品为荣,最高等级的“唐物”更是汇聚于当权的足利将军一脉,由专门的鉴赏家进行分类和品评。此后,对“唐物”的欣赏更是发展成为一套日趋完善的价值体系(汉字写作“唐物数寄”),对后来的茶道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对早期文献的阅读研究,东京国立博物馆从足利将军家族的收藏中选出了部分珍贵的作品作为第一部分的展品,力求向观众呈现“唐物数寄”的审美趣味。

时至15世纪末,市民阶层的兴起使得能乐、茶道、花道等文化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茶道艺术不复为上流社会垄断。欣赏和践行茶道的群体不断壮大,茶道艺术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尽管武士阶层和富裕商人作为一流“唐物”的持有者,仍然竭力维持着“唐物数寄”的价值标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还是润物无声地渗透到了这一时期的茶道艺术之中。禅宗一派的茶师珠光(1423-1502)和“下京”的饮茶群体慢慢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茶道艺术。随后,新兴的茶道精神由富裕商人武野绍鸥(1502-1555)带到了其它地区,“侘茶”广泛传播开来。展览的第二部分,考察了茶具从中国制的“唐物”到朝鲜制的“高丽物”、日本制的“和物”间的转变。从根津美术馆外借的“高丽物”《雨漏茶碗》等日本重要文化财更可谓是该部分的一大亮点。
    安土桃山时代,“侘茶”的继承者千利休(1522-1591)终于使茶道得以融入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市井阶层的文化生活。他不仅继承了“侘茶”的创始人珠光以来的茶道传统,更是在长期的探索中发展出了个人的风格,甚至创造了足以与“唐物”比肩的“侘茶”道具。随后,古田织部(1544-1615)、织田有乐斋(1547-1622)、细川三斋(1563-1646)等茶师继承了千利休的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直至今日,“利休流”仍然是日本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的第三部分,从“千利休选择的器物”和“千利休创造的器物”两个角度展开,也呈现了一代大师千利休逝世后的茶道发展状况。

江户时代,伴随着日本社会的安定繁荣,茶道艺术也迎来了新的变化。以小堀远州(1579-1647)为代表的武士阶层希图复兴室町时代以降的武家传统,继承了千利休精神的茶师则确立了家元制度,此外又有一支建立在贵族阶层风雅生活上的茶道新风。这些渊源不同的流派间相互影响,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展览的第四部分,首先围绕武家茶道的复兴和小堀远州所确立的茶风展开,介绍江户时代前半期的茶道艺术;紧接着以松平不昧(1751-1818)藩主的古典趣味为核心,介绍江户时代后期的道具名品。

江户末期至明治初年,日本社会风起云涌,许多一度为寺院和贵族所珍藏的艺术品流向市场。不少具备商业头脑的实业家如平濑露香(1839-1908)、藤田香雪(1841-1912)、益田钝翁(1848-1938)、原三溪(1868-1939)等开始了茶道道具的收藏。与此同时,他们对茶道历史的研究也引发了新的审美趣味——日本书道、佛教美术等艺术形式进入茶室,不同社会群体的要人聚集起来举行茶会,推动了茶道艺术的进一步传播。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汇聚了从日本各大博物馆外借的丰富展品,突显了近代以来愈发强调个性的茶道道具。

从12世纪遣宋僧侣带去的点茶到今天依然活跃的茶会,日本茶道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透过自不同世代流传下来的多样展品,遥想那些曾小心使用这些茶具的人们,相信观众多少能够体会到蕴藏在茶道艺术之中的日本文化精髓。

编译/李湘宁

附:图片均为公开发表过的图像资料,除两件外借展品的图片外,著作权归东京国立博物馆所有。

展览信息
标题:茶道的艺术:日本文化的精髓(茶の湯)
日期:2017年4月11日-2017年6月4日
地点:东京国立美术馆 平成馆(上野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