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对世界的中国式思考:北美最大规模中国当代艺术大展争议中开幕

时间: 2017.10.11

就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展览开展前夕,由于动物虐待的指控和不断的暴力威胁,古根海姆发表声明宣布不再展出三件涉及动物的作品。这三件作品分别是孙原和彭禹的《犬勿近》(2003),徐冰的《文化动物》(1994)和黄永砯的《世界剧场》(1993)。然而究竟是是动物权益取得了胜利,还是网络暴力攫取了胜利?人们在质疑博物馆是否应该坚持艺术自由的同时,是否也应该重新思考如何去面对这个全新的时代?

延续古根海姆美术馆一贯关注的“全球艺术”传统,此次古根海姆展览的目标是“全力专注于呈现中国的概念性艺术实践,及其背后代表的两代中国艺术家”。策展人孟璐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史是一段很具参考价值,也相当具有表现力的历史,它值得中国以外的世界去了解。”然而当下发生的事件又使得西方的参观者将目光转向自身,并审视自身的全球当代艺术和大规模全球化的历史。

1989年之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

今年10月,“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开展,来自75位艺术家和艺术小组的共计150件作品,借展自71家全球各地的私人及公共收藏,占据了整个圆形大厅以及两个塔楼展厅。此次展览由古根海姆三星亚洲艺术高级策展人兼全球艺术高级顾问孟璐(Alexandra Monroe)策划,并与客座策展人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Philip Tinari)以及策展顾问罗马21世纪当代艺术国立博物馆(MAXXI)艺术总监侯瀚如协同工作。

这是有史以来在美国境内美术馆展出的最大规模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也是首个将其主题框架在东欧剧变、冷战结束、全球化发展和中国崛起的展览。展览以时间和主题划分6个部分展示多种不同媒介的作品,除绘画、雕塑、摄影、装置及录像外,也包括水墨、大地艺术、电影、行为艺术及社会介入艺术和行动主义艺术。展览所考察的时间段从1989年到2008年,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从冷战的终结到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所代表的中国全面崛起。此次展览试图为古根海姆的国际观众呈现这段历史的临界性与复杂性,把中国艺术家和他们的文化担当与艺术创新实验置于全球艺术史语境。整个展览穿插了丰富的档案材料,呈现了这段备受争议的艺术史中的一些重要时刻,将作品还原至当时历史的发生情境。

此次展览古根海姆美术馆试图全力专注于呈现中国的概念性艺术实践,及其背后代表的两代中国艺术家。然而参展的中国艺术家很多长期生活在国外,他们是否仍然是特定的中国伦理的一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既有对社会体制和现实问题的尖锐批判,也有对传统文化的不断思考。而1989年是一个转折点,中国与世界发生了关联。对于艺术家来说,他们的作品是在全球背景下进行创作与被阅读。“艺术家是中国人还是法国人是无关紧要的,”在巴黎郊区生活和创作的黄永砅说。“我认为艺术家的职责是去解构国籍这个概念。国籍总有一天会消失的。”

动物权益还是言论自由?

自展览宣布筹办开始,古根海姆就卷入争议当中,动物权利组织呼吁部分作品撤出展览,并有一群名人响应谴责美术馆。争议的核心作品是孙原和彭禹的《犬勿近》,一段7分钟长的视频,呈现了四对拴在八台木质跑步机上的美国比特犬。镜头在比特犬面对面快速奔跑时拉近。它们无法碰到彼此,这对为参加战斗而受训的动物来说是一种很沮丧的体验。比特犬越来越疲劳,它们的肌肉越来越突起,它们口中流出越来越多的口水,却永远无法靠近。作品于2003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首次亮相,当时比特犬本尊曾出现在观众面前。古根海姆美术馆选择将录制的视频放在展厅,然而视频的内容还是引起了争议。

美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ASPCA)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样的跑步机是典型的残忍的斗狗训练方式,而让动物互相面对对方,并鼓励攻击性行为,符合大多数州非法斗狗的定义”。美国善待动物组织(PETA)指出“这场表演导致了狗的痛苦与不幸”,主席英格里德·纽科克评论说“那些为了博取眼球而虐待动物的作品在今天、在这个时代都是不被允许的。没有人想看到一个艺术家本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观点,却偏偏要通过折磨动物的手段达到目的。”

当地时间9月25日,一份谴责该展览的请愿书有超过72万人签名,指责该机构“以艺术的名义对动物进行了明显的残酷虐待”。此外,还有一群抗议者来到美术馆前进行示威。包括喜剧演员里奇·格威斯(Ricky Gervais)和歌手理查德·马克斯(Richard Marx)等在内多位知名人士也指责美术馆虐待动物。

早前古根海姆美术馆还在为争议的焦点《犬勿近》辩护,“作品《犬勿近》只是影像……希望观众能够体会艺术家想要表达的内涵,即在全球化下的社会变迁以及我们所处时代的复杂性。”然而就在请愿书和示威之后,9月25日,古根海姆发表声明宣布三件艺术品撤展。“尽管这些作品曾在亚洲、欧洲和美国展出,古根海姆仍然感到遗憾,有针对的反复的暴力威胁使我们做出决定,”古根海姆高级策展人孟璐道,“作为致力于呈现多种声音的艺术机构,我们对必须撤回作品表示遗憾。”

对于古根海姆美术馆这么快屈服,媒体表示了不满。《卫报》记者鲁伯特·梅耶斯的评论文章认为这次事件是“向网络暴力屈从”。《纽约时报》指出,对很多艺术家和博物馆业内人士来说,古根海姆的最新举动似乎表明艺术在被社交媒体放大的高度政治敏感面前屈服。美国笔会中心(PEN American)称古根海姆的决定是“对艺术自由的重创”。

“博物馆的存在是为了展出深奥难懂、令人不适和有争议的作品的,”巴德学院策展研究中心的常务主任汤姆·埃克尔斯(Tom Eccles)说。“此事的寒蝉效应必然是博物馆现在希望举办无论如何都不会令人不适的展出。”

来自艺术家的回应

展览标题“世界剧场”来自由观念艺术家黄永砅在1993年所作的《世界剧场》(Theater of the World):在一个类似笼子的巨大八边形结构中,汇集了数以千计的活蝎子、甲虫及各种其他昆虫,在整个展览期间它们将互相吞噬。这一如此真实的场面让观众直面弱肉强食的暴力,但这又是无可避免的现实。这件装置作品,以一种古怪的方式完美捕捉了展览的主题:世界永远在演化,形成一种新秩序。(《世界剧场》曾于2007年在温哥华引发轰动,当时黄永砅在作品中加入了蝎子和狼蛛;他最终将整件作品撤出了温哥华的展览,而不是按要求剔除这两种生物。)然而这件试图揭露自然人类暴力倾向的讽刺作品,正因实际暴力威胁而受到审查,这一点在展览的组织者中肯定不会消失。

实际上美术馆并没有完全撤回作品,而是选择将其中的动物活体撤除。但也正是由于没有动物(或者它们的镜头),使得沉默显得更加响亮。黄永砯的剧院在展览的入口处:它的巨大的笼子,像一个“圆形监狱”,形状像一条蛇耸立在一只乌龟上——两个中国民间传说创造了这个世界的神话生物——现在这个世界已经空了。在现场摆放了黄永砯得知此事后在飞机上写下的声明,他提到了托马斯·霍布斯的理论,围绕在它周围的独立抽屉以及中间的开放空间,就像社会是如何组织起来的。他写道:“这种结构展示了人们可能认为的一种和平、安全、有序的治理状态”,然而“人们往往只关注那些被控制的人”(笼子里的混乱和残酷)。这种残酷的行为难道不是由“牢笼”所体现的治理所实现的吗?“把我的目光从空洞的结构转移到人群的低语,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活在笼子里的人?”“这件作品产生于西方(我当时已经在欧洲生活了四年),并被查禁于西方(在巴黎、温哥华、纽约),此作品受益于诸多完全不同的文化源泉,这就是我今天所面临的全球化语境。”

徐冰的《文化动物》作于1994年。在该作品的最初版本里有一公一母两头活猪,猪背上印着罗马字母和他生造的汉字,这两种复杂的书写制度代表了中西方两种高级文明,和动物的野性形成对照。他说,动物完全是不开化的,而中国文字是高度文明的体现。古根海姆退而求其次,选择播放北京那场行为表演的视频。这件作品和另外两件一起遭遇了抵制,现场只留下了关闭电源的显示屏。徐冰关于被删除的视频还写了一份艺术家的声明,他写道:“也许当代艺术的要点在于,敏感地提醒人们他们将要面对的问题。”

谁该为作品的移除负责?

尽管如此,这个展览横跨了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大厅及其两座塔楼的所有楼层,也提供了足够多的其他作品。从1989年冷战终结到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所代表的中国全面崛起,当代中国艺术的许多重要的作品都出现在这个时间段当中,从王广义的《毛泽东——红格2号》到陈箴的《仓促的分娩》,后者是一种由自行车和汽车轮胎制成的雕塑,悬挂在圆形大厅。人们不禁会想,这是否是西方观众想要看到的唯一一种中国艺术:容易接受,没有丑陋,与迅速发展的东方的既定观念相匹配。

随着展览的进行,可以看出西方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艺术家们渴望参与到全球艺术市场中来。颜磊的一幅画《你去德国的展览吗?》,它展示了一种革命性的宣传方式,询问了同名问题(指的是卡塞尔的5年文件)。徐冰的装置《何处惹尘埃?》展示了艺术家在9月11日发现的尘埃,就好像他在布鲁克林的工作室目睹了双子塔的倒塌。当然,还有艾未未的作品,包括他著名《摔破汉瓮》,以及他对2008年四川地震的受害者的调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同时,他的故事似乎变得愈加吸引眼球。

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一些精巧的作品,像刘铮的《国人》系列,喻红的绘画系列,或是耿建翌的荒诞作品《表格及证书(费大为问卷)》,他下令艺术家模拟政府登记表填写他们的梦和内心活动。展览以孙原和彭禹的《犬勿近》作为结束,而这些狗现在被一个黑色的屏幕所代表。孟璐说,美术馆和艺术家们讨论了如何在没有动物和它们的镜头的情况下展示他们的作品。“我们感谢这些作品的缺席,”她说,美术馆收到的威胁和电子邮件档案将作为此次展览的记录,“这些事件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不会回避这一点。”

《VOGUE》在评论文章中称“古根海姆博物馆备受争议的中国展览给美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一面镜子”。谁该为作品的移除负责?是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机构之一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应该保护艺术表达吗?是某种白人的自由主义不断地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却不去质问更复杂的生态、种族和殖民压迫模式?(人们一定想知道,对于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的行为、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项目、核战争的威胁、种族暴力升级和美国新任总统导致的女性贬抑问题,民众们会怎么说?) 还是说,对于西方的动物保护人士来说,中国人简直无法摆脱喜欢吃狗肉的动物虐待狂的形象?

当代艺术家的责任,也许正是提醒人们他们将要面对的问题。孟璐认为围绕着作品的这场争论正是这场展览真实的一部分。这次撤展是一次警告:在一个愤怒的时代,人们的愤怒多种多样而且容易传播,当我们停止论战时就会发现无能为力,最后只能诉诸于战争反对那些赢不了的人。

展览在古根海姆美术馆完展后,将会巡回至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Guggenheim Museum Bilbao)及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SFMOMA)展出。

图文整合自《卫报》、《VOGUE》艺术、《纽约时报》、佳士得官网、古根海姆美术馆官网、中国当代艺术数据库的相关报道。

编译/吴慧霞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

展览地点: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7年10月6日至2018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