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超级景观——图像世界的多重逻辑”将在石家庄美术馆开幕

时间: 2014.5.26

由中央美术学院的高远、石冠哲共同策划的展览“超级景观——图像世界的多重逻辑”将于5月31日首展在石家庄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教授担当学术主持。参展艺术家由60、70、80后三个年龄段的艺术家组成,包括马堡中、马晓腾、黄勇、钟飙、何汶玦、尹朝阳、张小涛、李大方、赵峥嵘、李继开、陆亮、赵亚南、马佳伟、孟思特等人。他们的创作历程以及观念可以作为中国当代绘画的某个切片,能够从一定角度映射出当代画家对于图像的组织和把握方式。展览以图像语言的多重性作为切入点,着重探讨由图像本体生发出的艺术风格和叙事手段,以及图像构成逻辑,进而延伸到绘画的自反性和图像表达的可能性问题。通过对绘画图像的研究,展现当代中国城乡景观的急速变迁与社会心理层面的某种断裂。

看来德波的《景观社会》着实影响了当代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近年来,有关景观的话题层出不穷,以致于“景观”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个流行词。围绕“景观”派生出许多问题和其他概念,“超级景观”就是其中之一。在大众娱乐层面,许多娱乐节目乐于用“超级”为自己冠名,比如红极一时的“超级女声”选秀;在体育竞技层面,“超级”也成为百试不爽的黄金膏药,即使中国足球也要自命为“超级联赛”。在很多人眼中,中国已经或者将要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甚至提出了“G2”的概念,希望中美能共同携手解决世界经济问题。无论是浮夸还是现实,“超级”似乎已经成为当下中国随处可见的话语,在一定意义上也成为这个国家的时代标签。

显然,在德波那里,景观与图像是“骨肉相连”的,充斥在现代社会里形形色色的图像早已成为一种景观的集合——让人身临其境的3D电影;唤起顾客消费欲望的商业广告;海报与杂志上身体比例近乎完美的女明星;电脑屏幕上跳出的各种网络插页……这些图像讯息无时无刻不在觊觎我们的眼球,尽管维特根斯坦“图像俘虏了我们”的哀叹还声声在耳,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视觉习惯已经越来越具有“亲图性”了。图像是当代社会中最具文化威力的“超级景观”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余丁

中国当代绘画自1990年代初开始流行的大脸、光头等简单符号模式,以及之后的艳俗艺术和照抄照片的风潮,由于缺乏图像语法的结构性思考,很难进入图像理论层面的讨论;同时期相关的批评话语也只在作品外部如社会及政治领域寻找论据,在图像的深层认知方面难有建树。而上述艺术家的创作可以说都朝向一种复调式的图像构成,他们都在不同层面上对图像文法结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创作实践必然会对批评话语的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当代具象绘画不应该仅仅是艺术家通过图像再现世界,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图像按照一定逻辑的自我组织和自我描述。图像理论家W.J.T.米切尔坦言,我们的世界并不仅仅是由图像所再现的世界,而实际上是由图像制造所构成并得以存在的世界。“超级景观”(Meta-Spectacle)即是对绘画图像呈现本身的思考,也是对断裂的景观现实的思考。艺术家通过绘画图像中的多重结构以及图像叙事的多重逻辑,探讨绘画与世界、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与互动。自古以来,景观意象一直被用来传达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及道德诉求;如今,中国正在经历大规模的景观改造和再造,敏感的艺术家继续发掘急速改变的现实图景或者某种心灵景观,来构建他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图像世界。

——高远

这些中国当代艺术家们通过自己对生活和现实的理解,利用图像作为艺术手段进行创作,制造了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绘画语言。这些图像中既有对于影视图像的记录,也有对于旅游景观的凝视,有老照片般的怀旧情绪,也潜藏了一代人的集体无意识。同时,城市景观和政治景观成为艺术家组织图像的内容;多重图像的并置为艺术家构建画面提供了时空上多维度的可能。这几种类型基本构成了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图像模式。

乍然视之,这些图像叙述方式似乎与西方当代艺术并无太大区别。然而,正如笔者在第一部分所提及的,在中国的文化脉络中,图像向来就是中国人把握世界的手段。而西方文化传统中,图像则是本质、理念、语言、逻辑这些形而上的元概念的附庸,西方人恰是跳过了图像,通过这些元概念去把握世界。只是近现代以来,由于社会和文化的原因,图像才拨乱反正般受到重视和研究。

相应的,由于东西文化传统的不同影响,中国的艺术家反而应该更熟悉图像,更了解图像,对图像的运用也应更加得心应手。因为图像的基因早就深深镌刻在了我们的文化母体中。如果套用柏拉图的阐述方式,那么中国人和世界之间只差一层图像;而西方人在图像和世界间还有一层语言和逻辑。而这就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在艺术本体上区别于西方当代艺术家们的隐性文化基因。

——石冠哲

总体而言,展览主题主要涉及的是绘画艺术中的语言问题,即绘画艺术之中的内部语法结构,而这正是中国当代艺术中所缺少的东西。中国艺术家习惯于以简单再现的方式直接对物象进行呈现,或简单地通过再现的方式来进行社会批判。由此,1990年代以来的当代艺术,尽管一如既往地继承了社会批判的传统,却并未在“叙事语言”层面有所突破。当代绘画沉迷于那种苍白、单调的符号挪用漩涡之中,不仅乏味,而且极利于批评话语进行无尽的意义增值。举例来说,1995年前后开始盛行的艳俗艺术,大多简单地对广告景观进行模仿、丑化。初期,这一潮流对当时的流行文化产生过较明显的批判作用,但很快就沦为批评话语操控的量化生产。由于它们大多在绘画语言上单调乏味,仅做符号式的丑化复制,很快便让人看了直摇头。中国当代艺术圈中也较少有批评家从艺术语言的角度来进行理论书写,他们大多喜欢站在艺术品的外部来谈论作品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本次展览不同于那种常见的拼凑式展览,有着明确的学术主题,有着明确的问题意识。如上所言,尽管参展的作品也以再现方式呈现着当代中国的现代景观,但它所探讨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却是创作语言问题,即作品中图像与图像的关系问题,如何用图像表述图像的问题。

——尹丹

展览名称:超级景观——图像世界的多重逻辑
学术主持:余丁
策展人:高远、石冠哲
特邀批评:王春辰、郝青松、何桂彦、朱小钧、尹丹、盛葳、段君
参展艺术家:马堡中、马晓腾、黄勇、钟飙、何汶玦、尹朝阳、张小涛、李大方、赵峥嵘、李继开、陆亮、赵亚南、马佳伟、孟思特
主办:石家庄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4年5月31—6月30日 
展览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苑东街1号石家庄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