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大工作间日记——陶都罕雕塑作品展

时间: 2014.4.17

从2007年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到2012年再回到学校读研究生的这几年中,我一直纠结困惑自己的艺术之路如何前行,内心不断追问雕塑艺术的本质,追问什么是雕塑?雕塑的本体是什么?雕塑的边界是什么……随着思考的深入,意识到这些问题对我越来越重,我需要在学习中建立一个自己的系统和框架,但又希望它的边界要足够宽广,足够让我清晰又自由的进行创作。

在这样的思考背景下,我尝试着寻找一些材料去做些创作。偶然间我看到一种有弹性的筒状针织面料,出于雕塑的本能认为它有很多可塑性。我试着挽成球状,然后做一些连接和组合,没有其他材料的介入,把它们组合成雕塑。

我又在布料里放入一些日常物品,比如鞋、碗盘、台灯、洗衣板等,由于物品被单色的布料统一到一起,再加上弹性的布料在物与物之间形成的美丽的曲面,使它们马上就有很强的雕塑感。我需要控制的是方和圆、大和小的比例节奏与空间关系。

再后来我用一种直径更大的筒状弹性针织布料包裹了几件家居用品,它们之间的结合让我感到一种超现实主义的神秘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到这时有一点困难摆在眼前,就是日用品自身的数量、规格和形状都有一定的局限,继续下去有点前途迷茫。于是我开始尝试一些数列的组合,运用分形的办法做一些像生长物一样的形态,并尝试加进一些色彩、质感和新工艺的元素。

我把这些实验作品给我的研究生导师隋建国老师看,他首先肯定了我,并建议我打开思路,用更多的材料和形式打破规则,继续尝试。这之后我开始运用更多材料,比如泡沫板、钢筋、树枝、现成品、荞麦皮、led灯、皮绳、铝丝等材料做了一些作品。有的作品是将填充物放进布袋,然后反复的揉碾捆绑,让形体之间自己咬合,产生一种从里向外的张力;有的作品里面放一些灯光,那些星星点点的灯光就像刚刚燃烧的碳,仿佛蕴含着无穷的热量;有的作品里面填充荞麦壳,像枕头一样给人温暖柔软的感觉……

另外一些作品是用树枝在里面扎起来,外面再裹上布,树枝将弹性布料撑起很多尖角,尖角之间形成许多自然的曲面,之后我又将它捆绑并填上填充物,让形体在反复的作用力下形成更加复杂的形状。

还有的作品是把筒状的布用力撑开,形成一个通道,产生一种内外贯通的效果。

在做雕塑的时候,我把力量不断地注入作品中,同时作品也不断的反作用于我,这个创作的过程充满了快乐和惊喜。

感谢所有的老师在展览前后给我的鼓励和宝贵意见,我一定会在这来之不易的创作之路上继续努力。

陶都罕于中央美院雕塑系大工作间
201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