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对话》是中国的乔晓光和北欧的凯伦·碧特·维乐这两个剪纸艺术家之间的一项合作和一场艺术会谈,他们接受的挑战是重新诠释中国龙和北欧龙的神话。
乔晓光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职教授,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他以绘画和水墨为教育背景,在中国剪纸传统基础上,探索并发展其独特的剪纸艺术表达。在这个展览中,他探究的是《鱼龙变化》。这在中国民间艺术中是常见的传统吉祥纹饰,同时也是汉语中的古老成语。“鱼龙变化”一词出自宋代古籍,用来形容事物在本质上发生变化。乔用这个隐喻思维来比喻描述在自己生活时代的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凯伦·碧特·维乐是斯堪的纳维亚知名的视觉艺术家,她的创作影响来自于举世闻名的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她为这场艺术会谈带来了一幅大型和六幅小型的剪纸作品,故事内容涵盖了北欧历史、神话以及一个关于斯堪的纳维亚民族灵魂的隐含视觉表达。脆弱白纸的透明度和通过安装的方式产生的阴影是碧特的艺术特征,此外还有她作品的沟通模式——有条有理地说着故事。
无言的对话
纸的对话是一项艺术合作,由中国的乔晓光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凯伦·碧特·维乐这两位艺术家共同进行。他俩将各自创作一幅大型剪纸,透过作品阐述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以将之呈现给对方和观众。两位艺术家超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进行交流,他们之间持续进行的对话将为创作过程赋予意想不到的新元素。
双龙聚首
龙的传说在斯堪的纳维亚和中国的文化中都显而易见,但是这两个神话中的龙究竟有多相像呢?这两条龙又各具什么样的象征性涵义呢? 北欧龙如何和中国龙沟通?这些疑问是两位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面对的。
非凡的剪纸作品
乔和碧特采用的是一种珍贵的艺术形式。剪纸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其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广泛流传,尤其是在中国。艺术家们用他们的心思、双手和剪刀,创作出令观众叹为观止的大幅作品。乔的龙剪纸将是长达9米的横幅作品,且正、反面两面皆可观看,而碧特的作品则是由龙蛋组成的森林,观众可以置身其中,体验艺术的魅力。两位艺术家都将运用光线和阴影创造出奇特的效果。
中国和挪威的巡展之旅
2014年10月1日,观众将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看到龙的首次相聚。之后,展览将在上海的刘海粟美术馆展出。2015年春夏,展览将移至挪威的奥斯陆和特隆赫姆展出。
展览信息:
策展人:古德蓉
项目总监:艾丽丝
展览时间:
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2014年10月1日–12日
刘海粟美术馆 (中国上海):2014年10月18日–26日
维格兰博物馆(挪威奥斯陆):2015年3月12日-5月24日
国家装置艺术博物馆(挪威特隆赫姆):2015年6月13日-8月23日
编/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