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本固枝荣: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暨非遗传承特展于天津开幕

时间: 2014.10.24

中国民间剪纸有悠久的历史,曾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进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在今天,从剪纸本身的文化内涵和精美造型之中,仍然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智慧与辉煌。

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一大批为我们所熟知的剪纸大师,如王老赏、张永寿、芮金富、库淑兰、高凤莲、王兰畔、曹佃祥、林桃、祁秀梅、高金爱、赵景安、张玉梅、张花女、王桂英等等。在被这些“天才的传承者”们的精湛技艺所折服的同时,有一个问题却始终没有被充分讨论,那就是——他们的艺术从何而来?

本次展览系统梳理了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流布、技艺、功能与艺术等诸多方面,重点关注了剪纸如何构成历史,剪纸在民俗中的基本文化形态等基本问题。展出的作品皆为晚清、民国以来,北京、天津、山东、山西、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区的珍贵剪纸实物,总数达四百余件。同时展出的还有百余件使用剪纸装饰或借助剪纸技法制作的笸箩、供签、粉本、熏样、绣样、绣品等民俗实物,以及大量与民间剪纸收藏、研究有关的珍稀历史文献。

展览的全名为:“本固枝荣——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暨非遗传承特展”。“本固枝荣”的原意,是指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本次展览中,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本”与“枝”的关系:一、历史传统是“本”,清代、民国以来的剪纸是“枝”;二、人们的生活是“本”,艺术是“枝”;三、传统剪纸是“本”,今天的剪纸传承是“枝”。

在此基础上构成展览全部内容的,是针对这三个角度的回应。首先,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剪纸实物所展现出的艺术成就,是与历史传统的积淀不可分割的。由此,我们追溯了剪纸的历史,也包括剪纸研究的历史。其次,我们并没有局限于剪纸本身,而是从文化史的视角出发,把剪纸还原到其使用的场所、位置和功能中,从其与家居装饰、刺绣、民俗生活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四个方面进行展示。由此,也形成了本次展览的主要结构。最后,以晚清、民国剪纸为代表的传统剪纸,与建国以来的剪纸实践关系非常密切。因此,我们也展出了部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革剪纸,并邀请了来自陕西、山西及天津的剪纸传承人代表亲临现场,不仅展示了传承人的作品,也展示了她们的精湛技艺。

作为“中国·天津2014‘西岸’剪纸艺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希望本次展览能够对中国剪纸的保护和传承,对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示中国剪纸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也包括对剪纸的学术研究与展示方式的探索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览名称:“本固枝荣: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暨非遗传承特展”   
学术顾问:薄松年、乔晓光
策展人:姜彦文、杨文 
展览时间:2014年10月21日—10月29日
展览地点:天津博物馆(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2号)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天津市河西区政府
承办单位: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市河西区文化局
策划单位:伍福民间美术工作室
支持单位: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