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群展《真相部 II :再造界域》将于博而励画廊开幕

时间: 2014.11.27

博而励画廊将于2014年11月29日,推出群展“真相部 II:再造界域”,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为 aaajiao (徐文恺)、陈熹、廖国核、万杨、王宁德、杨心广以及周思维。第一期的“真相部”致力于呈现艺术家在自我创作实践中有关政治命题的研究,而此次展览旨在展现艺术家创作实践中基于再造现实的研究,通过质感、表层与空间关系等基本且直观的表象在绘画、摄影与媒体艺术等创作媒介中的探索。

我们对于当代艺术创作实践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艺术作品所创造出的一种叙述或语境,但是很少从作品创作者的角度出发一探究竟。这种对于艺术作品的接受程度与作品相关理念的不一致性,激励了我们对于“真相” 更深层次的追问。艺术家就再造的实践建立在其对所熟悉的艺术媒介的理解基础之上。这种再造废除了真相,同时生产了一种与其偏离程度相当的、全新的可靠的定义。即便它可能是反常的,其关联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为投射真相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此次群展将从不同且实际的方式方法探索我们生活中再造现实的“真相”。

Aaajiao(徐文恺)的作品《物 5》是他《物》系列作品之一,这一系列作品将电脑中生成的三维形造物过程展现于二维的屏幕之中。逐渐生成并旋转的物体采用了基本荧屏的蓝色,艺术家以这种方式提示我们作品是以电脑启动屏幕作为基本参考的,它不但暗示了物体在荧屏中的虚拟现实,同时也提示了荧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为了进一步强调屏幕之中的复杂性,艺术家在《有限的风景,无限》中拓展了屏幕与人造风景之间的关系,而为《物》系列做出了点睛之笔。在框架之中,虚拟的风景在海中沉浮,增加了如同蓝屏一般的背景所能产生的可能意涵。

陈熹的水彩画系列《组成我那些由机器构成的平行世界里的抽象画的细节》想象了虚幻世界中的风景。这些图 像表达了艺术家个人的审美与意愿,而整个画面充斥着某种特定的颜色图案。尽管艺术家承认自己为每张图像分配了一种情节,但是就算图像没有了这种语境它依然能够同等存在。不同于鲁道夫·施廷格尔的《抽象绘画绘 制说明》,陈熹将这种创造抽象图像的过程绘制出来,从而使“抽象艺术”的制作不再神秘。

对于廖国核来说,绘画的“真理”潜藏在超越和减少其内容和形式这一充满讽刺意味的过程之中。而他绘画形式上的表现可能会让观众相信艺术家对于媒介的信奉,但他使用的语言破坏了图像所传递的直白信息。和他很多绘画作品一样,在展现其对绘画深度理解的同时,廖国核同时也在颠覆绘画的基本信条中对此媒介发起挑战。 

万杨的《云》绘画逆转了真理和再造的关系,通常人们预计物体的真实构成部分是可以通过测试与呈现物体的细节来认知的,但这样的探寻反而揭示了一种更为深刻的抽象。万杨在高空中拍摄到云的照片,并通过自己的肉眼辨认了所囊括的可识别的颜色。之后,艺术家借助电脑软件或是人工识别出这些颜色的区域,并重新将所能识别的颜色依次指定区域中。最终,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云,与我们肉眼见到的云截然不同,其“质感”也在此 过程中被凸显。

王宁德的《理想天空滤色镜》和《丛林 No.3》是艺术家推进摄影可能性的进一步的实验。虽然摄影的一种功能可以再现某时某地现实,这种现实也不过是其“真相”的碎片。王宁德的创作更深入的瓦解这一现实的碎片,他将图像放大后切割成上千个方块,依次摆放,再通过光影变化完成最后的成像。光,作为成像的基本条件之一, 也因此已经转变为一种审视现实碎片的辅助条件。通过质疑摄影的基本原则,艺术家进而探讨了摄影及其表征 方式的功能。

杨心广的艺术实践重点在利用他身边随手可及的材料,同时将它们从自然状态转变成人造的存在。杨把树干的自然形状通过雕塑的手段转换为几何造型。他的创作不仅是一个颠覆传统的艺术表达,同时也是试图建立新模 式的过程。他长达五米的鞭抽绘画不仅在其作品开本及绘画行为上参考了中国传统书画的手卷的样式,同时,这件作品是对图像创作的规则一种质疑。

周思维的《帆》系列将同样的制作方法应用于所有的作品之中,因此每件单独的作品都是另一件的开端或结尾。 周思维利用预先设定的一系列颜色、形式与顺序而构建他的绘画。这个过程包含着重复性和随机性,而每个图 像的结果并不能掩盖艺术家的主观映射所造成的差别。据说《帆》之中普通和乏味的图像呈现为三种“状态”, 它宣称了一种新的基于原有结构的操作与再造的视觉逻辑。有趣的是,同种图案形式的颜色分层可能会因为不 同的光照条件而出现不同的效果。

真相部 II :再造界域
开幕:2014 年 11月 29日16:00-19:00 
展期:2014年11月29日-2015年2月7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六 12: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