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的《天地游思:王璜生作品展》于12月8日-12月18日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展出,其中观摩展已于2014年11月28日—12月2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3号馆与北京保利2014秋拍预展同期举行。《天地游思:王璜生作品展》是继2012年北京百雅轩798艺术中心举办的《后雅兴——王璜生艺术展》,2013年湖北美术馆、浙江美术分别举办的《无边——王璜生作品展》,2014年南京艺术学院举办的《游·刃——王璜生作品展》之后,又一大型的王璜生作品展。此次展览,是保利艺术博物馆配合12月北京拍卖而举办的学术专题展。
《天地游思:王璜生作品展》由“天地”系列、“悠然”系列、“游·象”系列、“线象”系列四部分作品组成。
“天地”系列主要创作于1995-2006年,如郎绍君先生所言:“璜生的‘天地悠然’系列,刻画老屋、回栏、旧窗、斜柱等等。各幅多以‘清月出岭光入扉’、‘门前风景雨来佳’一类诗句为题。作品吸收了现代构成手法,泼墨与积墨相结合,生动地表现了老屋的古旧特征和画家的文化历史感。……欲追求水墨形式的现代感,又要表现‘心境澄澈’的古典情怀;想着‘倚南窗以寄傲’的诗境,自身却在‘挥汗如雨’的‘水泥铁架子之中’,这种现代与古典、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免反映的流露在作品里。”(郎绍君,《远看王璜生》)
“悠然”系列即王璜生近20年来一直在创作的“大花”作品,那是他“感受自在”的一种方式。如他自己所言:“大千世界,‘花’是生命灿烂的象征,花的千差万异,也如生命的千差万异,灿烂也是千差万异;‘花’只是一种象征,这种象征可能与精神的自由相关。‘花’在我的笔下转化为色彩、点染、水迹、墨韵、线条、趣味等等,‘花非花,是为花’,‘花非此花,是为此花’,花的自然属性,花的具体形态,在我的画面不可能被深究,也显得不甚重要。我想画出自己对生命,对灿烂的一种感受,一种理解,一种表达。”
“游·象”、“线象”系列是王璜生自2010至今在探索、尝试的一批新作。一如吴志攀先生所言:“看似随意的线条,在纸上绕来绕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些线条,散漫而不乱,无序而有章,细如游丝,像女人的秀发,在风中飘逸。又像八十七神仙的衣带,典雅而清高,在行进中荡漾。这些线条好像,略带混沌的网,在纸面空气中灵动起来,好像富有了生命。这阡细柔弱的思想生命,想要挣脱怀抱,伸向四方,自由飞翔。但快到尽头时,又纷纷弧线迂回,没有棱角,没有反抗,默默无声,然后,她们又再次从中心向外发散,再次被无形的禁忌无情地拦截,再次无功而返,再次,慢慢聚拢,回到中央。就这样,这饱含生机的‘游思’们,无数次奔向自由,又无数次地回到原来的地方。于是,就这样,在纸上留下当下文人的迷茫。或许,思想本来就不需要什么方向,自由是她的本性,让这生命任意随性吧,放荡无羁,不也是一种天性而自然的追求?如何不也成为一种志趣的向往?但这些也并不被鼓励,也许还会遇到阻挡?于是,这生命翻腾在纸上,上下左右,东西南北,转着数不清的圆,走不尽的圈,日日夜夜,寒来暑往。”(吴志攀,《“游思”:王璜生画展印象》)
评论家冯博一认为,“王璜生在‘线象’系列作品所选择的方式,是将现成品《南方周末》、《参考消息》等报纸媒体进行‘处理’。这些报纸都是伴随着我们关注社会,了解现实信息资源,并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看与被看位置的位移,自然对具有‘影响的焦虑’图像有所凭附。旋转的线条、笔触、色斑覆盖在原有的图文之上。这种对原文本的‘介入’,意味着主动的改变,观者必须绕过他的笔道儿,才能窥见原本的‘真相’。但吊诡的是报纸媒体的内容未必是客观的,那么如何选择‘原图’和‘笔道儿’就是他主观、人为把握的‘介入’结果,使这些被‘介入’的作品,将两种图像予以纠缠与掩盖,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遣词空间,是在‘互为图像’的关系上对原有创作意识和表述方式的再处理,抑或也是一种‘新叙事’或‘反叙事’尝试。也许当今的社会变化太快,科技发达的已超乎我们的想象,电脑的普及和对真实文字、图像无所不能的‘处理’,使我们离‘本原’愈来愈远,真实的本质被各种各样的‘处理’所扭曲。”(冯博一,《无边的抽离》)
作为专题学术展,此次以“天地游思”为题,涵括上述四个系列的画作,意谓:藉笔墨,游思骋怀于天地间。展览收入艺术家近20年创作的约70件作品。展示艺术家近20年艺术追求、探索、思考的足迹:创作的阶段性推进,图式画风的不断寻求自我突破,作品的丰富多元面貌:具象的,抽象的;日常形态的,玄思形态的,显示着艺术家勃发的艺术活力和持之不懈的创造精神。《天地游思:王璜生作品展》是探索中国当代艺术家思想、艺术历程的有价值的个案,值得关注。
展览时间:2014年12月8日-12月18日
展览地点:保利艺术博物馆(新保利大厦云楼6层)
主 办:保利艺术博物馆
协 办: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当代水墨部、保利贵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