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反正艺术小组再推展览“反正就这样”

时间: 2015.10.22

自成立以来,反正艺术小组已经做过两次展览与一次沙龙,均较成功。所谓“成功”是什么含义呢?现在大大小小的展览铺天盖地,想通过这些捞点名利,并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其实这成功并非观者可见的,这只在于我们小组成员心底。展览对于我们,就像晒被子一样,挂出去让大伙看看露出的破絮和缝上的补丁,而我们是要收回来盖在自个身上的。

展览是作为艺术学生成长为艺术工作者的一个必经之路,也是对自己的挑战,我们相互协调,拉赞助,找策展,谈场地,做宣传,等等方面都是考验。

必然的,在展览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反正小组的六名成员正是因为对艺术怀着共同的追求,并且在创作中诉说着一致的愿望,才有缘拧在了一起,然而在展览中却显得各自孤立。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究竟是画面取向的不相融合造成的,还是展览布局的不合理导致的?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多次努力。

展览面貌的统一并不意味着每个成员折损棱角以求圆满,要在统一与自立之间找一个平衡是反正小组成长中面对的一个考验。于是我们六人将各自在现阶段创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一列出,互相批评,共同解决,并预想展览策略和布展方式,试图在一反一正中寻求进步,并在每一次展览中付诸实践。在三匚艺术汇的展览中,小组首次展出了装置作品,其中蕴含的反抗与包容的象征意义使得整个小组的主题更加明确。在银河空间艺术沙龙,我们尝试挑战复杂空间,每个人的作品与拐角、斜面、近距离等空间形式结合,加强了整个展览效果,也凸显了“反正”的气质。

通过艺术实践与展览中的对照,我们越来越明确了小组的方向。我们在绘画中排斥两个路径:一是叙事性;二是观念性。绘画是以绘画语言来表达意义,绘画语言主要包括色彩、造型、构图,而题材、情节、形象则是叙事性文学语言,叙事性的掺入其实会掩盖绘画本身;再者,绘画的目光始终指向对于某个意义的思考,我们反对将目光指向对于这一意义的思考方式,一旦将目光转移到后者,绘画便产生观念。无论是叙事性还是观念性,其实都是绕过了绘画本身,谈一些绘画背后的问题,是我们所拒绝的。我们选择一种以绘画本身传达精神的象征手法,将题材模糊化,在形象上削弱戏剧感,力求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这更像是诗的立象尽意的手法,之前多次合作的策展人段少锋将我们的艺术追求命名为“诗性的抒发”是恰当的。

太平以树桩和铁丝网为意象,以大胆的“满”、“破”等粗犷的手法,作品中充斥着热烈的愿望。秦川创作的形象往往介乎具象与抽象之间,含有一种“非是”、“非非是”的辩证思考,象征着某种神性。杜雪利用绢本丙烯的特殊质感,以溶解的形象作为其意念的客体化,体现她的切身实感。许权更愿意在精神深处游走,将其偶得的启示以不寻常的形象显露,体现他幽寂的思索。伟华的“小人儿”、“小花儿”都被置于一个平无的空间,并通过凝练的色彩和笔触彰显其中的普遍意义。李展将画面题材模糊化,试图在边缘线、色彩等绘画本身的线索上赋予意义。

这次展览,我们很荣幸与草场地艺术区的“正和诚”艺术空间合作。“正和诚”环境优雅,较之之前合作的画廊更富有空间感,我们这次尝试利用空间特殊性,发挥小组的特质。展览前夕,我们在中央美院青年教师卢征远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五人在一个4米乘4米的画面上以自己的经验进行创作,创作过程中产生了相互经验的冲突,在画面上造成了形象之间的抵销,在头脑中也对经验进行了反思,四天下来,究竟成了什么样子,我们已经失去了之前形成的自我的标准,反正就那样,只好等观众去评判吧。

二零一五年六月,反正小组成员秦川,彭伟华,曹太平均已毕业,而伟华更是赴温州某大学执教。这次的展览较之之前,或许更是多一层意义,希望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六人可以携手并进,并期待观众给予建议。在每一次展览中,能够进步一点,完善一点,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收获。

文\李展

展览信息
学术指导:卢征远 
参展艺术家: 
杜雪、秦川、李展、许权、太平、彭伟华 
展览时间:2015.10.31—2015.11.30 
开幕时间:2015.10.31,4:00pm 
正和诚艺术空间 
地址:草场地国际艺术区241号院12栋241-12 
特别赞助:韩中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白山文化财团、北京B-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