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充电中”2017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影像艺术课程展即将开幕

时间: 2017.12.15

2017年12月17日,“充电中”2017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影像艺术课程展将于山水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和山水美术馆承办。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担任策展人。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影像艺术课程简介

“影像艺术”的现代概念进入中国,最早是在1990 年原浙江美术学院邀请德国汉堡美术学院密茨卡(Mijka) 教授的讲座中出现,当时主办方分两次向全校师生播映了德国大型“录像艺术”展中的作品,这是中国与“影像艺术”的第一次感性接触。但由于拍摄与播放设备的时代特性所限,当时对“影像艺术”比较通用的叫法是“录像艺术”。本世纪第一个十年里,“影像艺术”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新艺术现象,被全世界范围内的观众所接受,在中国也以极其迅速的势头生长蔓延,甚至被视之为具有革新意味的艺术品种。如今,“影像”在大众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影像”的概念是否既指能动的影和像,同时又包含了静态摄影的影像“总和”?到底什么样的“影像”是“影像艺术”?是艺术家的影像叙事,还是带有影像制造者“观念”的动态图像?“影像艺术”的观看场域又是什么?是在美术馆、画廊,还是生活中所有影像媒体空间都能成为“影像艺术”的观看场域?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作操纵影像的技术能手,还是应该成为影像的主导者?是通过影像客观地看世界,还是把影像作为自我表达的艺术语言?以及作为以培养艺术人才为专业的美术学院该如何教授影像艺术?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的教师们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影像艺术系列课程是实验艺术学院的重要课程,以影像作为表达媒介的艺术作品正在对当代艺术创作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而且影像艺术的表现语言也在不断地被延展,影像与交互技术、与生物技术、与天文物理等其它科技领域的融合也越来越多。带领学生开展对影像媒介本体语言的系统研究,提高整个影像艺术研究的学术清晰度,促进影像艺术的观念更新,开创影像艺术的表现语言,这些都是实验艺术学院开设影像艺术系列课程的目的。

实验艺术学院影像艺术系列课程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动态影像和静态影像。教师们在肩负科研任务工作的同时,主要进行实践类教学,以及指导学生们进行艺术创作。相关的系列课程有剧本写作、影像艺术语言、纪录与表达、影像日记与个人影像考古、传统皮影语言转换、影像装置、传统暗房技术、摄影艺术语言,等近十余门专业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围绕影像艺术创作的媒介语言与表达形式而设置的。

开设影像艺术课程的主旨是希望同学们通过对影像艺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针对不同表达方法的单元训练,能够熟练使用影像媒介,并可以在毕业后独立展开创作实践和从事相关课题的考察与研究工作。影像艺术课程的设置着重强调创作者个人身份与影像媒介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来进入影像媒介的专项学习。同学们首先要了解影像媒介出现的历史及其发展状况,再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深入分析,研究其形式语言、表达方法,以及所具有的美学意义,这样才能掌握影像的媒介语言特征,在创作时才能成为影像媒介的真正主导者。

实验艺术的专业教学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设已有十三年了,到目前为止,在实验艺术学院从事过影像艺术教学工作的人有吕胜中、邱志杰、邬建安、王郁洋、贾樟柯、汪东升、林彤、於飞、祁震、吕智强、高岩、沈晓闽、蒋志、刘先辉、于皓、张宝珠、张怀儒等,这些教师都为影像艺术课程的建设和完善贡献出了很多力量。此次“课程展”中,我们挑选了部分优秀课程作业以及一些毕业作品,这些作品里面影像都是作为主要的媒介被使用,我们想借此展览向广大公众展示近年来实验艺术学院在影像艺术教学中的一些成果,同时也希冀与从事影像艺术创作和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影像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祁震、於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