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新书丨殷双喜与《共和国美术记忆 1949-2019》

时间: 2020.1.16

【图书信息】

主编: 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出版社: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年: 2019-9
定价: 128.00元
ISBN 9787830043797

【内容简介】

英国著名学者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曾说,“伟大的民族以三种手稿撰写自己的传记:行为之书、言词之书和艺术之书。我们只有阅读了其中的两部书,才能理解它们中的任何一部;但是,在这三部书中,唯一值得信赖的便是最后一部书。”这部书就是“艺术之书”。如今,“艺术之书”作为承载一个国家、民族最深沉记忆的宝藏,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味、关注与共感。这一“艺术之书”不仅承载着一个民族千百年的历史,而且它所关涉的各个时代的艺术家的思想形式、语言方式与文化结构等,又汇集成一个民族的共同话语,乃至结晶为某种文化基因。

由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组织编纂的“共和国记忆”丛书,在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率先出版文学卷、音乐卷、美术卷三种,用别具特色的“艺术之书”追忆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程。“在文艺经典中追忆70年的光辉历程”,是这套丛书的选题立意所在。如白烨教授在《总序》中总结的,“‘共和国记忆’丛书,正是以经典作品为点,以发表时间为序,对文学、音乐、美术三个领域里的有特色又有影响的优秀作品,以讲述创作背景、绍介作品梗概和回溯社会影响的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全面的展示,给人们勾勒出文艺领域经典作品衔尾相随、绵延而来的繁盛景象,使得人们在重温这些经典作品的同时,也重温了那些令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辉煌历史。”遴选名家名作展示“共和国七十年”,既是这套丛书学术份量的保证,同时也最有利于激发读者的历史意识、爱国情怀和审美感受力。

就殷双喜教授主编的《共和国美术记忆》而言,这本书与文学卷、音乐卷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仅意在重温和追忆“那些令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辉煌历史”,而且是一项基于“共和国七十年”绘画艺术成就的基础性研究,以图文并茂、画说历史、寓史于画的形式,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各个重要历史节点的光辉历程与时代风貌,旨在从宏观上贯通中国现当代绘画艺术与时代、社会、民族国家的历史关联。所选100幅作品,从1949年以来至今众多同类主题的美术作品中精选出来,主题包括开国大典、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抗美援朝、宪法制定、选举、第一个五年计划、学文化、修建长江大桥、人民公社、知识青年、小岗村、全国科学大会、深圳特区、中国加入世贸、北京奥运、航空航天、贵州天眼、港珠澳大桥等,从而以艺术与社会、艺术与人民的关联表达,构成回望新中国70年辉煌发展的图史。

“笔墨当随时代”,是《共和国美术记忆》对70年中国美术变迁的一个总体观察。在一种相对开阔的社会政治视野中,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把握从1949年到2019年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代脉搏,诸多具有节点意义的事件扭转了思想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从美术与时代的关系角度,回望和追忆共和国70年中国美术的发展轨迹,对于更好地认识、延续和发扬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主题美术创作传统,以及有效地推动与时代同行的美术创作的开展和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曾小凤)

【作者简介】

主编

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主编、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发表论文与艺术批评近300万字。出版专著《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2006,获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现场:殷双喜艺术批评文集》(2006)、《对话:殷双喜艺术研究文集》(2008)、《观看:殷双喜艺术批评文集2》(2014)、《殷双喜自选集》(2014)。主编《吴冠中全集·第4卷》《黄永玉全集·第2卷》《新中国美术60年》雕塑分卷副主编)等。曾参与策划“中国现代艺术大展”(1989)、中国美术批评家提名展(1993,1994)、“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美术作品展”(2003,巴黎)等。曾任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轮值主席(2009),第11届、第12届全国美展评委(2009,2014),第6届“艺术中国”AAC评委会主席(2011),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评委(2013),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评委(2014)。

副主编

丁澜翔,广东省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员、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曾小凤,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目录】

1. “我在那里,我见证了这一切”:徐悲鸿《在世界和平大会听到南京解放的消息》

2. 奠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古元《鞍钢的修复》

3.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董希文《开国大典》

4. 保卫世界和平的签名运动:邓澍《保卫和平》

5. 领袖和劳模在一起:林岗《群英会上的赵桂兰》

6. 婚姻自主全家福:石鲁《幸福婚姻》

7. 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朵花:叶浅予《民族大团结》

8. 扫盲运动中的爷孙俩:蒋兆和《给爷爷读报》

9. 第一张选民证: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

10. 建设祖国边疆 何惧洪荒风雪:黄胄《洪荒风雪》

11. 新中国的“抗洪史诗”:黎雄才《武汉防汛图卷》

12. 鸽飞百花丛:《和平颂》

13.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方增先《粒粒皆辛苦》

14. 求同存异 和平共处:靳尚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15. 江山千古永存 祖国万年长青:齐白石《祖国万岁》

16. 美丽的阿诗玛:黄永玉“阿诗玛”组画

17. 踏遍千山 寻找资源:刘子久《为祖国寻找资源》

18. 河水上山岗 荒山换绿装:关山月《山村跃进图》

19.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20. 毛主席在十三陵水库:李琦《主席走遍全国》

21. 江山多娇 祖国如画:傅抱石 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

22. 丰收锣鼓震天响:鲁迅美术学院《庆丰收》

23.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当代英雄》

24. 血与泪的控诉:王式廓《血衣》

25. 新中国 新北京:《首都之春》

26.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伍必端 靳尚谊《毛主席和亚非拉人民在一起》

27. 热情似火的劳动之歌:王文彬《夯歌》

28. 一步跨千年:李焕民《初踏黄金路》

29. 岁岁丰收 年年常熟:钱松嵒《常熟田》

30. 推马救列车的英雄:陈白一《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

31. 天安门前的“全家福”:孙滋溪《天安门前》

32. 机车大夫 工匠精神:卢沉《机车大夫》

33. 千家万户血泪仇:四川美术学院《收租院》

34. 大贤秉高鉴 公烛无私光:周思聪《人民和总理》

35. 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刘春华《毛主席去安源》

36.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汤小铭《永不休战》

37. 暴风雨中展翅翱翔:潘嘉俊《我是海燕》

38. 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马刚《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39.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周树桥《春风杨柳》

40. 我为祖国站岗守大门:沈嘉蔚《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

41. 在灾难中与死神搏斗:曹立伟 施乐群《唐山大地震》

42. 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程丛林《夏夜:恢复高考的日子》

43. 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丁一林《科学的春天》

44. 十八个红手印:中国改革的标志:王少伦《1978年11月24日夜·小岗》

45. 疾风知劲草:李秀实《疾风》

46. 中国壁画的复兴之作:袁运生《泼水节:生命的赞歌》

47. 国家未来的希望:孙为民《乡村小学·1980》

48. 人民的肖像:罗中立《父亲》

49. 炼钢工人的劳动之美:广廷渤《钢水·汗水》

50. 不畏路途遥远,只为归乡团圆:高小华《赶火车》

51. 船夫号子黄河魂:尚扬《黄河船夫》

52. 春天的生机:何多苓《春风已经苏醒》

53. 勇敢拼搏 女排精神:李慕白 金雪尘《女排夺魁》

54. 万丈高楼平地起:黄安仁《大地新弦》

55. 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田金铎《走向世界》

56. 藏族同胞庆新年:潘世勋《扎西德勒》

57. 战壕中写给母亲的信:汪建伟《亲爱的妈妈》

58. 好一群矿工汉子:李世南《开采光明的人》

59. 春“潮”涌动:詹建俊《潮》

60. 时代鸣奏的最强音:戴恒扬、马勇民、刘国才《在希望的田野上:记农民管乐队》

61. 深圳的拓荒精神:潘鹤《开荒牛:献给深圳特区》

62. 葛洲坝工程的青年建设者:唐小禾 程犁《大坝的儿女》

63. 把和平带给世界:王向明 金莉莉《渴望和平》

64. 征服珠峰:黎明《崛起》

65. 构思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邱瑞敏 马宏道 石奇人《畅想•浦东》

66. 敲响中国股市的第一锤:欧阳卓才 吕鹏《鸣锣开市: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庆典》

67. 核电之光 国之光荣:魏新燕 朱植人《核电之光》

68. 春天的故事:张祖英《南巡途中》

69. 舍小家 为国家:刘小东《三峡新移民》

70. 璀璨的东方之珠:吴冠中《都市之夜》

71. 坚固的精神丰碑:杨奇瑞《众志成城:1998中国抗洪》

72. 中国成功“入世”:王少军 孙璐《中国加入世贸》

73. “白衣天使”抗击“非典”:杜国浩《洁白的屏障》

74. 农民工的一天从早点开始:忻东旺《早点》

75. 向国旗敬礼:尚可 陈世宁 张承志 许朝晖《万众一心》

76. 高原天路:白展望《青藏铁路》

77. 草原牧歌:龙力游《早迎晨风》

78. 昭昭前事 惕惕后人:吴为山《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

79. 灾难当前 大爱无疆:苗再新《生命的支撑》

80. 筑梦北京奥运:谭涤夫《朝晖·鸟巢》

81. 地铁众生相:柳青《13号线·2011》

82. 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张峻明《航空报国的楷模:罗阳》

83. 精准扶贫第一村:王奋英《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

84. 常回家看看:陈治 武欣《儿女情长》

85. 文艺下乡 扎根人民:张义波《山村的夜晚》

86. 时代先锋:何红舟 封治国 尹骅《“时代领跑者”人物群像之三》

87.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马蕾《呦呦鹿鸣》

88. 把无畏的身影留在海天:孙浩《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

89. 带领农民致富的时代楷模:郭健濂 褚朱炯 井士剑《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

90. “天眼”-地球与星空的深情对望:周吉荣《贵州“天眼”》

91. 以国为重的军工匠人:宋克 郑艺《大国工匠:徐立平》

92. 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道靓丽风景:焦小健《大众娱乐》

93. 中国梦·新农村:刘庆和《春风村的领路人:王家元》

94. “做有良知的记者,拍有温度的新闻”:张志坚 刘海洋 李卓《伟大时代的记录者:高思杰》

95. 香港的浪漫风采:范迪安 张路江《东方之珠 浪漫依然》

96. 地球上一抹夺目的“中国绿”:胡建成《美丽塞罕坝》

97. 海上丝路的美好前景:冯少协《海上丝绸之路》

98. 一桥飞架南北通 两岸并蒂同心建:马佳伟《港珠澳大桥》

99.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曹巍《科技创业的年轻人》

100. 璀璨如星:董卓《国家的脊梁》 

【前言先读】

前言:笔墨当随时代

殷双喜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了新纪元的到来,开启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新征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回望过去,看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新中国成立伊始,美术家们就按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为人民服务,表现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新中国的美术家们继承了延安时期革命文艺的传统,深入生活、深入人民,表现时代、引领时代,他们的作品真挚饱满,有感而发,达到了艺术形式和革命内容的高水平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审美与思想的统一。

以图鉴史是千百年来中国美术家们的理想之一,谢赫在《古画品录》序文的开篇就指出:“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组织编写本书的目的也正在于此:通过经典术作品,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历史进程与人文记忆。据此,我们以共和国的历史为参照,按照“共和国70年”的三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2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2019)——为历史叙事的主线,遴选表现重要历史事件、人民生活、生产建设等反映共和国70年历史进程的作品,书写一部呈现“共和国70年”(1949—2019)光辉历程与伟大业绩的视觉史诗。这些作品都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无论是在当时的情境下,还是在回望历史的今天,它们都代表了美术家们关切现实、再现历史的真诚的创作初衷。不过,在本书的编辑逻辑中,我们不再以美术史的视野为主,不再主要考察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表现,而是以历史为线索,将经典的作品嵌入共和国70年的伟大变革之中,以图证史,以美术作品揭示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进取的70年。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国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工农业生产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认可和提升。从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开始(董希文《开国大典》),美术家们便孜孜不倦、满怀热情地为人民服务,表现新中国的生产建设、劳模领袖,以及新思想、新事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几乎每一个历史节点都留下了经典的美术作品。透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伟大成就,也看到了美术家们在探索新的艺术范式上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2011)是中国社会在近现代历史上发展最为迅速、变化最为巨大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对外开放与改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结构与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自此,中国当代美术走出了相对封闭的传统体制,在一个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中展开了新时期中国美术的创作潮流,涌现了许多思想内涵与形式语言都锐意求新、反映时代进步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中国社会进步与变化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创造性延伸。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再到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文艺界社科界联组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总书记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深厚的文化文艺情怀,彰显出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创作者走到人民中去、走到生活中去,将化为一种身体力行的创作态度,成为他们拥抱深厚传统文化、勇于探索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坐标。其中,引人注目的是21世纪以来由国家和政府层面主导和支持的“主题性绘画”。相对现代主义对于个人内心精神状态的关注与精英主义的形式化的“无主题变奏”,21世纪的主题性绘画作为一种客观性绘画,深刻地切入与反映了中国社会和城市发生的重大变化,艺术家在眼光向内展开微观探索的同时,还注重融入对现实生活的社会评论及对历史传统与当代文化的综合性表现,这是中国美术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方向。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并且使世界重新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的蓬勃生命力。从学术的高度梳理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的中国美术,研究其发展变化的脉络,重温其与中国社会、时代的历史关联,对于中国的美术教育、当代美术创作和社会公众的审美教育,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美术记忆”这一主题,突出了中国美术创作的“在地”和“本土”特性,强调了中国社会文化时代特点与中国美术探索的历史性关联,它以一种“记忆”的形式特征深刻地指向中国美术70年发展历程之历史性、时代性与社会性,进而深刻地揭示中国美术的本土经验、思想与人文内涵,构成了回望和体验共和国70年美术历史温度的现场。

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