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一堂云好课丨央美油画系的素描课,仅仅是“素描”?

时间: 2020.3.17

BrowserPreview_tmp.gif

编者按: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模式、交通出行、生活方式,也直接影响了院校师生的教学方式。近期,众多院校开启“全民网课”状态。教师们摇变“主播”,从讲台走向网络教学平台,学生们充满了新鲜感,社交媒体上的画风也变得异常鲜活。

直击真实的网络教学现场,背后凝聚的意义无疑是丰富的:网络给艺术教育带来的是新机还是挑战?艺术学院该如何展开网络教学?强调技术训练与面对面交流的美术课程该如何适应新局面?又会对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哪些冲击?

于此,我们陆续推出一系列“艺术云教学现场”,继第一辑的央美云教学“图像时代如何看图像?”(点击跳转)引发的关注和隔空留言讨论,也再次让我们看到——“展现不同师生状态、剖析网络教学价值,并试图打开更广泛的探讨”——所能产生的价值和意义。本辑,我们带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夏理斌老师带领油画系一工作室本科二、三年级学生们的“素描课堂”。这不禁引人好奇,以面授或是称作传统“手把手”为主要方式的“素描课”,在网络教育时代,应该怎么授课?学生如何学?一起来看。


云教学手记

根据采访夏理斌问答内容整理

夏理斌网络授课现场.jpg

素描作为基础课程,需要有一个在实践中反复练习积累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手头能力的提高和对建立造型系统的认识,从而在创作实践中能从容地运用造型语言表达感受。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在与学生一起摆模特、开始作业前的集中讲课、作业进行过程中的分别辅导、示范、观看学生作业进行的过程和作业集中汇看等各个环节中向学生们介绍教学主张、教学目标、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同时,学生会在作业过程中就自己遇到的问题及思考向老师求教并展开讨论。这个教与学的交流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研究积累的过程。

夏理斌工作室.jpg

传统课堂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的情感互动、对学生作业进行过程中微妙情绪的捕捉和学生间作业过程的互相观摩学习借鉴的氛围是目前网络授课所不能实现的。

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是空间和时间的整合。网络教学似乎像是把某个师生人数固定的教学班级带到了无限的知识海洋中,产生知识共享与交集的资源平台;网络教学为学生的某项具体学习带到纵、横向的知识结构中去研究思考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产生思维方式的碰撞与转换。以上两点是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这次“防疫网络教学”的开展带来网络教学中有效的经验是否更应补充到将来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去,以丰富传统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腾讯会议“集中授课《艺术史中大师们的自画像》.jpg

网络教学无法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可以在课堂中随时比较直观的了解学生作业的进行过程。作业的画面也正是由这些不断叠加的过程积累起来的。这些过程也是绘画实践可贵的地方。画面有时或许会因为这些过程的细微变化而带来改变。

网络教学前期备课阶段,一工作室胡建成主任和林笑初等工作室的其他几位老师们给与了具体意见和建议:从课程内容的调整到作业尺寸大小如何,既有利画面效果又方便后期返校时便于携带等进行了详细对讨论。工作室老师们在开学前曾多次试验适合造型学科网络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老师们分别与每名同学视频连线:慰问防疫期间身体情况、介绍开学网络教学的开展情况、了解所在地画材的准备情况并叮嘱做好自我隔离保护工作,以及未收通知不返校等细节沟通。工作室这种大家庭的氛围也给在防疫期间在家中的各位同学带来了温暖和信心。


云课堂简介

在自画像写生(素描)的训练中,学生通过对熟悉又陌生的自己形象的观察,感受自己形象的特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形和体的造型语言捕捉、表现自己眼中和心目中的自己;学生通过手和脚的局部写生,深入掌握手、脚局部的结构及其造型特点,从而为肖像、人体写生中的手和脚的处理做好充足准备工作;通过这个过程的练习,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己的造型审美系统和敏感点。

方式及要求

1、网络集体授课(腾讯会议)与个别讲解、辅导(微信视频)相结合。

2、课堂作业:完成《自画像写生》《手和脚的局部写生》作业各一幅,均为4开素描纸。

3、课下作业:家人或自己速写作业10幅,大小不限。

4、四开素描纸,速写纸,素描和速写所需的相关画材、画具。

屏幕快照 2020-03-17 上午10.42.25.png

网络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路教学已经在很多专业和领域实践并产生很好的效果,这次网络教学课程从正月初四就开始着手准备。传统课堂中的模特写生在网络教学中无法实现,为了能如期实现教学目标和发挥网络教学的特有优势,在农历年初就开始构想“防疫期间网络教学”的框架,为素描课程设置了“自画像写生”和“手和脚局部写生”的专题;传统课堂中教师都会比较珍惜学生模特写生的宝贵时间。

课件8.png

网络教学期间学生们的时间相对集中,课程中增加了《艺术史中大师们的自画像》的专题讲座来梳理从早期文艺复兴至现当代绘画大师们的自画像作品,分析不同年代的大师们如何运用绘画语言表现自己当时的特定状态(其中还介绍到不少经历过历史上瘟疫爆发年代的大师之自画像)和不同时代造型特征与相互关系。

此外,还增加了《大师素描——手和脚的局部》的专题讲座来梳理从米开朗基罗到安格尔期间大师们的手和脚的局部素描,为学生在写生同时提供临摹范本和可以较系统地研究认识手脚结构及表现规律,从而为接下来的半身带手作业和人体作业中手脚的深入刻画做好准备工作;另外,拥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和比较安静的状态是防疫网络教学期间学生们的有利条件,针对这个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给学生列出了有针对性的参考书目来做课余阅读,引导学生从艺术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大师们作品的脉络与传承关系,思考自身目前的学习状态和艺术实践道路,向“学者型的艺术家”迈进。


学生怎么画?

听听他们怎么说?

屏幕快照 2020-03-17 上午10.34.20.png

之前的专业课多数是在教室里写生,老师和我们面对面交流想法,给我们的作业进行指导。过去接触的网课也是一些公共选修课,和专业关系不大。这段时间的网络授课我感受到一是技术的革新,网络授课的软件工具更美观,使用起来也更便捷了;再者,通过屏幕看到老师和同学们,感受到和往日不一样的状态,也更期待回再次回归学校,大家欢聚一堂,交流知识和感想。

谈论绘画总是冠以“专业”,可实实在在自己动手,我觉得它是更像是手艺,从这点看来,我是享受一个人在家的状态的,可以平心静气地在两尺见方的面积上尽情地雕琢时间。不能否认学习的过程中问题是少不了的,但总的说来,我还是觉得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方式更好一些。网络的确使人们交流便捷,但就绘画来说,这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平日欣赏都要避免“快餐式”的图像浏览,更何况网络教学,这使得老师们无法从过程中观察我们,只能从完成的图像中感知我们的状态,交流的过程难免遗漏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绘画的体验变得简单,这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屏幕快照 2020-03-17 上午10.34.39.png

之前大家在同一间工作室中画画,面对同一组静物或模特,可以清晰的看到同学们的作品和想法。老师会来到你的画面前,对我们的作品提出问题,寻求更好的进步。我也接触过网课,但也是一些文化课上的学习。我们用多种方式来应对现在的学习情况,在家中环境更自由,氛围更轻松,但与此同时我们会缺少同学间的比对,交流会受到局限。

网络教育各有利弊,在家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完善自己学习的步骤和效果,有更多的尝试,更好的思考自己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随时和老师交流。面授课可以方便老师更好的指出问题,但是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一定是在课堂上。虽然也会存在一些难以弥补的问题,比如画作当面看和看照片会有一定区别。

网络上资源虽多但也相对封闭,之前我们可以去到别的专业的教室里看他们在学什么,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但是现在只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里,可以让我们专心专注于提升自己的水平,但在完善自己的造型体系中确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网络世界纷繁复杂,这次的疫情确实让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进行着不同的思考,想要在日趋迥异的现实世界中寻找自己的语言,完成自己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独有的感受性的作品,而不是随波逐流。很多艺术家都在此次疫情中用自己的能力做着贡献,无数疫情相关作品征集遍布朋友圈,“虽然不知道对防疫能起什么作用,但是我也画了一个钟南山”。也许网络模式对于新兴的专业很有帮助,但是对于传统的架上绘画工作者,我们还是需要一笔一画完成自己的作品。我相信我们所处的环境才是造就我们绘画的成因,会不会刻意的将之融入进自己创作并不重要,但是网络也好技术也好,都是这个时代所带给我们的。


屏幕快照 2020-03-17 上午10.35.51.png面授课和网课效率都差不多。之前学习是在学校现场上课,老师面对面授课。课堂氛围比较活跃,能及时跟老师同学互动交流,但这次网课效果很好,老师传达的内容也非常清晰,但我自己在家学习效率一般。

二年级戚润璞《手和脚的写生》作业.jpeg

疫情期间在家通过网络学习是对自己的管控能力的提升,这也是一个自我管理的好机会,不能散漫,应同学校一样,老师教的认真,我也要认真学习。比较不能适应的就是自己的自律性不强。我还是比较喜欢在学校上课。

屏幕快照 2020-03-17 上午10.36.24.png

油画专业的教学长期以来都是以课堂模特写生为主,以课下自身创作为辅,能和老师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沟通,老师会给大家做绘画上的现场分析、引导以及共同完成场景布置,参与感更强。

之前我也有接触过网课,但和绘画专业不太相关,针对目前正在进行的艺术网课来看,主要是老师线上讲解、布置任务,实行的时候取材于生活,互动性较强,随时互动;而之前的网课互动性比较弱,主要是来自老师单方面的输出。

我的学习效率算是正常,和平时差不多的一个状态,网课这种形式从另一方面来说不会像实地课堂那样会有太多的限制,而是更多的从生活中取材,比较新颖、有意思,并且在这个特殊时期里,出自于对绘画的热爱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去解决平时的一些问题,遇到问题能和老师及时沟通,线上沟通频率有所增加,能及时解决很多问题,但完全抛开面授课的话,老师无法从大家的过程中看出问题,面受课时期,实时沟通比较难做到,更多的是老师上课期间有沟通,课下沟通比较少,另外校内时期就是自身平时里感觉一直很忙,但又不清楚如此之忙到底在忙些什么,此种情况或许是个例,但值得我自身反思。

网课有网课的好处,但面授课可以和周边的朋友 有更多的交流, 学校的资源也会更丰富,能带来更大的便捷优势,所以很怀念母校,期待疫情尽快结束,能和许久不见的老师、同学们面对面交流。

屏幕快照 2020-03-17 上午10.37.25.png

之前专业授课是老师当面指导,能指出画面上很细微的问题,而且老师会经常动笔改画,让教学思路直观地反应出来。上过一些app上的网课,但都不是艺术方面的,现在的艺术网课形式上也不陌生,比较大的区别就是我们工作室人比较少,有问题能随时和老师进行交流,老师也都会比较及时的回复,效率比较高。

暂时来看学习效率还可以,相比之下肯定是面授效率更高,毕竟是学习手艺,有当面具体的指点是很重要的,而且自己的作品图片也不一定反应得准确,这一点很麻烦。

网课没有把我逼疯,毕竟学画画大部分时间本来就是自己与作品独处,这种状态我并不陌生,但是不希望这种模式长期进行。有收获的地方是以前很少能沉下心来去临摹一张大师,这次反正也没办法出门,所以也更能静下心来临摹,临摹是纯粹的自我提升,别人是看不到的,在平时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里,很难得,比较不能适应的点是画材不太容易弄齐全,而且没有模特,只能画自己,有点单调。网络技术等模式介入对我个人创作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无论是网络技术如何发展,对我而言都是我画布上的素材,没有区别。


屏幕快照 2020-03-17 上午10.37.59.png

我所学的专业授课形式是讲授、面授形式的。现在的艺术网课不同于在学校上课的地方在于没有办法和画室同学一起画画。老师不能直接地观看我们的作业,网络沟通是非常方便的,但传图难免会有色差的问题。学习效率与在学校之中没有太大的差别。面授课的效率会更高一点。比较有收获的地方在于,独自画作品的时间大幅度地变多了。不能够适应的是画画的氛围没有在学校的时候浓烈。

三年级黄锦恬作业.JPG

屏幕快照 2020-03-17 上午10.39.04.png

我之前专业课是按每个工作室老师面对面授课的,根据课程计划由任课老师布置场景和模特我们进行现场写生,期间老师会根据我们的问题进行指导。我在过去也接触过网络教育,之前的网课主要是学习了一些文化类课程,对于这次专业网络课还是第一次。不同的地方是专业网络课更倾向于实践讲解,一个课程开始老师会给大家统一讲解知识和要点并提一些要求,期间老师也会一对一的指导大家学习,最后再给大家进行总结,跟每个人谈感想和收获。我觉得比起之前的网课更多的增加了师生间互动。从我个人的学习研究来看,网络授课效率不错。

三年级李欣隆《自画像》作业.jpg

网课也是一样学习,但自我思考更多一些。不过希望还是希望可以早点回到学校进行课堂写生。通过网络教学最大的收获是让自己更加的静下心来思考和实践学习,以前很难静下心来去很有耐心的临摹一张画,但是通过这次网络课去临摹大师的作品,在过程中思考和分析让我收获了很多。不能适应的是可选择画的对象太少材料也有限。

对我目前而言的创作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但我会有想法用网络的热点等社会时事做为题材来创作。如果有机会我还是很愿意尝试去结合网络技术资源去创作。


屏幕快照 2020-03-17 上午10.39.38.png

以前上专业课是线下上课,主要特征是同学们在一起学习交流,老师面对面指导。之前接触过网课。与之前的网课比现在的课有更多交流和互动,做了很多笔记有了更多想法。

我在家学习效率不错,面授课更多的时间在对着模特写生,修改画面。在网课中通过老师介绍的书籍,学到了更多知识。有时间安静的总结归纳。面授课和网络课效率我觉得差不多。

三年级田野《自画像》作业过程图.jpg

个人比较有收获的地方,在素描自画像和平时速写作业中,更好的审视自己,与画模特的感受和氛围非常不同。在临摹大师和阅读课外书籍上,学到了更多的关于油画的绘画技巧。

屏幕快照 2020-03-17 上午10.40.12.png


以前就上过过网课,没有不适应,感觉很新鲜,网络发达了,网上授课内容和平时一样。

传统课堂中的“模特写生”或许在网络教学中无法实现,但也带来了不一样的观察视角,学生们获得了自我疏理的机会,能耐下心认真临摹大师,获取心灵关照,素描是艺术教学的基础课,却又不仅仅是单纯的“素描”,从未限于此二字。


图文资料由教学师生提供

整理编辑/张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