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数字壁画”如何创作?来看央美壁画系的一堂云好课!

时间: 2020.3.19


编者按: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模式、交通出行、生活方式,也直接影响了院校师生的教学方式。继两次具有启发性的“BrowserPreview_tmp.gif艺术云教学现场”——第一辑央美版画系“图像时代如何看图像?”第二辑“央美油画系的素描课,仅仅是“素描”?(点击链接跳转)引发的大量关注和火爆隔空讨论,更有网友以“一份多么别致的招生简章”来评价,着实让人看到“展现不同师生状态、剖析网络教学价值”所能产生的价值和社会意义。的确,好的大学、好的课程,是没有围墙的。

直击真实的网络教学现场,背后凝聚的意义无疑是丰富的:网络给艺术教育带来的是新机还是挑战?艺术学院该如何展开网络教学?强调技术训练与面对面交流的美术课程该如何适应新局面?又会对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哪些冲击?

本辑,我们带来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张汉普老师带领本科三年级学生们的“数字壁画创作”课。壁画本身是一个注重媒介的学科,“数字壁画”随着技术不断更新,那么在云教学时代,又会有什么样的显著特色?教学模式的改变会来带些什么不同?教师又如何转换角色“变成为学生搭设知识框架的人”?一起来看!


云教学手记

根据采访张汉普问答内容整理

IMG_9349.jpg


传统的艺术教育主要是两种,讲座类的集体授课形式和具体一对一指导,在一般大学的教育里面都是很普遍的方式,只不过对于艺术教育来讲,这种一对一指导,在思维沟通的基础上,更强调具体实践,有时候语言不好表达的,一个动作、一个示范性操作,就能让人瞬间领悟。我想这是网络课程很难去替代的,因为这种操作是针对个体的,在具体的场景下才会生效的。有时候老师帮你调个颜色抹一笔,或者画根线,可能一下就让你就明白要怎么画了。对于这类操作,隔着屏幕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了。

网络授课的优势在于平等性,一方面,在网络中,每个人都是一样大的小窗口,这给人心理上是有一定影响的。没有教室和讲台的形式框架,讲课时自己更像是一个单纯提供知识服务的工作者,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界线被消除了;另一方面,网络是个开放的空间,面对网络中已有的同类知识资源,我会更多的考虑到自己讲授知识的严谨和价值。具体的操作,和技术细节,其实可以很容易的通过网络搜索获得,我其实要教的是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这时我的身份,已经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而是一个经验分享者的角色。在互联网时代,承载知识的功能已经交给搜索引擎和各种线上资源,“书本知识”未来都是可以在线获得的,所以,我认为老师的教学重点也会随之改变。

课程照片01.jpeg

前几年,那个给自己妹妹录视频讲数学的年轻人,把他的视频放到可汗学院在互联网上共享了。由于他对数学原理的讲授非常简单直观,现在全球很多学校的数学老师都在课上直接放可汗学院的视频给学生看。这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大部分老师将从一个对具体知识做讲解的人,变成为学生搭设知识框架的人。如果未来的学校会向这个方向转型,我认为是可喜的。得益于互联网,教师可以从重复性的讲解中抽身出来,思考一些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并把思考的过程分享给学生们。

网络教学的沟通效率其实跟线下差不多。我的电脑课比较特殊,跟之前线下课学生数量一样,面对的学生数量只能保证每个人做简单的交流,没办法每个学生都做到很细节很具体的辅导,只能靠学生在课下有问题再跟我联系,课上的时间没有办法进行很深入的交流讨论。我想值得重新思考的问题,就是互联网时代应该怎样学习的问题。根据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艺术教育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发现问题开始,逐步通过实践找出解决方法。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讲,就是怎么来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整个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作为一个知识的输送公具,往学生的头脑里装现成的知识。

网络授课这种形式已经已经在很多领域有了大量实践,也有很多优秀的课程,传统的艺术教育也应该以一个开放的态度来接纳这个新的教育形式。不仅是从当下的艺术教育出发来看,也应该历史的来看。艺术教育本身也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从工坊学徒制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到西方艺术教育体制形成,再到徐悲鸿先生从法国带来的学院派教学,其实都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都是时代的产物。

当代艺术创作,越发需要艺术家多方面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我们的美术教育也随之做出调整。网络授课离开了校园空间,同时也把学习的视野拉到了全社会教育市场的近前,“象牙塔”正在被这场网络教学的实践所消解。未来所有老师的课,将被放到整个社会评价体系中去衡量,这个压力可能是每个参与网络教学的老师都会有的。这就是网络授课带来的冲击,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

云课堂简介

壁画系 数字壁画创作

教学方式及要求:

在软件掌握方面:让学生对于电脑绘画软件(Photoshop、Procreate)有一个基本认识,通过实际操作与命题创作,完成一幅比较完整的电脑绘画创作。

在创作思维方面:通过对于相关领域(如哲学和心理学)基本常识的掌握,分析大脑在图像与文字之间的理解和认识机制,探寻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联系,结合课上对具体艺术作品的案例分析与讲授,为学生在对于创作问题的思考方面打开新思路。

课程计划:

每周二、四上午9:30-11:30使用腾讯会议软件进行线上集中讲授,按照工作室和年级分为8个小组,分组辅导时间为每周五,具体时间与各小组班长联系安排。作业要求:课后提交作业并评分。

张汉普1.jpg

张汉普,2017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材料工作室。曾参与第五套人民币优化设计、越中友谊宫壁画、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中央赠礼、中山纪念图书馆壁画等多项设计工作。

课程作业:

根据西西弗斯的神话题材创作一幅壁画,主题自拟

要求:

1.设计说明阐述对创作的思考过程

2.提交电子文件(psd格式分层)

3.构图尺寸比例16:9 建议画幅80/45cm 300 dpi

针对网络教学的形式,我把之前侧重技术传授的“数字绘画课程”做了些调整,于是就有了这个“数字壁画创作”课程。这个课程是壁画系的基础课程之一,面向的是本科二、三年级全体壁画系本科生,总共有67位学生。

这次网络课程的准备工作,假期就开始了,经过测试,选择了腾讯会议APP,这种方式让我感觉比线下授课要有“秩序”很多,信息的传递主要得靠ppt的内容,沟通必须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做一对一的对话,不然网络噪音和话筒回声就会让所有参与者都无法收到有效信息。因为人数的原因,每次辅导的过程都要持续一整天,所以只能把学生分组,采取分组辅导自由旁听的方式进行。


 数字壁画创作 

 Digital Mural Painting 


壁画是个比较重视材料媒介的专业,数字绘画在教学中也被纳入到了材料范畴里来。把数字软件作为一种实现创作想法的材料来考虑是一种思考角度。它作为媒材可以说是非常年轻的,出现的时间比任何一种绘画材料都要晚。作为一种承载绘画的媒材,对于这种材料的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是更新的速度太快了,包括软件、硬件都是。

着眼与当下我们所处的互联网时代,这是个注重内容创作的时代,针对壁画创作的特点与创作实践,我把“如何利用数字软件绘画的优势深化内容创作“,列为本次数字壁画创作课的重点。当下各种硬件平台的数字绘画软件,已经能够很好的模拟各种传统绘画材料的效果。这就带给我们一个问题 “如果数字绘画作为一种媒材,它本身的材料属性是什么?是对传统绘画材料的模仿?还是另有其它?” 我希望通过本次课程,以及后续的课程实践,让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希望这个课程,对他们日后的艺术创作和职业选择,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互联网是把每个人都连接进来的一个存在,网络上的声音很多,对社会注意力资源占用的噪音也很大。很多在线美术教育,直播绘画课程,已经在很多平台开展了。在这个大背景下:一方面,网络时代学院的艺术教育应该更加的开放,以前谈学院艺术创作的时候总爱提“象牙塔”,我想以后慢慢会很少提了,知识的获取越来越不依赖于具体的空间限制了,互联网以极低的成本的把知识传播给大众,艺术学院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把知识分享出去,做一个传播知识的重要结点。


另一方面,学院的美术教育应该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央美的知名度和历史积淀,学科的系统性和教学资源,应该做更系统性的整理和挖掘,向全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艺术教育服务。这种梳理和整合学院自身的资源的过程,同时也可以为艺术教育发展探索新的可能。



学生怎么创作?

听听他们怎么说?

屏幕快照 2020-03-20 下午3.02.37.png

过去的课程其实与现在的⽹课区别不大,上课是从老师讲解ppt并和同学间的讨论开始的,课后布置作业后,我们就自主查找资料完成。由于壁画专业需要老师通过图片讲解,不用亲⾃动⼿示范,因此对我来说现在的网课和之前的课区别不大。我自己学习效率和在学校区别不大,⾯授课有面授课的优势,就是能多人之间互相讨论,网课如果多人讨论会很吵,⼀个个讨论又降低了很多效率。因此,在实践课上我觉得面授课效率更高。

我个人是不太期待长久进行网课的,但是希望以后可以结合进行,学校的课不一定全用⾯授课,可适当运用网课。上网课收获感觉和面授课区别不大,唯独不适应的就是网络授课为了保持纪律不能像⾯面授课那样与同学老师进行课上讨论。我在未来肯定会着重考虑结合网络等⽅面资源创作。


屏幕快照 2020-03-20 下午3.04.27.png

我先前只看过网络公开课和网友自录的教学视频。这段时间的网络学习干货更多,思路更系统。并且线上与老师交流的方式也非常流畅顺利,我个人觉得网络授课效率更高。自己也很喜欢网络授课,希望回学校后也能继续安排网络课程。

网络教育和技术是有影响的,当代艺术创作结合新技术是大趋势,也是我们应该勇敢尝试学习的方向。

作品介绍:《西西弗斯神话》中曾解释到荒诞来源于人与世界分割时产生的陌生感。“对世界的理解”一词具有极深的人格化色彩,这是人的认识而非世界真实的样貌。认识世界的过程,只是人类加深习惯的过程,在这当中,世界必将偏离原始的世界。那么在未来的某天,思想觉醒时,人便会产生与世界分割的陌生感,荒诞便从中而生。加缪主张在面对这种荒诞时积极应对,通过勇气和希望对抗死亡。

屏幕快照 2020-03-20 下午3.05.24.png

以往的专业课是老师布置课程主题通过与我们的交流了解去给每位同学个性化的指导并完成课题。课程有趣生动,互动性很强。支持我们去自由发挥,独立思考,激发想象力。偶尔接触网课是学习文化课程。艺术类的网课是初次接触,虽然上课流程内容和在校时大致相同,但因为是隔着屏幕与老师和同学互通交流还是有点不适应。

网络教学会让我感觉到科技发展对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有利有弊。相对不适应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在网络上进行,有时觉得长时间看电子产品身体不适。有时与师生的讨论因为隔着屏幕总觉得缺少一些“人情味”。线上线下的课程学习效率其实没有都还差不多。但个人感觉面授课可能上课积极性会更高。虽然都说网络便利,但其实并不希望艺术类网课长久进行。科技发展与艺术创作的碰撞结合已经有不少案例。作为当代艺术学习者,接触网络技术可以说是必然的甚至对于一些专业是必备技能。作为个人,是愿意尝试去学习并在创作中展现的,也很好奇新的媒介创作是什么样子。但不一定会在这类艺术创作形式中继续发展。

作品主题构想:没有一种生命是对人的惩罚,而只要竭尽全力去穷尽就应该是幸福的 。生存本身就已经是对荒谬最有力的反抗。”西西弗斯来隐喻现代人在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中,逐步丧失了生活意义,日复一日地工作却看不见未来,似乎唯有盼着退休等死。无聊人生需要改变对待生活的态度,才能获得意义,重新寻找到激情。我时常会觉得很多事情在生活中似曾相识,或者循环往复着,会因他们而感到恍惚怀疑。但也正是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却时常重复的事物(我的“石头”)反而激起了我对期待新的一天和不可知未来所发生的事情的想象去猜测。再次地“循环”。想构造个空间,让每次重复的情绪,状态,身呈现在图,不同的节点,相同的事情模样连接在起。弗斯的峰可能就是节点,(图中的空洞)是联通的关键。

屏幕快照 2020-03-20 下午3.06.26.png

以前我的专业都是小班教学,见面授课。我也接触过网课,不同的是艺术网课还会增加互动,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效率还可以,但是我个人觉得还是面授比较好。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学会了操作电脑软件,但是购买创作材料之类的不是特别方便,以后也会加入网络或者新技术的创作。

作品题目:荒谬

主题构想:西西弗斯——日复一日过着重复的人生

西西弗斯的故事可能源于古老传说,描述的是日出日落或自然循环。

很多人认为西西弗斯的故事是在讽刺人类日复一日无止境重复的工作。加缪认为西西弗斯在一次次下山重新推石头的时候,并没有绝望,而是在与命运斗争。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历挣扎【重复荒谬】但我们仍会赋予他意义,承认这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这次壁画创作我想利用“重复”主题做文章,做出那种漫长日复一日的感觉。【用残月到圆月的变化体现】

屏幕快照 2020-03-20 下午3.07.14.png

我之前的专业课学习,是在校与老师互相沟通,或是老师带队去外出实践,基本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创作的,同学组队前往定点厂里或是在工作室学习。在家学习效率还可以,只是一些材料课或者是需要一些动手方面的内容,在家会比较难实现。疫情困难没办法返校,相信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家较难发挥创作的同学也是占大多数。

目前学习状态较好,电脑课能跟上。但是比如材料课以及后面的课程,实际创作就比较难实际操作。我认为面授课和网络课没有说哪个效率更高来说,应该说是不同课程要求不一样,有些课程用网络课可以很好进行,有些没办法实现很理想的效果。有些东西远远比不上手绘以及亲身对材料操作起来的感受拿捏得当。

主题构想:

1、西西弗对诸神的蔑视,对死亡的挑战对生命的热爱使他吃尽苦头,即使竭尽全身解数也一事无成。但我从他身上看见了他愿意承担自已命运和生存状况,他做到了,我可以想象他是幸福的。他超越了自已的命运,所以推的石头更坚强。

2、我们是人类个体,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有灵魂,这个灵魂称之为个体灵魂。它需要唤醒和塑造。自我意识的形成容易受外界文化的灌输和塑造,这是比较被动的精神发育。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灵魂,它通过人的内在感受与身体链接,它通过驱动个人的内在情绪的冲动和唤起内在的理性思维的思考,制造内心的的失衡,进而驱动人的自我意识做出选择并付出行动。西西弗斯就是这样的人物。

3、 想以插画来表现,叙述一个人的状态,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个石头,有些人能找到有些人发现不了自已的石头。这个石头本身应该是我们精神上赋予的,即使一直重复,无目的,但这个过程是自身对生命的意义思考。


屏幕快照 2020-03-20 下午3.08.15.png

之前的专业是面对面授课

大家有问题可以零距离沟通

用笔画要远比用电脑来安稳的多

有时候打字并不能表达我们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

距离有时候也未必产生美

llmhomeworkP1.jpg

刘莉铭 作品《光明的罪孽》

——是光明的轮回还是黑暗的永恒


之前有接触网课

却不是艺术上的

效率明显低了很多

有诸多不利

问题也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

艺术心灵沟通的少了

我快要疯了

我很不喜欢

这种冷冰冰、没有感觉的、走形式的上课方式


屏幕快照 2020-03-26 下午9.46.26.png我之前专业是线下授课,开会坐一起,大家互相交流,观看作品。学习效率个人感觉没有什么区别,效率差不多。对电子绘画的了解变得更多了,在网络课目前没有不适应的点。我以前的平常创作就偏向于网络,所以会考虑继续结合网络资源进行创作。

作品题目: (∞)

主题构想:西西弗斯永无止境,不断重复同一件事表达了一种荒谬感,无限的重复感也是我构思的中心,想以上帝的视角来观察这个轨迹,所以使用了大量的圆形,象征着日复一日的滚石头,日月的更替也不会终止这个循环。

屏幕快照 2020-03-26 下午9.47.46.png图片 1.png之前我的专业授课方式是老师会提出任务,让学生完成,并在过程中讲评,好像也没什么特别。我以前接触过网课,学校的选修课里有网课。不同的地方是授课过程中学生可以和讲师沟通。学习效率还可以,上课方便了,出勤率提高了。我感觉我在网络课学习效率高。倒也没有被网课逼疯,这种模式是否长久我无所谓。除了专业上的知识外,比较有收获的地方是我会用一些网络教育软件了,没有不适应的地方。技术的进步会对我的创作造成影响,我会结合科技进行创作。

屏幕快照 2020-03-26 下午9.48.55.png我的专业以前都是面授课,实践性比较强,之前接触过。艺术网课的间接性造成的影响更大。自己在家学习效率还可以,一些实际操作上的东西学起来会比较不方便,直观性差了。像软件课这种,网课就挺好的,其他的还是面授课效率高。我感觉网络授课还行,没疯。时间长就得疯。感觉就是家里的电脑要完了……网络和新技术会有影响,多媒体技术肯定是好的,未来的应用肯定也会更深入,会考虑结合起来进行创作的。

基于学科特点,“数字壁画创作”课可以说是与新兴媒介紧密联系在一起,且在授课模式的条件转换中也展现了亮点与可借鉴之处。通过我们的调访,不难发现,同学们大多都在家学习效率很高,不仅尝试了、学会了新的“网络教育”技能和电脑技法,静心做创作、投入思考,也以自己的方式理解、观察、感受着这个时代的一切变化,积极面对着我们所经历的现实问题,以个个体之力互助坚守着。过去争议极大的艺术与技术问题,正在这场无比轰动、全民参与的网络教育动态变化中,产生了一些微妙的转向,新奇技术并非阻碍,或许恰恰是新思路诞生的地方?

西西福斯的故事所引发的思考——四维重播

基于对故事的理解,画面主体安排一个螺旋的表盘,每一个分钟刻度都是一块多米诺骨牌,因为多米诺骨牌这个游戏就是要建立在大量时间消耗上的,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骨牌又有被推翻的那一刻,然后再重新摆起来,每一次重播这个环节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会有新的意义。画面整体表现一个螺旋发展的事态,自身在这个四维重播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看似重播,实质上是在周期性的变化着。

屏幕快照 2020-03-26 下午9.50.05.png

之前我的专业多数为在线下教学,实践为主。我以前也接触过网课,授课方式大体上大同小异。学习效率和线下教学差不多,但是更方便一些。更多是去使用电子设备绘画了,感觉能让自己更了解另一种绘画材料并尝试更多绘画风格,网络和新技术对我的创作还是有些影响对,但我也会考虑加入这些到我的创作。创作构思:首先西西弗斯的神话主要的两个论点:反抗和荒谬(这也正是加缪的特点)。神话中主要讲述了西西弗斯敢于反抗命运,对抗众神,并且能将看着痛苦的惩罚看作是荒诞的快乐。他是一个聪明谨慎的人,西西弗斯做到了让自己的命运属于自己,尽管被惩罚日复一日的将石头推上山,再自己亲眼看着石头滚下山去,在凡人看来这就是无尽的痛苦,但是对于西西弗斯来说他在享受着这个将石头推上山的珍贵过程,同时也是他这坚持不懈和反抗的精神让他能在任何情况下看到阳光。

初步想法就是以分割画面的形式来表现整个神话的情节,重点内容是西西弗斯永无止境推着石头的部分(上部分),下部分主要用于叙述整个神话的过程,西西弗斯遇到的人,西西弗斯的行为,想通过这个来展示。故事就是从宙斯拐走河神的女儿开始的,所以画面也从西西弗斯告知河神事情的过程为起点,直至被逐出到地狱一边为止。会绘制多个西西弗斯的形象用于讲述故事过程,融入各种配角的同时能让西西弗斯这个角色与众不同。在我认知里这个神话中神甚至都是作为过路客的存在,西西弗斯作为主角我想把他作为人群里最显眼的存在,因此有了这个构图想法。

屏幕快照 2020-03-26 下午9.50.19.png我之前专业是在大的画板上画画,积累了一定的能力。以前也接触过网课,听过英语网课。艺术上网课由老师检查作业,原来我没有iPad,是为这次网络课买的,因此首次使用了procreateAPP,学了新的网络技术,但是我喜欢在纸上画,想积累绘画能力。我个人觉得面授课效率更高,但不想这种模式⻓久进行,偶尔上一次网络课就很好。

作品题目:我们的人生

主题构想:西西弗斯是神话中科林托斯的国王。他狡猾而坏人。在阴间,西西弗斯受到了把沉重的岩石推到山上的惩罚。但是,当他把岩石推到山顶时,岩石又往下滚。他必须永远重复同样的事情。我们的人生像无边无际地推着石头的西西弗斯。人不满足于自己地成就,总是新的挑战。不怕什么时候再滚落石头,带着目标努力, 推上石头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 有很多人在生活, 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 努力地推着石头。左边的山看,两个人的石头大小不一样 。本来前面的人石头尺寸应该更大,可是这幅画里前面人的石头尺寸更小。还能看到两个人一起在,有两个石头的人也有。我想借此来表达,人想达成的目标各有不同。太阳和月亮在一起,这个意思是我们天天过子,一天有日和月。如果这两个中没有一个的话,不在有一天。还有白天有人工作,晚上有人工作。日和月有眼睛,因为监视下面的人(君子,自己人生标准)人带着石头上到山顶的时候,是最亲近的存在。中间的人搬起石头来, 竟要露出成功的样子,我想说,这是我们的成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