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皮囊之下:马灵丽新个展以“蹼”为媒,探索关系的博弈

时间: 2020.11.25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蹼”(webbed)由“足”与“菐”二词联合,表示“覆盖在某些两栖、爬行、鸟类等动物足趾之间的外皮”,可用来拨水,功能为上,似肉非肉,粗糙、扎实,看似无足轻重,但又充满了灵活的张力。

马灵丽个展《蹼》便借用这种质感拟像——从拉伸和闭合的张力关系出发进行探讨,展览由杨紫担任策展人,11月21日在今日美术馆3号馆开展。围绕“蹼”之主题,借由近期的影像装置作品《蹼与药》、绢本设色系列作品《宴》及大型装置《折射的合唱》构建了层次丰富的转换关系,在自我与作品、作品与观众、观众与艺术家之间构建了一场质感细腻的场域体验——亲密、疏离、游转、暧昧、难以名状,多元丰富,又充满魅力。

1展览现场1.JPG

展览现场

1989年马灵丽出生于四川成都,身上有典型川妹子的特质,水灵、活跃、敢于突破、充满生气,她于201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虽从传统的国画系毕业,但在艺术创作和思考方面,她并未囿于材料界限,近年也将目光着重置于研究创作作品基底的物质感,试图在图像与物质材料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展现自我与外部世界接触、纠葛或分离的博弈。而这些思考和探索都可在本次展出的近作中得以窥见。

《蹼与药》影像截图

踏入展厅所见的首件影像装置《蹼与药》是极为吸引眼球的,未了解作品之前,观众首先会被扑面而来的抽象触觉所笼罩,嵌入展墙的巨大影像设置出“布面”的效应,视线伴随着画面中若隐若现、缓缓移动的骨点而变化——隐晦、抚摸、刺痛、柔软,多重感觉层叠入侵,细看之下肚脐、肤感、纹理褶皱等元素发出了一些提示的信息,这渐渐清晰的“身体、皮肤”变得可被识别,观众在这样的线索中与艺术家的作品建立了初始的联系,但面对“庞然大物“般的布面“身体”和“虫子般蠕动”的动态挤压痕迹,人们几乎是停步远望的,始终保持着不靠近、略显陌生的距离,这也是艺术家建立的自身审视的策略手法之一。

3展览现场 ©️艺讯网现场拍摄.JPG

 展览现场 ©️艺讯网现场拍摄

《蹼与药》作品的主体内容实则拍摄自艺术家母亲的身体,马灵丽拍摄后将照片打印喷绘在巨大的布面,其人站立在“身体”幕布的发肤之后,用手肘、小臂等部位与“喷绘的皮肤、拟造的身体图像”进行互动。

在这种以身体作为丈量和感知工具的行为之中,影像、皮肤、触觉便交织在一起,也引申至多层次的关系铺垫:其一,出自母亲与女儿的身份关系,扭转、推搡、挪动的创作动作行为,令人不自觉联想起母亲肚子里的婴儿姿态,这指向深层次的亲情依存;再者,画布模拟“皮肤”与艺术家本人的真实身体互动、无感的物理材料与可感冷暖的肉体之间的冲突,也衍生出艺术创作超出原材料实体,并所能够启发的共鸣价值;其三,观众视野里浮现的一帧帧的运动图像,符号之间所隐含的信息——譬如“手肘”可以激发起观众对此类亲昵、触碰关系的知觉和记忆,也就是说,马灵丽讲的是自己的故事,将艺术家自身和亲友的关系编织在作品里,而观众可感知的或许是全然基于自身世界里的关系记忆。

4装置作品《折射的合唱》全景.jpg

装置作品《折射的合唱》全景

4《折射的合唱》局部.jpg

《折射的合唱》局部

5观众趴在窗口观看《折射的合唱》.JPG

 观众趴在窗口观看《折射的合唱》

马灵丽身上女性艺术家特有的细腻、坚韧、执着的劲儿是非常直接、明确的,这并非是过度放大女性的性别特点,但人们所言“细微之处有神灵”,在挖掘人与人之间的感知、关系相处之上,我们无法否认女性有着更为纯粹的敏感与细心。

大型的装置作品《折射的合唱》居于展厅内部的大空间,贯穿两层楼的场域营造了类“居民楼间外阳台晾晒”的穿梭景观,这种场景在南方的城市常可见,譬如在其家乡成都,而策展人杨紫也向艺讯网透露了筹备展览的过程,他被马灵丽拍摄的一张照片打动——艺术家在意大利拍摄的一张居民区晾衣被的场景,多重花色的衣被压弯了挂绳,同时与意大利那些令人着迷的彩墙层叠重合,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却又像极了当代艺术里的抽象色块。

6《折射的合唱》作品细节.jpg

《折射的合唱》作品细节

《折射的合唱》给人的第一印象,或许正是南方城市的晾晒场景,横排铺开,层层叠叠,各种各样的人体后背印制在涤纶布料并置于绳索上悬挂,这些后背照片来自马灵丽拜访的十九位旧识,当然观众第一时间是无法、也是无需获悉这些背影是谁,细看之下纹身、膏药、不同的皮肤质感暗含着差异化的个性特征和年龄性别等信息,似乎在吐露艺术家掌握着他们全部的秘密,悬挂的“背影皮”也正是以艺术家为中心的关系折影,在这些层次多样、欲说而止的作品表达里,秘密构成了惊喜感,亦真亦假,共声合唱。

7绢本组画《宴》系列.jpg

 绢本组画《宴》系列

绢本设色系列作品《宴》(feast)在二层空间展出,区别于前两件作品所设置的“远距离”观看,9件悬挂的绢本作品阶梯排列,引导观者穿梭其间,走进一察,抽象的图像之中逐渐显现双手、双腿、皮囊、头发等身体相关部位,它们分散整合在不同的色调之中,游走画布之间的观众面对同人等高的大画,虽近,却依旧会被这亲密的“远离感”所惊讶,同时不自觉地、切片式地“脑补”身体各个零件,零零碎碎的身体全貌浮现。

8 宴(十) 绢本设色35.5x35.5cm 2020.jpg

宴(十) 绢本设色 35.5x35.5cm 2020

摆放在阵列首件的作品《宴(十)》的画面中,花朵和花蕊的视觉图像令人联想起美国女性主义艺术运动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o)的《晚宴》(The Dinner Party),这些作为植物生殖器官的花朵无疑隐含了强烈的符号效应,而这些难以言明的图像释放了更多的解读可能性。绢本系列简洁抽象,作品既是在描述身体,也是反向的自我观察,隐隐挤压的欲望、希望、享乐杂糅在一起,同时也揭开了自省的契机,尤其是来自远处的对视而望——与那件单挂在展厅一旁的“眼睛”主题单幅《宴(一)》远远对照,它无声静观,无言默语。

宴(一) 绢本设色189x123cm 2019.JPG

宴(一) 绢本设色 189x123cm 2019

古典创作手法的现代转换,比如中国画、油画等等,也一直是一些新一代传统系别出生的艺术家们致力探索的,马灵丽的艺术实践有着年轻人的冲劲儿,却又有超乎年龄的深沉。无论是国画绢本到多媒体的广泛手法,她基于人和人之间交流、沟通、关系为立足点,消解了创作材料的媒介隔阂,在作品表层之下隐藏了自身真挚的情感,这是不易被挖掘的。她在同艺讯网的交流中也表露了这些想法,其实艺术家并非在意需要用哪一种特定的、限制的材料,而是将个人化的独有感触放在表达和创作之上,通过作品来传递感触和情绪。

宴(五) 绢本设色 124x83cm2020.jpg

宴(五) 绢本设色 124x83cm2020

宴(六) 绢本设色128x87cm  2020.jpg

宴(六) 绢本设色128x87cm  2020

宴(七)绢本设色 154x76cm 2020.jpg

宴(七)绢本设色 154x76cm 2020

宴(八) 绢本设色 125x88cm 2019.jpg

宴(八) 绢本设色 125x88cm 2019

本次展览的作品不多,但在节奏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缠绵式、回转式、反复式”的语言,无法道明却又令人有所感触,这是艺术所激发的情感共鸣,正如骨肉连接之处的“蹼”,拉扯伸展、充满弹性。“蹼”的状态浓缩入画面也到达了展厅,首先在作品之中,呈现了作画背后,艺术家与其创作素材的人和物之间的互动作用与影响状态;其二便是借由此展览,在作品与观众之间、基于展览基本场域,所形成的互动、远观、走进等动态行为,以及能够激发的个人记忆体验。

想起辛波斯卡所写“因为关系密切,我们不乏话题。同一颗星球让我们近在咫尺。我们依同样的定律投落影子。我们都试着以自己的方式了解一些东西, 即便我们不了解处,也有几分相似。”万物有着相连的契机,但人跟人的关系总是如此多变且脆弱,又一直在流动之中变化不停,产生新的效应,而每种关系都有自己的“蹼”和“药”,这些关系的彼此博弈,正是生命的鲜活所在。

展览现场观众观看作品

艺术家与嘉宾交流

11开幕现场嘉宾合影.JPG

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文/张译之

图/除标注外由主办方提供

12蹼 马灵丽个展海报.jpg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 :《蹼》

展览时间:2020.11.21 – 2020.12.3

主办:今日美术馆

承办机构:凯撒世嘉文化传播

策展人:杨紫

地点:今日美术馆 3号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