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基石之路——中国现代艺术展”于势象空间开幕

时间: 2020.12.4

在学者吕澎出版的《中国现代艺术史》一书中,关注可从晚清到1949年新中国的这段中国现代美术史。而从广义来看,中国被敲开国门到西方文化思想的涌入,中国的艺术创作与实践,出现了不同于过往的新面貌,这一个整体阶段均可被称为“现代艺术”。值得一提的是,吕澎在书中指出:“简单地了解艺术家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并不能理解文明的急剧变化,我们必须通过充分的历史语境去观察那些被称之为书画家或者艺术家的言行,才有可能对艺术史有透彻的理解。”中国现代艺术从烽火狼烟的战争年代一路走来,融汇中西,涌现了一大批中国现代艺术大师及多幅展现中国现代艺术力量的佳作,为中国艺术的多元面貌铺陈出一条现代基石之路。

势象空间自2016年创办以来,一直以中国现代主义艺术和百年新绘画为主线,推广自晚清、民国以来的二十世纪重要艺术家。2017年4月,势象空间举办“光华之路——中国现代艺术展”,展览集中呈现了卫天霖、张光宇、吴大羽、张正宇、丘堤、厐薰琹、张仃、沙耆、祝大年、古元、吴冠中、苏天赐等12位中国现代美术之路上的重要艺术家的作品。展览策展人、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认为,尽管展览成功举办,“但是这并不是一次全面的展览,参加的艺术家仅是中国现代美术之路的一部分代表” 。

2020年12月1日,“基石之路—中国现代艺术展”在势象空间开幕,展览在“光华之路—中国现代艺术展”基础上延伸和深入,分四个展厅展出艺术家卫天霖、张光宇、林风眠、吴大羽、蒋兆和、张正宇 、许幸之、李瑞年、宋步云、王式廓、孙宗慰、董希文、冯法祀、祝大年、宗其香、古元、吴冠中、李斛、庄华岳 、韦启美、罗尔纯等21位中国现代美术之路上的重要艺术家的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水彩、色粉、工笔重彩、版画、素描速写以及影像等共计122件,作品创作时间跨度逾百年。展览试图以“基石”为名,扩大中国现代艺术之路上作为奠基之功的大师名单,同时也为我们回到历史原境去细细品读这些大师及其作品,提供一种展览研究的视角。

在势象空间的第一展厅,张光宇(1900—1965年)创作于1918年的《仕女》组画和他早期完成的一段黑白卡通实验片《敲钟男孩》(1946-1947年)拉开了展览序幕。这位在20世纪中国美术圈叫得上名号的画家,在后世的研究中多被忽略。展览以他更鲜为人知的水彩艺术和可视为动画领域开山之作的影片开场,似乎早已暗含了一种回到历史语境的展览叙述。张仃曾评价张光宇:“他是我们同时代中,最值得深入研究、最具有独创性的装饰艺术家。”黄苗子的评价更为直接:“光宇兄穷其一生,不断探索,开创了被称之为装饰艺术其实是中国式现代艺术的画派,堪称中国风格现代艺术之标志。”

张光宇14岁就去到上海的十里洋场,辗转在不同的公司从事美术工作,创作了大量漫画和讽刺画。这时候的上海作为一个海港城市,因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思想在这里交汇,文化产业繁荣。张光宇身处其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加之因为战争,张光宇从上海去到相对安定的香港,获得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张光宇得以在实用、装饰、动画、漫画等多个领域耕耘并从容“变身”。但是人们似乎只记住了他和他标签式的作品《西游漫记》。事实上,张光宇在多个领域都结满硕果——插图艺术留下了《杜甫传》等佳作;连环画有《神笔马良》《林冲》等;电影艺术有其与万氏兄弟创作的《大闹天宫》;摄影艺术有作品《派用场》;戏剧艺术有《京剧脸谱》;壁画艺术有《龙女》《北京之春》等,以及水彩、水墨画,邮票、徽章、建筑、广告、书籍设计等等。他也因之被称之为“杂家”。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光宇作为装饰艺术家的身影,他在壁画、广告、书籍等领域的设计,为他后来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院从事装饰艺术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也成为中国装饰艺术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与张光宇在同一空间展出的还有卫天霖、张正宇以及祝大年三人的作品。其中卫天霖和张正宇展出作品为平时不多见的题材,如前者创作于1923年的四幅山水画;后者是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写意山水以及一幅行书对联。祝大年则是展出的两幅精美的作品《碧桃》和《孔雀》,颜色明艳,画面祥和,令人赏心悦目。

第二展厅共展出九人作品。许幸之的作品是一组80年代粉彩作品,其中一部分是绘画于砂纸之上,题材或花卉或风景,用色或浓烈或暗沉,笔调或轻松或严谨,画面或传统或现代,呈现一个集诗人、导演、剧作家、画家等与一身的综合素养和情怀;李瑞年三幅作品:葱绿粗壮的《油棕林》,高远辽阔的《苍山洱海》,40年代的小幅《昙花》,作品在大与小、远与近、沉着与明艳间体现李瑞年独有的风景。宋步云在5、60年代所描绘北京古都新貌的一批油画、水彩作品,被艺术界评论为“也是一种人生,也是一些历史”,展出的油画、水彩各两幅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吴冠中家属提供的水彩和一组素描速写是首次亮相,从这些素材中,不难发现一些精品力作的影子。古元展出作品是水彩和版画共计八幅,四幅水彩表现北京四季景色,四幅版画包括黑白木刻和水印木刻,跨越40—60年代,基本是古元前半叶艺术样貌的一个缩影。庄华岳为吴大羽学生,秉承师风,又另有建树,该组水彩水墨作品第一次在势象空间展出。韦启美善于从生活中的小情小景中取材,却表现出强大的张力和深刻的内涵,其中7、80年代的作品最能凸显个性语言,展出一组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作品,其中三幅风景极具韦氏风格。

吴大羽十帧(20幅)罕见的彩墨双面画作品,是首次展出,这种形制的作品在其遗留的作品中极为珍贵,如此集中展出,是难能可贵的。2020年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宗师林风眠诞辰120周年,主办方特别展出了部分林风眠与吴大羽的往来信函,以兹纪念。

罗尔纯是参展画家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画家,其作品《西班牙画家》作于2009年,也是所有展览作品中创作时间最晚的一件。

第三展厅共展出四人作品。蒋兆和、李斛同是表现人物。在表现对象上,古代和现代,成人和幼童,整体和个体,表现手法上,浓墨和线条,黑白与设色,几乎涵盖新中国人物画的方方面面。宗其香对于绘制大幅宾馆画驾驭自如,得心应手。据统计,宗其香留存的大幅作品从3米到16米近20幅之多,但由于是量身定制,所以大画基本都被收藏在各个饭店或公立艺术机构中。《大地回春》是家属手中仅存的一幅大作,首次亮相。孙宗慰此次呈现的是蒙藏人物服饰系列。1941年孙宗慰随张大千远赴西域,而后诞生一大批表现蒙藏人民生活场景的作品,这批作品,色彩艳丽,人物姿态各异,表现手法细腻,尺寸相同,是作者特意为之,也为以后描绘蒙藏人物生活图的大作奠定基础。

第四展厅(西厅)共展出四组作品。冯法祀在50年代中后期创作的大型历史画《刘胡兰就义》,曾作为语文教材插图而家喻户晓,创作素材大部分已随原作捐赠中国美术馆,余下几幅此次亮相展览现场。无独有偶,董希文大幅创作《百万雄狮下江南》共有成画两幅,分别作于1959年和1960年,同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展出素描和色彩稿共6幅,人物的各种姿态,是艺术家严谨认真的态度体现,也最终成就气度恢弘的经典巨作。王式廓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素描第一人”,《血衣》更是素描题材的经典之作。此次展出其5幅人物素描,其中2幅作于1973年,实属绝笔之作。

据悉,展览将于2021年3月1日落下帷幕。

编/艺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