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阵列:从泥土到水泥”刘海港个展于朗空美术馆举办

时间: 2021.5.24

“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从自然到非自然,从泥土到水泥,这也是我的经历。”

——艺术家刘海港

2021年5月10日下午四点,艺术家刘海港个展“阵列:从泥土到水泥”在798艺术区朗空美术馆开幕。展览由隋建国担任学术主持,易英担任策展人,分为四个部分展出,展现了艺术家“从泥土到水泥”的艺术探索历程。

13.jpeg

展览现场

这是我的第三个个展,前面两个展览是在农村,位置在后沙峪罗各庄村边的无寻美术馆,农村有什么?农村最多的是泥土。我用泥土在同一个空间,三年的时间,做了两件作品,办了两个展览,第一个展览是“土”,第二个展览是“土”加“水”,今天是进城的第一个个展。终于进城了,城市是什么?城市是现代化,是水泥浇筑填满的空间。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从自然到非自然,从泥土到水泥,这也是我的经历。

——刘海港,2021年5月

6《绝对控制I》影像.jpeg

《绝对控制I》影像

1《绝对控制II》.jpeg

《绝对控制II》

这个展览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个专题。专题之间的联系是隐秘的,内在的。人是基本的出发点,不是人的形象,而是人的生存。人是被偶然地抛到这个世界,也就被偶然地规定了它的生存条件,生命的力量就显现在对这些规定的必然的突破。刘海港进行了一个巨大的工程,以渺小的个人对抗不可逆的人类的命运。这也是一个偶然的结点,个人命运与人类命运的交汇。泥土是一个综合性的暗喻,它既是生命和身份,也是生命存在的象征。泥土一旦离开自身的依附,也就异化为敌对它的力量。水泥产生于泥土,水泥的产物构筑了人造的景观,水泥的丛林。人的艰辛就在于构造了一个囚禁自己的牢笼。水的寓意也在这儿,我们在尽情地享受矿泉水文明的时候,却在肆意地污染我们的江河。人类总是在不停地突破,总想永远地征服自然,并将自己的本质烙印于自然。但面对着人造的自然,我们不知是本质溢出了对象,还是本质无处可寻。刘海港没有回答这些问题,他只是提出了问题。他提出问题的方式是身体力行,征服伴随着苦难,征服自然变成了战胜苦难。如果是永无止境的循环,就只有诉诸精神的超脱了。

——易英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刘海港本科学的是建筑,他博士论文写的是英国的高尔夫草,在18世纪作为文明与乡愁的象征,成为美国新大陆房屋周边的光景。到二十世纪末又作为先进发达景观的必配,在中国的新老城市郊外种植,然后被铺在几乎所有城市中每一个新建社区的绿地上。刘海港近些年的创作视野中,映现的是与广漠的中国土地上不停地铺展开的高速路相关的景象。展览现场我们会看到泥土和混凝土块的形象,成片的停车锥和隔离墩,以及高速路巨大桥墩的变体。他作品所营造的场景,看上去密集而又广大,这些形式与符号,与高尔夫草一样,指向高速发展中的中国这个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场。

——隋建国,2021年4月28日

5《超级工程·和》.jpeg《超级工程·和》

4《原理》.jpeg

《原理》

刘海港关于物性和空间的艺术探索,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公共性的意识转变。他将艺术的意识放置于一个自我成长所处中国现代化的物性与公共空间的象征框架中,试图围绕着物性展开一种对乡愁的离散以及城市冷漠的空间扩展,以此来捕捉自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 中国式的视觉意识。

很多艺术家并不去关注这一议题,认为对土地在工业化时期的败坏以及水泥为基础的高速路等公共工程的城市化,对中国只是一个迟到的现代化补课,不值得将从农村到城市的变 迁作为一种艺术,这一经验的表达已在 20 世纪早期的西方艺术中表现过了。但刘海港的自 我成长仍然对这一进程具有一种强烈的冲动以及意识。

他最初一个成熟的作品系列是有关土的“控制”系列。在主题上,虽然源于一种关于土地的乡愁,作品却设置在一个生态主义的视角。但在语言上,并未朝向一种多愁伤感的基调,相反却是一种有关物性的形式主义。大量的有污染的土,被装在上千个矿泉水瓶中,以矩阵的重复点阵悬挂在一个空间内,在玻璃的映射下构成一个深远的虚空间。

在泥土之后,水泥构件成为刘海港创作中的一种象征元素。在《超级工程·时代符号》 (2011)中,高架公路的水泥桥墩被制作成不锈钢的模具,作为一种中国城市化的超级工程 中的象征符号。

在水泥桥墩这一纪念碑式的公共艺术中,它被作为一种新神话图腾的符号象征主义,同时反映了自我与社会心理上的意识同构。在美学上,又以水泥的物性作为语言介质,使其增 加了纪念碑形式内部的美学反讽,即一种反崇高的纪念碑程式,强调其作为超级工程的国家主义的无情及其威权力量的一面,因而倾向于一种社会心理的象征性的意识形式。这一新图 腾式的意识形式又是通过水泥的物性特质及其极简的实在形式来传递的,后者在《超级工 程·和》中,排除了公共空间与纪念碑性,强调了水泥管本身的形式主义的自我喻示。

通过物性的质性语言与符号形式主义,以及作为乡愁视角的当代现代性“神话”的新图 腾的象征,刘海港通过吸收西方的极简主义、符号学以及观念艺术,来表现一种对国家主义进程下心理意识的象征形式主义,并将一种形式主义语言对应于外部强制的公共性和空间秩 序,通过水泥、土性以及粗粝无趣的工程美学来重塑一种介质性的语言反讽。虽然一切置于冰冷的、强制的以及蛮力的秩序井然的几何主义的整齐划一,但实质上反映一种乡愁主义的视角,并使形式主义获得了一种时代的当代内涵,以及一种形式的政治。

——朱其,2020年10月17日于纽约

开幕式现场

据悉,展览已于2021年4月29日开放,将持续至2021年6月1日。

编/艺讯网

图文资料致谢主办方


 展览信息

海报.jpg

阵列:从泥土到水泥——刘海港个展

Array: From Soil to Concrete

学术主持:隋建国

策展人:易英

执行策展:李裕君、李征

出品人:徐东、栗小农

主办机构:朗空美术馆、无寻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1年4月29日 - 6月1日


艺术家简介

刘海港肖像.jpeg

刘海港,1977年出生于山东博兴,自小随父亲学习木工,曾做过建筑工人。1998年毕业于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陶瓷专业,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专业,2016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当代雕塑专业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央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