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看2021毕业生聊创作|第七期:宋涵,张明, 郑航

时间: 2021.6.4

作品照片 (3).jpg

2021“中央美院毕业季”:看2021毕业生聊创作

本年度,艺讯网特别筹划专题“看2021毕业生聊创作”,通过1-3分钟的短视频形式,以镜头为窗口,带领观众走进毕业展,直面毕业生。这一专题将邀请毕业创作者亲自出镜,面对镜头聊自己作品的动机与灵感,创作中遇到的困境,展览中遇到的趣事,以及毕业后的发展等话题。


本科生毕业展已于5月26日起正式向公众开放,从本期开始将带来本科生毕业创作系列短视频。在这期中,我们将介绍中央美术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设计学院宋涵、雕塑系张明、中国画学院郑航,并分享其毕业创作及背后的思考。

01 宋涵与《英雄之旅-纸上剧场》

个人照片.jpg

宋涵

2017-2021年

中央美术学院 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系 本科

关于《英雄之旅-纸上剧场》

这是一部只存在于观者头脑中,完全由静止的书面符号呈现在纸张上的剧场。无人阅读时它便只是一张静止的图像,只有观众的阅读能赋予这部戏剧时间、事件与情节;舞谱符号承载着角色的表演,音符象征着这出戏剧的配乐,图示图案是这剧场中的“舞台置景”。这剧场的空间有无限大,却不存在于世间任何一处,只存在于观者的头脑中。

《英雄之旅》的剧本是基于神话学家坎贝尔的“英雄之旅”模型创作出的。在这个故事中,“英雄”从日常世界出发,接收到冒险的召唤,在引导者的帮助下战胜自身阴影和旅途中的困难,通过陌生阈限的测试,在绝境重生获得诸神祝福,实现个人完满、并解决日常世界的灭世危机。

图谱的场景分为三部分:上三分之一的画幅表示诸神的国度,象征秩序、完满、神圣世界;中部是英雄生活的日常世界;下部是陌生阈限,象征世界失序、混沌的部分,也是英雄展开冒险的主要场所。

《英雄之旅-纸上剧场》(横屏观看)

《英雄之旅-纸上剧场》局部

是否可以将作品理解为一个“戏剧谱”?就像音乐的乐谱一样?

这样说确实更方便理解,但是有一个小小的偏差:乐谱是描述旋律的功能性符号,它本身通常不被视为作品,它承载着的乐章才是。而“纸上剧场”的概念是将这张写满了符号的纸张作为作品本体,它不能被完全地翻译为一个传统戏剧,而只能被在头脑中解读。

《英雄之旅》在形式上融合了许多传统媒介的特征:通过玩家的阅读行为形成情节的灵感来自于桌面游戏(图谱有63格是我在其中设置的一个小小的彩蛋:世界上的第一份“桌游”《大鹅游戏》通常就是63格一个回合);将动作划分为段落衔接在一起,构成一种“动作上的蒙太奇”,以此暗示出角色之间的互动和角色与场景的交互,这一灵感来自于电影;图谱上符号的组织借鉴了漫画分镜对二维平面的运用……

此外,我执着于将书面符号作为作品本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谱符号的隐藏特性之一是,谱记录的信息是表演者第一视角的信息。在我们解读舞谱上的动作信息时,我们便代入了演员。因此,“英雄之旅”是观众每个人的旅程,其中的角色,无论是英雄、导师、阴影还是盟友,都是观众自我的一个侧面——这种沉浸是我们在任何其他的视觉媒介中难以达成的。英雄之旅是每一位观者的故事:我们阅读,我们投射,我们阐释。

《英雄之旅-纸上剧场》局部

作品的创作动机是什么?

这里可以先引用我在研究谱符号的毕业论文中的段落:“在谱符号完善的过程中,个人的艺术活动从森严的仪式性行为中解放,拥有了被记录,被传承,被再创作的可能。谱让人的艺术行为得以跨越空间和时间,人与人在时空尺度上沟通、联结。对于人类文明来说,谱是一种传承信息的密钥,谱令人掌握了书写音乐与舞步的方式,保留了人类早期最质朴的艺术形式,以静止的符号与永不止息的时间洪流相抗争。”

“当一份谱被阅读时,我们并非作为观者回头凝视那些业已远去的残像,而是让作者的精神在我们头脑中复活,用我们的肢体作为承载文明记忆的舟。但这并非一种创作者对后来者控制式、剥削式的占用,谱的意义并非强令后人呆板的重蹈前人的鞋履,而是引导一种能动的创造。谱表达出一种创作者对后人最无私、也最智慧的期许,将个人的成就交与历史和文明,允许时光与来自他人的共鸣共同塑造作品的生命。”

不仅是谱符号,几乎任何可以书面符号都符合这样的描述。这些几根线条和一点墨水就可以为我们所用的书面符号,实则是人类文明最令人惊叹的创造之一。它们血缘古老、沉默而静止,却能承载人类对万事万物的认识:从物质到意识,从声光电到触味嗅,从亘古到未来——我想将我体验到的这种感动通过更直观的方式传达给我的观者,于是便有了这件作品。

《英雄之旅-纸上剧场》作品细节

《英雄之旅-纸上剧场》构思模型

02 张明与《“摩天”》

个人照片.jpg

张明

201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

202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二工作室 本科

关于《“摩天”》

作品为陶瓷作品,于景德镇经1380度高温烧制,主材料也选用了三种不同陶泥、高温釉、色粉、化妆土,经过一系列手工制作,最终进窑烧制,一次成型。

作品以陈旧筒子楼为原型,结合上海、辽宁、重庆、香港、景德镇等多地居民楼房综合参考,以多层叠加的外在形式展现。除了主体楼房外,还着以形形色色生活的人物,各种生活场景相互牵连。主要体现人与建筑的相互的依护关系,从群体生活的角度展现社会碎片与社会整体的构成关系,城市与老旧建筑的推革关系。

作品照片 (9).JPG

《“摩天”》,作品尺寸:70×80×110cm,作品材料:陶瓷

《“摩天”》局部

作品灵感来自于大学几年全国各地下乡考察,很多地方独有的或时代所特有的建筑都在渐渐消逝,包括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每个人都变得更加孤独。我是一个对生活各个方面都充满热爱又充满好奇的人,从某些方面,我很希望我们的现在是有过去的,而不是全盘抹掉过去。

《“摩天”》局部

随着时代发展,作品里破旧的筒子楼,随时都会被崭新一面,或许是因为住在这里建设着最基础层面的人们,扛下了这一切。但是谁又能保证,住在这里的人们哪天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掉呢?九层高度,在中国古文学里,九代表着虚数,有很多、无尽的意思,而摩天一词跟楼房在一起从词性上本属于特别时尚时髦的一种,也许这应该就是“它”与“他们”最深处的精神寄托了吧。

《“摩天”》,全景及局部

03 郑航与《观者不语》

个人照片.jpg

郑航

2017-2021年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画学院 水墨人物专业 本科

关于《观者不语》

此幅创作多采用喷涂滴洒的方式绘制,不着笔痕。这副画虽然创作方法与传统水墨画不同,但是其中追求的意境感与传统水墨画是相通的。

关于画面,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理解。中央巨大的主体人物俯看着前方对坐的两人,他的手看上去遮挡住了自己的嘴,前方两人像在对局博弈,地上的裂纹象征着世间的纷乱。也有人感觉是一位天神看着干枯大地上的两个围着枯井求水的人。天上的云也让人产生联想,有人说是云,有人说像鱼,还有人说像鸟。这也算做到了简单而有意韵,让观众能从此画中获得新的想象空间。

毕业作品照片.jpg

《观者不语》,作品尺寸:145×290cm,作品材质:纸本水墨

作者的意图就是表现一种观看的视角,一种第三人称的观察角度,而没有对于具体情景的描述,因为如果一知道作者的解说的话,关于这幅画所有的想象都会坍缩。作者更希望观者能从这副画中找到更多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观者不语》局部

采访、视频/艺讯网

图、文、影像资料致谢宋涵、张明、郑航

(相关资料版权及作品最终阐述权归艺术家所有)

毕业生创作视频征稿

想向更多人展示你的毕业创作?

想让人们更深入了解你的毕业作品?

艺讯网在此向本年度毕业生发起视频征集!欢迎毕业生提供围绕毕业创作拍摄的3-5分钟短视频,视频将在筛选后,获得艺讯网多平台展示与推介机会。

如视频中可提供中英文字幕及双语资料(详见投稿内容),将有机会在艺讯网海外各平台进行推广。欢迎踊跃投稿!

投稿内容需包含:

1. 围绕毕业创作的短视频3-5分钟;

2. 个人简介及照片;

3. 作品图片(5-10张),作品阐述(500-800字)

* 鼓励中英文来稿

截稿日期:2021.06.25

投稿邮箱:4700653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