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最好的艺术是游戏:“陈抱阳:算法速成斑”展览在浙江美术馆正式开幕

时间: 2021.8.20

展览现场4.jpg1.jpg

展览现场

2021年8月1日,“陈抱阳:算法速成斑”展览在浙江美术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是“南山138:浙江青年当代艺术推广项目”系列展览的第三场,展览聚焦于AI人工智能领域,展开一场关于新科技的讨论。

“艺术是接近真理的一种方式。”

2018年,浙江美术馆正式推出自主策划的学术研究品牌“南山138:浙江青年当代艺术推广项目”(以下简称“南山138”)。该项目以城市新地标、新视角为出发点,重点关注浙江地域的当代艺术发展生态,聚焦多元化社会语境下的浙江当代青年艺术家生产模式,鼓励青年艺术家在对社会现实和文化创新的深入思考中进行自我探索与艺术创作并为其提供发声场。“南山138”2021年度系列展尤以青年艺术在当代文化场域下的可视性、可行性、可持续性为研究目标,以剧场隐喻类比美术馆作为当代艺术光晕的意义生发之地,以视觉文化的叙事转向建构权力与情感的艺术对话仪式,同时在“演绎”与“凝视”的对弈中将艺术创作转译为社会文化生产的必要手段之一,从而将艺术展览的社会美育功能作为对布迪厄“文化再生产”观念的理性回应与现实途径。

展览手册.jpg

展览手册

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早已无所不在地充斥并影响着艺术,艺术变革的激浪正在到来。“科技+艺术”已经不仅仅是博眼球的短暂喧嚣,而成为艺术发展的现实需求和严肃思考。我们时常在展览里看到的VR、AR、交互、混合现实……跨媒体与跨学科的呈现,技术与伦理的探讨,人工智能与艺术的结合,边界一次又一次被试探、被突破。“AI+Art”这种在新时代情境下混合的语言所引出的对艺术表现的致敬与推翻正在进行,我们有理由期待其产生出全新的理论和全新的历史。

展览现场5.jpg

展览现场

将AI、算法作为媒介,通过艺术语言对当下生活经验进行转录,一直是陈抱阳主要的艺术创作特征之一。有趣的是,艺术与科技的跨界学习经历又促使他的作品催生出一种特有的、建立在理性之上的戏剧性张力与诗意化表现。本次展览“陈抱阳:算法速成斑”将目光聚焦于当下热点的AI人工智能领域,这是一场关于新科技的讨论,旨在以青年艺术家的视角直击科技与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发展和关联。作为过去四年创作中讨论算法与算力作品的整理,这些作品中既有他与算法的对话,亦有他与家人和杭州这座城市的耳语。包括《地球热了,吹吹空调吧》《仿生人会梦见电子奶牛吗?》《追逐迷雾》等多件代表性作品以及《我见过你在雨中害怕》《拟合》《未被证伪》等2021年创作的最新作品,涵盖了数字绘画影像、数字交互装置、AI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共计22件/组,较为全面地彰显了视觉叙事之于科技与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发展和关联的启示作用。展厅现场中,人工智能和AI算法的作品通过数字绘影像、数字交互装置、AI视频等多种数字媒体艺术形式,与观众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和人的多元关系,引出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背后的思考和启发。

“认知所不能达到的地方,人类用想象力填充。”

8月1日的开幕式上,艺术家陈抱阳首先在展厅中为线上观众进行了直播导览,随后,一场聚焦AI的专题学术对谈正式拉开了“陈抱阳:算法速成斑”展览的序幕。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管怀宾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师陈抱阳就“科技与艺术”这一主题展开交流。关于艺术与科技两大体系的交融问题的话题,应金飞指出,从历史上任何的发展时期看,科技跟艺术都是如此相辅相成的。他说:“管状颜料的出现方便了印象派的室外写生,光学原理催生了印象派的色彩分离,达芬奇对于解剖学、透视学的科学研究强化了写实绘画的空间表现力。科技的进步总会催生某些艺术形态形式的出现,艺术的发展既要借助于科技的发展,又要借助于艺术家的参与。国外的一些高科技跟艺术家的融合特别丰富,因为从技术上面能够做到哪些东西,如何做得更好,都是需要艺术家共同介入的。今天的信息爆炸是一个多元语境,它是系统性的,不只发生在艺术领域的,还是社会的,需要放到更大的领域里讨论。抱阳的创作思考从室外空调联想到了天气和地球变暖,让我们看到年轻一代艺术家考虑问题的想象力,以及人的自我感知与自然环境的深层联系,这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所有创新的东西一定是反惯性思维的。”在应金飞看来,陈抱阳是有他自己的算法体系的。“他的算法策略就像我们策划一场展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针对哪一类的观众,是有一种算法的。从展览形式来说,做得非常好,各位观众应该到现场来看。”

学术对谈.jpg

学术对谈现场

管怀宾谈到:“当代艺术从‘达达’以来的百年进程中面临过很多自身困境。尤其是在这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互联网波涛下,算法的世界对于艺术领域的参与使我们开始重新面对原来的艺术体制,包括艺术创造的逻辑机制、生产机制,带来一连串的问题。数字媒体除了是今天当代艺术的一个趋向,以后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走向。这个展览让我们从一个群体或者从一个教育的前沿,看到一个个体艺术家在面对他的算法世界时,如何解构自己的世界观——图像世界也好、未知世界也好的一种新的认知,这是非常有趣的。”

艺术家陈抱阳现场导览.jpg

艺术家陈抱阳现场导览

陈抱阳表示,技术本身发展迅猛,有时候为了用到一个先进的、好的工具去辅助艺术创作,他会不断地尝试在细节上做速成工作。他认为:“科技的发展正在改变人的认知途径,而认知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其实就是我们用想象力填充的。譬如,明代早期的《山海经》并非志怪小说,更像是古人平实的记述,对于未知的、不理解的事物的一种文字记录。历史的发展很漫长,每一个今天的人都可能觉得今天是划时代的,今天的进步可以抵过去一百年,但再过几十年后的人看今天,也会一样,会觉得我们很慢。艺术的算法指向艺术理论,抽象算法可以被扩展成为一种规则、一种叙事,因而艺术创作是有方法论的。”

“最好的艺术是游戏,最好的游戏是艺术。”

算法中有一种不可能的即兴,变化来自于标准化。《拟合》在讨论数学中把平面上一系列的点,用一条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像这条曲线一样,连接算法和我们亦有无数种可能。《抱堡终端》则探讨了从公众如何透过大众媒介吹起的泡泡看向科技,以及算法世界中不断构建乌托邦,又因人的贪婪而寻找漏洞并摧毁乌托邦,此二者之循环。陈抱阳对 Deepfake 和小车追逐/走迷宫(推荐算法)的想法,则演变成了作品《追逐迷雾》《他从未说过》《我见过你在雨中害怕》。对于我们生活在智能极度泛滥的时代,特别是针对推荐算法的流行,陈抱阳特别创作了一系列AI小车的作品,包括走迷宫的《恭喜你,但是我在他的隔壁》、相互捉迷藏追逐的《追逐迷雾》以及一边自由移动一边随时控场的《飞驰》。

《抱堡终端》

《飞驰》

这些利用自动驾驶技术实现的AI小车作品都在讨论处于推荐系统蔓延的2020s,我们或是像小车一样忠实地执行任务,或是停下来想想原因。理应感激AI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但不该忘记这个问题的出处。陈抱阳说,经过神经网络训练的小车能高效的在迷宫里移动,他和马里奥的目标一样是向前、向前、再向前。头顶的投影机在小车到达迷宫的另一端时,会投出一张新的迷宫,小车再次上路,如此往复。看客看着小车们奔跑,他们都没有问为何。小车被训练在程序生成的迷宫中移动,或像人们原始嬉戏的本性一样相互追逐。小车解决的只是另一个程序所提出的一个本不存在的问题,产生出一种看似忙碌但虚无的循环。

《恭喜你,但我在他隔壁》1.jpg

《恭喜你,但我在他隔壁》

另外一件常常引人注目的作品是《地球热了,吹吹空调吧》,它讲述的是在担心人工智能是否会带来人类毁灭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听到远在南极的冰山脱落的巨响。一台运行着的空调主机,分体空调是人类伟大而掩耳盗铃的发明。当我们听不见机器的噪音时,我们便以为机器已不复存在。气候变暖了,开空调的时候请打开窗,让地球凉快一点。分体空调被放置于隔音良好的玻璃房内,机器运行的噪音通过麦克风收集,并通过音响传递到玻璃房外。

《地球热了,吹吹空调吧》.jpg

《地球热了,吹吹空调吧》

此外,架上作品《重构山水》系列,主要利用算法这枚来自当下的镜头回看中国画的传统。一开始到纽约求学,陈抱阳就感觉到做艺术家是一件有很大困难的事。“去美国以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符号的猎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把中国文化的符号直接搬去展示是不可行的。”而对艺术家来说,电脑里的世界却是没有国别的,他想到了用数字手段把传统中国艺术的内容进行重构,于是产生了他的第一个完整的作品系列——《重构山水》。“不论是迷宫中的VR体验还是《重构山水》中程序生成的图像,我一直执着于对规则的推演——建立规则然后寻求打破它的可能性。规则对于我来说犹如一场棒球比赛,我需要和处于不同垒的队员配合,而击球的回响、上垒的摩擦声,它们所留下的痕迹便是我的作品。”很少被提及的是,《重构山水》中的原始图像抽取自陈抱阳父亲的传统中国画作品。回想这一做法,陈抱阳形容“这是一个只有在纽约会作出的决定”。

《重构山水》.jpg

《重构山水》

“圆的边长越长,里面的灰色地带越多。”

第二展区入口处的《我见过你在雨中害怕》则直击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问题,或许在今时今日,一切人工智能的问题都是可以去掉“工智能”只留下“人”的问题。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通过AI的方法(Deepface),将原版银翼杀手结尾“雨中泪”段落中仿生人Roy的脸替换成 Harrison Ford 的脸。在电影中, Ford 扮演了追杀仿生人的人类上街猎人角色。于是,片中的仿生人Roy拥有了Harrison Ford的脸。

《我见过你在雨中害怕》.jpg

《我见过你在雨中害怕》

位于2号展厅中央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奶牛吗?》的作品名来源于陈抱阳的一次梦境。“经过一番Google之后,我发现与电影《银翼杀手》的原著《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只有几字之差。作品VR内的虚拟环境,是基于对原著中一笔带过细节的畅想。”作品通过一座钢化玻璃迷宫来暗示现实世界的存在。作品试图探索艺术与科技之间微妙的脐带,探索VR技术的本体论。通过将玻璃单面镜构成的迷宫与 VR 虚拟空间错置,观众将佩戴VR眼镜在物理空间中的单面镜迷宫中行走。VR空间内的设置是开放的,是与物理迷宫不同的。观众将会被物理迷宫限制移动的可能性,从而放大并研究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的裂痕。佩戴VR眼镜在迷宫中摸索前进的观众与迷宫本身构成一种景观。通过观察与被观察,揭示数字技术VR技术中隐喻的阶级与权力。邱志杰将其形容为“一条沿着身体逃离洗脑的道路”。

观众体验VR作品.jpg

观众体验VR作品

自古以来人们对未知的想象力填充,逐渐成为在远方天际线若隐若现的神话。值得注意的是,在浙江美术馆的户外空间、中央大厅以及贯穿展厅的AR增强现实作品《未被证伪》始终带领着观众进入陈抱阳用想象力填充出的神奇世界。陈抱阳相信:当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不足以理解眼前所见时,自然会调用想象力来填补认知的裂痕。作品利用增强现实的手段将这种想象力的填充带到美术馆的现场,而观众随时可以扫描APP的二维码参与互动。仔细观察这些增强现实作品不难发现,女娲补天或许是古人们面对来自虫洞中的星际战舰做出的被动幻想;大禹化身为熊刨山开渠,与人们寄希望于基因编辑带来的人类增强不谋而合;星际文明用戴森球包裹的恒星可能被误认为太阳神羲和驼日;远古宇航员的太空电梯被记载为参天的神树,在地球上留下的知识图谱被诵为洛龟负书……

展览现场

每一次新技术的革新,都在刺激陈抱阳去思考、创作。他有一个习惯,不太喜欢按照技术本来的样子去用,比如展厅中的VR作品,“展厅中的VR作品都属于不好好呈现的产品,有的是让你钻到一个球里,有的是进入钢化玻璃,从应用场景上来看,都不是VR公司所希望的。”或许,这就是艺术家的勇于突破自我和不按常理出牌。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9月5日。

 编/艺讯网

图片及相关资料致谢主办方


展览信息

展览海报.jpeg

项目名称:“南山138:浙江青年当代艺术推广项目”(2021)

展览名称:“陈抱阳:算法速成斑”

主办单位:浙江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1年8月1日——9月5日

展厅:浙江美术馆1、2号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