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0日,大英博物馆推出了新展“北斋:万物绘本大全图”。尽管葛饰北斋(1760-1849)著名的《神奈川冲浪里》再次亮相,但这次它却退下舞台中心,充当了背景——展览的主角是一组大英博物馆新近收藏并首次公开的画册,包含了画家晚年创作的103幅小尺幅手稿。大英博物馆此前已经收藏有超过1000幅的北斋作品,而这批此前从未公开实物展示的北斋手稿,吸引了大量研究者和爱好者的目光。
《猫 芙蓉》 纸本水墨 1820年代-1840年代
与葛饰北斋的多数存世作品不同,这套《万物绘本大全图》属于“版下绘”。版下绘是制作浮世绘时由画家创作的纸本线稿,在正式的制版过程中,刻工需要直接将纸面贴在木版上进行描刻,因此已经完成的浮世绘是不会有版下绘留存的。浮世绘创作中版下绘必然的损毁使我们很难看到画师本人的创作,而这组最终未能出版的作品提供了宝贵的物质材料,这些明信片大小的手稿给今天的我们提供了想象江户的浮世绘大师工作的机会。
收纳《万物绘本大全图》的木盒 1820年代-1840年代
策展人阿尔弗雷德·哈夫特在展览现场介绍作品 图片来源:Kyodo News
根据有限的记录,这本小册子辗转流传到海外,它曾经属于巴黎著名珠宝商和浮世绘收藏家亨利·弗维尔(Henri Vever),而它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北斋去世前一年巴黎的一场拍卖会上,此后就了无音讯,直到2019年被重新出售。大英博物馆购得了这件作品,在疫情爆发的影响下,于去年9月公开了本作的数字扫描图像,并最终在两年后的今天正式公开展出。策展人阿尔弗雷德·哈夫特(Alfred Haft)介绍道,这件作品在两年前巴黎的一场小型拍卖会中出现,被归为另一名画家名下。熟悉日本版画的艺术经销商以色列·高曼(Israel Goldman)怀疑它可能出自北斋之手,并联系了大英博物馆,最终认定其为北斋所作。
《后羿射日》 纸本水墨 1820年代-1840年代
这组作品创作于19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之间,北斋在绘制这本手册时已经是七十岁左右的高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画家此前还经历过中风,因为后遗症而半身不遂。据记载,北斋自己凭借土方最终康复,并在之后进入了一段个人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创作了他最著名的《富岳三十六景》在内的一系列作品。
《刘邦芒砀山斩白蛇》 纸本水墨 1820年代-1840年代
《安南 吕宋 琉球》 纸本水墨 1820年代-1840年代
画册的标题《万物绘本大全图》会让人联想到百科全书,但同时又充满了漫画式的幻想与幽默。103幅图像涉及丰富的内容,其中展现了东亚各地的神话传说、人物风情、珍禽异兽等等,包括了中国、印度、荷兰、南蛮(葡萄牙)、安南(越南)、吕宋(菲律宾)等横跨亚欧大陆的地区。当时的江户政府仍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而在有限的海外贸易刺激下,江户的市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日益旺盛。北斋的这批作品明显是瞄准了这个市场,而他大胆的想象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北斋总是试图创造自己艺术家形象的新面貌,他的好奇心正如同他的才华一般,”哈夫特这样解读封面和展览的标题:“他仿佛对世间万物都充满兴趣。”
《鸵鸟 食火鸟》 纸本水墨 1820年代-1840年代
《猩猩 骆驼 风狸 黑狐》 纸本水墨 1820年代-1840年代
《凤凰 孔雀》 纸本水墨 1820年代-1840年代
《海獭 水牛》 纸本水墨 1820年代-1840年代
任何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读物都少不了动植物,而这些形象也最能展现出北斋的精湛技艺。除了来自本地的动物之外,北斋也描绘了骆驼、银狐、鸵鸟等世界各地的珍禽异兽。即使在我们今天看来,北斋对这些动物的再现也颇为精准。除此之外,北斋还描绘了各种来自中国和各地神话传说中的生物,而他显然也不打算将它们与真实世界相区分,而是自然地穿插在图像中——在一只孔雀旁边画着一只凤凰;长着翅膀的海獭和长着羊角的水牛在海浪中翻腾。或是作为奇闻轶事的主角精心塑造一个场景。
《天竺、中国、朝鲜人》 纸本水墨 1820年代-1840年代
《西王母 昆仑山》 纸本水墨 1820年代-1840年代
人物画题材同样多样。在其中一幅画面中,北斋并置了三个印度、中国、高丽的人物,三人都穿着当地服饰,北斋还细心地为每个国家标出了多个常用名称,可见其功能是科普性的。中国的神话传说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题材,有6张作品描绘了上古时期黄帝、炎帝、燧人氏等中华民族先祖。在一幅表现西王母在昆仑山中乘车出行的图像中,北斋在长度仅约15厘米的画面上用极细的线条描绘了西王母及侍从的服装与车舆的细节,并用散落的点和线营造了山中的云雾——也许正是这些在整本画册中随处可见的精致细节使得刻工望而却步,并最终使出版计划搁浅。
《云中子与雷震子用照魔镜现出妖狐》 纸本水墨 1820年代-1840年代
《普明长者驱逐妖狐》 纸本水墨 1820年代-1840年代
另一幅有趣的图像描绘了此时在中国已经广泛流传的《封神演义》情节:隐居终南山的仙人云中子和徒弟雷震子坐于林间,面前挂起的一面方镜上,映照出九尾狐姿态的妲己。值得一提的是,类似的故事也出现在了另一幅关于印度的图像中,九尾狐在这里同样化作美女,诱惑了斑足王。画面中,蜷发生须的高僧普明长者姿态放松,手举卷轴,而九尾妖狐则高高跳起,似乎正要逃走。江户人对“金毛九尾狐”的传说十分热衷,流行于各种谣曲、小说、绘本和歌舞伎故事中。在北斋的同代人式亭三马(1776-1822)创作的小说《玉藻前三国传记》中,这只九尾狐从天竺逃到中国化身妲己,又远渡日本化名玉藻前,故技重施诱惑了鸟羽天皇,最终被诛灭化作石头。站在时尚前沿的北斋自然熟悉江户的流行文化,并将其同自己的异国想象结合起来。
《流离王雷死》 纸本水墨 1820年代-1840年代
《周生登云取月》 纸本水墨 1820年代-1840年代
《飞泉 熊》 纸本水墨 1820年代-1840年代
而在另一幅《流离王雷死》中,表现了流离王屠杀了释迦族人,遭到天罚的故事。画面中,北斋通过密集的直线描绘击中古代印度暴君的闪电。这种表现速度感的做法让人们能很轻易地联想到今天的日本漫画。北斋高超而充满个性的技巧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一幅表现瀑布中的黑熊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神奈川冲浪里》中的典型爪状波浪。大英博物馆选择了一幅“周生架梯登月”的画作为海报,在中国原版故事中,这名道士利用筷子和绳索制成的梯子摘下了月亮,而在北斋的画面中,周生则是踩着云彩攀援而上,他的手已经够到了月亮,仿佛正要将它摘下来。在北斋的画中,神佛与妖怪、博物与奇闻交织在一起——甚至在一幅画中,几个印度特征、穿着东亚服装的人正在制作“木乃伊”。从未离开过自己国家的北斋,在这本未能上市的作品中,用想象力和画笔带着江户市民们穿越历史、在全世界周游。
《木乃伊》 纸本水墨 1820年代-1840年代
《龙头观音 天龙夜叉》 纸本水墨 1820年代-1840年代
展览的另一个部分再次展示了北斋最著名的《神奈川冲浪里》,两幅馆藏的版本被并置在一起,向观众呈现浮世绘版画随着复制过程而出现的变化——研究者估计,通过原版印刷的《神奈川冲浪里》可能超过8000件,而且它们并不像今天标准意义上的版画那样被编号及注明日期。伴随着大量的印刷,本就不坚固的套色木版不可避免的受到磨损,而出版商在修复时似乎无意忠于原版,这使得晚期的版本在很多细节上出现了简化。了解了浮世绘特殊的生产模式,我们更能体会到观看画师本人手稿的独特价值。
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ianvisits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明年1月30日。此外,大英博物馆也在去年公开这组作品的数字图像,观众可以随时在线上观看。
编译丨罗逸飞
大英博物馆《万物绘本大全图》线上浏览:
https://www.britishmuseum.org/collection/search?keyword=Great&keyword=Picture&keyword=Book&keyword=Everything&agent=Katsushika%20Hokusai%20%E8%91%9B%E9%A3%BE%E5%8C%97%E6%96%8E&view=grid&sort=object_name__asc&page=1
资料来源:
https://www.britishmuseum.org/exhibitions/hokusai-great-picture-book-everything
https://www.britishmuseum.org/exhibitions/hokusai-great-picture-book-everything/rediscovery-hokusai-drawings-everything
https://english.kyodonews.net/news/2021/09/2061b01c1b98-hokusai-exhibit-featuring-publicly-unseen-sketches-to-open-in-london.html
https://www.ianvisits.co.uk/blog/2021/10/14/hokusai-british-museum-fills-a-room-with-rare-japanese-drawing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wv0nTNKWE
展览信息
“北斋:万物绘本大全图”
“Hokusai: The Great Picture Book of Everything”
展览时间:
2021年9月30日——2022年1月30日
展览地点:
伦敦大英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