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除了展览,美术馆还要做什么

时间: 2015.1.9

当今国际艺术博物馆领域最引人瞩目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办馆理念逐步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转变。新型的艺术博物馆越来越注重与公众的关系问题,并上升为美术馆的一种新型的战略职能。

20多个小学生围坐一圈,在中国美术馆导览员的启发和指导下,兴高采烈地在画板上即兴创作,随后七嘴八舌谈了各自的构思过程和要表达的主题。“我画的是高科技的时代,那时候的车很多,都是用太阳能做的,这些汽车能飞……”“这是我画的外星人的房子,可以防10级地震……”“这些电线是未来人制造出来的,这种深蓝色的天空是没有污染的……”

6月18日下午,“为教育的艺术空间——中美艺术博物馆教育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在中国美术馆展厅观摩了由该馆公共教育部主持的教育活动。“孩子们表演太棒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与艺术教育专业教授朱迪斯·伯顿由衷地感叹。

除了展览,美术馆(或曰艺术博物馆)还要做什么?“收藏、科研和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但我认为收藏与科研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视为博物馆的内部功能,教育才是当代博物馆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的观点代表了与会者的一致看法。

当今国际艺术博物馆领域最引人瞩目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办馆理念逐步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转变。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为教育的艺术空间”,旨在当今艺术博物馆日益重视并拓展自身公共教育功能的背景下,深入探讨艺术博物馆教育的使命和角色,这也是中美艺术博物馆界与社会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他山之石

1937年,古根海姆基金会以“促进艺术、鼓励艺术、进行艺术教育并启迪公众”为目的而成立。该馆创始人之一希拉·蕾贝(1890-1967)当时就对博物馆应该怎样运行和如何展示非具象绘画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作为博物馆的馆长,她亲自在展厅讲解,并指导员工“为博物馆的观众提供建议”。他们有意地将展出的作品挂在墙上靠近地面的位置,并配备舒适的座位,播放音乐以营造持续冥想地观赏艺术的氛围。展厅设有意见簿,参观者可以在上面写下他们的观感。

纽约大学博物馆学专业主任布鲁斯·阿尔什那认为,艺术博物馆的教育层面有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品展示的方式,二是在博物馆内外向观众解读作品的活动。

据布鲁斯·阿尔什那介绍,18世纪晚期,艺术品开始根据国家流派以年代顺序进行展示。用克里斯提安·梅切尔形容哈普斯堡皇室收藏、陈列方式时的话说,就是营造“看得见的艺术史”。除了展览的组织形式以外,具体的展示如灯光和布展模式,配合作品的教学资讯(如展厅导览和说明文字),与人们对博物馆的教育目的日渐浓厚的兴趣协调发展。到20世纪早期,博物馆已经开发一些新项目(如讲解员导游),为博物馆观众提供信息和讲解。经过百年发展,博物馆设计了许多活动,延伸到博物馆以外为观众提供信息,并开发新的观众。

“1999年,重要的博物馆理论家史蒂芬·维尔把美国博物馆界的最近发展比成是一种‘从关v注物到服务人’的变化过程。他的意思是说:过去的博物馆侧重收藏和保护文物,而现在则侧重为公众提供教育服务。博物馆已从最初主要对内着眼藏品的机构日益发展成为对外向社会和观众提供服务的机构。”布鲁斯·阿尔什那说。

公众政策

朱迪斯·伯顿认为,当今博物馆不仅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收藏机构,而且在世界各国的社会文化和教育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受全球变革力量的影响,在努力平衡文化多样性和国家认同的冲突之中,博物馆教学和解读功能的作用日显突出。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在题为《美术馆的战略职能——公众政策》的演讲中说:“新型的美术博物馆越来越注重与公众的关系问题,并上升为美术馆的一种新型的战略职能,即如何具有公众服务的意识,如何应用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如何具有公众的思路和相应的策略,这样的思路和方式是以什么为目标和目的,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做出的相应工作,便构成了美术馆的‘公众政策’。”

在他看来,所谓的“公众政策”由三方面来展开和体现:首先,公众的范围、构成和需求是什么?它包括各个社会阶层、文化阶层和各个年龄段的人,也包括各种类型:即各种兴趣爱好、各种特殊的品味和背景、各种特殊人群等等。公众进入美术馆的需求是为了获得文化的感受和体验,这也包括精神、情感的兴奋、休闲,或刺激和思考等。当了解了公众的范围、构成和需求之后,我们才能制定出相关的公众服务政策。

其次,我们能为公众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由于公众的范围、构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他们对美术馆的需求也是多样性和多层面的。但是,美术馆是一个应具有区域和时代文化标杆意义的机构,那么,美术馆所指向的具有建设意义的文化性也势必与多样性多层面的公众需求无法完全一致,有时甚至会产生较大差距。公众政策就是要妥善处理好注重这种文化性艺术与注重公众之间的矛盾,要处理好文化建设和积累的价值与公民价值之间的矛盾。

再次,美术馆应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为公众服务?因公众构成成分的多样性和多层面,公众服务的方式也应具有这样的多样性和多层面,尤其是对特殊人群的服务和关怀。这既包括专家学者、研究者、艺术家、文化人等等的服务,也包括需要特别服务的对象如残障人等,还包括特殊的区域、社区如监狱、边远地区等等。不同的对象和需求,需要相应的不同的方式,而同样的人群和需求也需要多样化的方式。

为了未来

目前国内的博物馆教育存在许多不足,比如:一是为学校服务不够,很少主动与学校老师(美术、历史)建立联系,更谈不上利用博物馆作教学资源提供教师资料袋等;二是对学生教育不够专业,博物馆缺乏针对学生教育的专业教育人员,更没有针对不同年龄段和特殊教育课程学习需要的辅导和服务;三是对家庭活动项目不多;四是为成人观众提供的讲座等没有形成规模和系列;五是教育所需的场地、设备严重不够,很难满足观众教育的不同需求,也缺乏给学生感知、体验、探索的互动场所。

尽管如此,陈建明对博物馆教育的前景仍然持乐观态度。“博物馆教育要建立长效机制,人员、组织、机构是前提,明确教育理念是关键。教育是博物馆最有价值的工作,其意义不仅在今天更在未来。”

“博物馆教育的方式不同于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校外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它可以是自主的、自助的,是如同在超市购物一样可自行选择的教育方式。因此博物馆公共教育的受众是不确定的,任何一位观众都可在博物馆根据自身已受教育的背景、依据个人的意愿和需要从展览中获得所需的知识。”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何琳结合该馆的教育实践谈了她对博物馆教育的思考。

“我认为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职能在不断强化,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何琳说,“现在从理论上公开反对重视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了,但在实际工作中不重视教育的情况仍很严重,仍有人感觉教育是赔本买卖或是长线投资。还应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活动空间等的投入。”

“中国艺术博物馆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教授钱初熹表示,今后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为艺术博物馆与学校美术教育的携手并进提供了绝好的发展契机。

本文原载于《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