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欧洲博物馆教育项目策划的特点分析

文:宋娴 忻歌 鲍其泂    图:宋娴 忻歌 鲍其泂    时间: 2016.5.23

【摘要】:博物馆作为一个非强制性学习场所,无论在教育方式还是教育功能方面都是区别于学校教育的,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有名无实的现象比比皆是。通过对博物馆教育方式以及欧洲博物馆教育项目策划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其总体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设有互动、多样化的教育菜单;注重全过程的营销教育项目;强调多元化的教育合作模式。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欧洲博物馆;教育活动;教育项目策划

世界上第一座以“教育”为使命的博物馆出现至今已经超过三百年,博物馆从最初对物的关注逐渐转向了对人乃至全社会的关注。美国博物馆协会(AAM)在博物馆的定义中已把“教育”和“为公众服务”定为博物馆工作的中心,收藏则是完成教育与为公众服务的手段,收藏本身已不是目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把教育作为自己最为重要的任务,博物馆实施教育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所提供的教育服务也日渐丰富,学校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密。

一、博物馆教育的定义

谈到教育,通常让人联想到学校。而多数人也习惯根据学校的标准来看教育以及其中的重要活动一一学习。实际上,“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基本形态之一,是对教育概念的狭义解释。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学校教育”这种对教育概念的狭义解释称为“正式教育”(Formal Education),而把与之相反的“不是学校的教育”称为“非正式教育”(Informal Education),习惯上也称为“社会教育”。“博物馆教育”就是社会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对“博物馆教育”这一概念有多种不同的定义,笔者选取了如下三种较具代表性的定义:

国际博协((ICOM)对博物馆教育的描述是……博物馆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发展其作为教育资源为各阶层人群服务的职能……博物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吸引更多来自各个阶层、不同社区、地区以及团体的目标观众,并应该为一般社区、特殊人群及团体提供机会,支持其特殊的目标和政策。

美国首都博物馆的托马斯·福特((Thomas Ford)认为:“所谓的博物馆教育就是让来博物馆的人自由参观、比较、提出问题、自己学习,而博物馆按照每个来馆者的需要、情趣,为其选择最适当的教育服务。

英国博物馆学家格林黑尔(Hooper Greenhill)认为,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教育机构,博物馆的所有活动都具有教育的目的,包括资料(如绘画、标本、历史手工艺品等等)的收集、展览设计和产生、特殊活动以及教学会议的安排。

上述三个定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连释了人们对博物馆教育的理解。ICOM的定义只是描述了博物馆的道德标准,说明了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涉及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具体范围。托马斯的定义强调的则是自我学习与教育服务。而格林黑尔的定义指明了博物馆所包含的具体教育项目。

从对博物馆教育本身定义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很难找到一个全面的定义。其中一个原因是以前无论针对教育,还是针对学习研究,都是以使用狭义教育概念的学校教育为导向。如今,博物馆教育以其巨大的实物教育资源为依托,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教育系统,但又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理念、情境、素材和教育方式的根本区别决定了博物馆教育模式的独特性,因此,笔者更加倾向托马斯和格林黑尔的观点,即以教育服务和教育项目的集合来界定博物馆的教育。

二、博物馆教育项目策划的理论基础

提到教育理论就不得不提到乔治·汉恩。汉恩认为:“要想发展博物馆教育理论就要解决三个问题,两个理论问题和一个实践问题:认知理论(Theory of Knowledge--Epistemology)、学习理论(Theory of Learning)和教学理论(Theory of Teaching)。其中认识理论和学习理论代表了作为教育机构的博物馆的理论构成;教学理论则决定了怎样把这些理论用于实践。

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可以交互并置创造出四种主要的教学理论:教导解说型、刺激一一反应型、发现学习型、建构主义型。这四种教学理论构成了现在欧洲乃至全世界博物馆教育的四种主要方式。

(一)教导解说型

教导解说型是与学校传统教育相似的方式。其教学课程按照学科结构划分不同阶段,教师依循理性的程序从简单至复杂地进行教学。而在博物馆里的“教师”不一定是人,文本、程序教学、录音带、展览或者任何一种预先准备和设计的资料,都可以提供博物馆教育“课程”的讲授。

这种藉由强调记忆及固定教学程序的机械式学习,现今仍普遍流行于学校及博物馆。例如:自然历史博物馆依据生物进化史的年代来呈现生物标本。自19世纪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科学博物馆创建以来,这些传统在世界各大经典博物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刺激一一反应型

刺激——反应型教学方式,是早期行为心理学的核心。刺激——反应型教学法指出,学习是经过不断刺激、增强和反应形成的结果。它与教导解说型同属“教师教一一学生学”的传统教育思想,所不同的是刺激一一反应型教学方式强调教育方法与训练。

例如:博物馆里某些需要观众通过按钮回答电脑屏幕上的互动展项,就是运用了此类教学方式。20世纪初,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下,开始出现此类动态展品。1933年开放的美国芝加哥科学工业博物馆便是应用这种新教育思想的代表。

(三)发现学习型

发现学习型教学法是19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这种学习法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心智与外界信息不断发生交互作用,并产生变化。早期美国“科学中心”的创立及其发展即应用了此种理论。当时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学教授弗兰克·奥本海默批评了传统博物馆“被动的教育方法”,并亲自创建了著名的“旧金山探索馆”,其“动手做”理念,标志着发现学习型教学法开始在博物馆被应用。

许多博物馆都有类似“发现屋”、“探索角”的教育活动区域,参观者通常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在其中进行探索和研究。活动的重点在于强调引导观众主动探索并提出问题,而不是被动得到直接的结论。我们可以援引一句中国谚语来形容发现学习型教学法,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四)建构主义型

建构知识型,亦即探究型教学法,相应1980年代后期形成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它比发现学习型更进一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将知识以成品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通过自己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主动获取。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能有效地实现建构的目的。

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博物馆要策划、设计、制作具有观众参与性的陈列展览或其他活动项目,使人们不仅可以亲自参与动手操作(hands-on),同时还要用脑思考(minds-on),从而对有关内容获得真正的认知。1990年代后期,博物馆教育进入了“建构主义时代”,为目前风靡世界的“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最佳教育场所。

三、欧洲博物馆教育项目策划的特点

作为一个非强制性学习场所,尽管博物馆展览本身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但由于标本或展品所生存的时间、空间,与现实生活有较大不同,因此,标本所要传达的信息在转化成为观众接收的信息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偏差、遗漏甚至误读。这些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干扰”都需要利用包括教育项目在内的方式予以消除或转化,同时,博物馆的展览从最初的策划到最终的完成,需要较长的周期,任何科学研究成果的展示都会产生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充分结合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项目实践的基础上,定期、有计划地举办符合馆情特色和展览主题的教育项目,已成为很多博物馆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式,他们已经逐渐把教育作为自己最为重要的任务,实施教育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所提供的教育服务项目也日渐丰富。

(一)互动、多样化的教育菜单

在博物馆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教育人员的单向传播过程不再是唯一的教育手段,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权逐渐扩大,博物馆观众和工作人员之问的互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欧洲博物馆在策划教育项目时,充分考虑了教育对象在体验、实践和探索等各种层面上的认知需求。相应地,教育项目也突破了“讲解+宣传册页”的传统模式,转向针对不同观众设计的讲座、课程、科学活动、夏令营等教育活动,形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活泼有趣的教育项目,每个项目既可以白成完整的系列,也可以组合成为一定的“教育菜单”供自行选择、组合或调整,以适应教育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的不同。在教育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博物馆教育人员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观众的学习或思考过程,而在观众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点。

根据活动对象的不同,这些博物馆通常将教育活动分为:针对儿童的教育活动、针对公众的教育活动、针对特殊群体的教育活动等三种类型:

1、针对儿童的教育活动

(1)儿童指南(Children's Guide):是专为儿童观众准备的,侧重于针对博物馆展品的简单介绍,还包括一些其它的出版物:如与藏品背景有关的图书、图片、海报等等。

(2)练习活页(worksheet):激励来参观的儿童更仔细地观察,将展品的信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儿童带着问题参观展览,一边参观一边回答问题。

(3)讲座(Illustrated Lecture):这种讲座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一般性的藏品介绍,向孩了们解释各类的藏品;一种是主题讲座,如选择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结合展示开展讲座。

(4)动手时间(Handling Session):带孩了们参观藏品库,与博物馆藏品进行最为亲密的接触。

(5)角色扮演(Drama and Role Play):这种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历史类博物馆内开展,在这儿孩了们将穿上合适的戏服,选择不同的角色,表演不同的历史情节剧。

(6)假期活动(Holiday Activities):包括各式各样的活动,如:野外考察,拍摄观察自然的小电影等,同时这些活动通常也会邀请孩了们的家庭成员共同参加。

2、针对公众的教育活动

(1)实践指南(Practical Guidance):为所有的参观者提供有关展馆的实用信息,例如:博物馆的楼层分布、藏品背后的故事等。

(2)活动信息(Information on Activities):为学校的教师提供可行的活动建议,以便孩了们在参观中选择不同活动。

(3)俱乐部(Club):欧洲大部分的博物馆都有各种类型的俱乐部,如“植物研究俱乐部”、“昆虫研究俱乐部”、“人类学研究俱乐部”等,为有特殊爱好的公众提供专业服务。

(4)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它主要是结合展示,满足不同观众的兴趣和爱好,如与展示有关的专题讲座、显微镜使用、鸟类观察、标本制作、编制工艺、陶器制造等等。

3、针对特殊群体的教育服务

(1)为专业人士提供的教育服务((For the Specialist):这些博物馆通常会为艺术家、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等提供专业的教育服务,如:为专业人员出版著作、图书馆服务、合作研究等。

(2)为少数民族提供的教育服务((For Ethnic Minorities):拥有外来藏品的博物馆可以为少数民族的参观团体提供相关教育活动,此类活动旨在帮助这一群体与他们自身的文化遗产之间建立认同感。

(3)为残疾人士提供的教育服务((For the Handicapped):许多博物馆努力帮助那些生理上有缺陷的人了解博物馆的藏品,如为言人提供言文以及可以触摸和把玩的仿制藏品。

(二)全过程地营销教育项目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博物馆都致力于对博物馆人性化的探索,使博物馆从各方面都能符合观众的需求,展示主题开始趋向多元化、展示手段也逐渐朝专业化与多种技术手段的方向迈进;进入90年代,大型特展盛行一时,博物馆展示开始全过程地贯穿多种多样的教育项目,借助大众媒体、社区关系等途径,与社会大众进行密切互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国内博物馆在举办展览的同时,受到人力、物力的限制,不能同时提供配套的教育项目或文化活动,对于展览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也局限在参观人数的多寡,如此一来,不但导致博物馆展览内容流于形式;多媒体技术的滥用,既使观众容易疲劳,也起不到阐释信息的作用。

实际上,博物馆的教育过程并不局限在展厅参观中,参观博物馆是观众做出的一个决策,这一决策的做出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们吸引观众前来应该从参观前的决策过程开始,持续整个参观过程,直到参观结束。欧洲博物馆的教育活动策划就贯穿全过程,帮助观众更全面、连贯地了解博物馆。

通过对西班牙国立自然博物馆展教部提供的资料,我们发现该馆的固定陈列常常难以经常更新,灵活多样的教育项目则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途径,他们通常将当前或即将举办的教育项目公布在网上,使观众能在家便可了解到博物馆里有什么,吸引他们前往参观,如此一来,博物馆教育项目的开展就不必拘泥于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同时,博物馆教育的辐射面也借助网络传播手段得以进一步扩大。

这对我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的策划有很大启示,我们不能将观众在展厅中参观的过程等同于接受教育的过程,这就局限了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的时间和空间,应该在策划教育活动的同时考虑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教育活动,全过程地营销教育项目。

(三)多元的教育合作模式

欧洲大多数博物馆都是尽量利用本馆的实物资源这一独特的优势,通过自身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整合外部资源,搭建沟通平台,多方面共同协作来增强白己的竞争力。

以巴黎科学宫为例,他们在教育活动的组织上积极与学校、科研院所、家庭、社区以及其它机构合作,形成了多元的教育合作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从科学宫展教部提供的资料来看,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中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专家学者、大学生、文献档案、实验标本等都能为博物馆策划和实施教育项目提供帮助。通常巴黎科学宫还会根据馆藏特色,设计一系列课题,面向高校和研究机构征集研究人员,将研究成果用于博物馆教育项目的开发当中。

这样多元的合作模式也为巴黎科学宫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科学宫的常设展览一般都辅以若干由专业人员演示的精彩、短小的科学演示项目,这是它最具活力的教育活动形式,效果也特别好,观众特别乐意接受这样的方式。它有58间专业演示厅,馆里有45名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大部分来自社会,每天安排近30场精彩的科学演示。

这样一个多元的教育合作模式将有利于整合博物馆的教育资源,设计不同的教育推广项目,使得博物馆的教育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同时也有助于建立完善的馆内和馆外的教育网络,一方面使社会大众参与到博物馆当中,另一方面使博物馆融入到社会中去,最终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立体的、互动的博物馆教育服务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四、结语

博物馆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教育的职能,但是,在二百多年的博物馆发展进程中,它的教育功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博物馆教育有名无实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需要从欧洲博物馆教育项目的策划特点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提升我国博物馆教育的整体水平。

原文载于《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年07期

整理/李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