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展评丨张光宇的“燃”点,将点亮更多的“明宙”

时间: 2020.12.29

张光宇给自己取笔名“明宙”,颇有“光明宇宙”的高阔想象。张仃先生曾用“亚洲的骄傲”来点明张光宇的艺术成就之高度。而廖冰兄先生曾专门撰文以“辟新路者”强调他的远瞻态度,他是叶浅予心中“最有威望的艺术家兼大哥”,阿城称其是“中国造型因素现当代转型最强的实践者、中国动画影像的永垂不朽者”,他经由“美猴王之父”“国潮鼻祖”被大家所知,可见,张光宇的“标签”相当多,要完全勾勒清楚张光宇本人以及他的艺术实践经历,实属不易。

0“为了前方——张光宇艺术12燃” 展览现场1.jpg为了前方——张光宇艺术12燃” 展览现场

张光宇1900年8月25日出生于江苏无锡,恰逢先生诞辰120周年,12月23日嘉德艺术中心主办的“为了前方——张光宇艺术12燃”展览终于面向公众开放。展览由吴洪亮担任策展人,张光宇艺术文献中心支持。展览共展出展品500余件,包括张光宇的珍贵原作288件,时间跨度从1918年到1963年,涵盖了张光宇的整个艺术生涯。

1“为了前方——张光宇艺术12燃” 展览现场1.jpg为了前方——张光宇艺术12燃”展览现场

每每想起策展人吴洪亮先生在此前11月展览前哨“光宇下午茶”上所讲办展缘起的小故事,忍俊不禁,他在前言中记录了这个心路历程:

有着48种表情的张光宇今年120岁了,遗憾的是大众依然不太知道,他是谁!我每每想起在网上流传的那个梗,“张光宇,男,汉族,中国人。”都情不自禁得笑出声儿,而夹在眼角的、还没落下的那滴泪水,却充满了酸涩。

张光宇有如此多的同道、好友、学生和粉丝,夏衍、叶浅予、廖冰兄、张仃、黄苗子、吴祖光、丁聪、黄永玉、韩美林、阿城、丁绍光、陈丹青、王鲁湘、汪家明、陆蓉之、老六、史航、止庵、张敢等等等等。长长的名单加持,多少人曾经的助力,而到今天张光宇仿佛还只是个圈中高手,一个隐秘的传说。

问题在哪呢?或许因为他做过的事情如弹幕一样实在太多,覆盖了他真实的面目?

张光宇先生的艺术实践经历实在太过丰富,导致了人们难以定义,以至于再多的“斜杠”也无法精准描述他的贡献?他是中国现代视觉、城市文化、大众传播的先行者;也是中国漫画、中国动漫电影的奠基人之一。艺术实践遍及绘画、漫画、平面设计、空间设计、舞台美术、电影美术、壁画、动漫制作、出版、艺术教育等诸多领域。曾创办十几种具有影响力的刊物,为经典的《大闹天宫》设计动画形象;同时他也是国徽与人民大会堂等的国家形象设计主力之一,后又在中央工艺美院担任教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身份的多元提示了其实践的丰富,这自然也成为本次展览叙事的基点。

2 -48个表情 ,1930年代,张光宇在上海.jpg

“48个表情”,1930年代,张光宇在上海

3 张光宇手举“为了前方”标牌,约1938年在香港.jpg

张光宇手举“为了前方”标牌,约1938年在香港

由此,本次“为了前方”的出发点很清晰,即一是回答“张光宇是谁?”,二是让更多的、不同年龄层的、不同知识储备水平的观众来认识、接受、起码是对这位中国现代重要的美术家有印象。因而,展览各个部分的设定——从主题叙事、展线安排、细节设定、转换呈现、观展互动、公众活动等等——直接围绕这个命题展开,一气呵成,纷繁愉悦,颇有畅快淋漓之气。

4 漫画骑士,《时代漫画》第1期封面画,28x43cm,1931年cai.jpg

漫画骑士,《时代漫画》第1期封面画,28x43cm,1931年

5“漫画骑士”雕塑 展览现场 .JPG

“漫画骑士”雕塑 展览现场

踏入展厅,可见到张光宇1934年为《时代漫画》创刊封面的动漫形象“漫画骑士”被制成实体雕塑——墨水瓶身为甲,瓶盖为盔,骑士手持钢笔“武器”,剑尺挂腰间,三角尺为盾,卷纸橡皮化身战马,立身挺拔,朝气蓬勃——它的含义简单明了,笔墨作武器,针砭时弊,畅抒胸意,或为时代的不公而战。骑士的身后是一片绚丽的万花筒,细看不难辨,基底取材自张光宇众多作品之中的装饰图样,而以当代新媒体方式呈现。6“漫画骑士”背景万花筒,基底取材自张光宇作品装饰图样,而以当代新媒体方式呈现。.jpg

“漫画骑士”背景万花筒,基底取材自张光宇作品装饰图样,而以当代新媒体方式呈现。

从此处开始,现场便用传统陈列方式与新兴数字技术,霓虹灯与LED等方式的PK互博已然展开,在交织的媒介语言中,建构起古典怀旧与新兴科技交织的氛围。“漫画骑士”领着人们踏入展区,可见“为了前方”的主题词来源照片——1938年左右拍摄于香港,张光宇正为抗战前线做文艺宣传,他手高举字牌,精神振奋,满溢笑容。

7 展览12个主要板块.jpg

展览12个主要板块

8 展览板块分区.jpg展览板块分区

越过这片炫丽的霓虹挂牌,与之相关的各种“关键词”在狭长的走道、层次丰富的灯光中频频闪过,由此拉开展览的12个主要板块,分为“世界·生生”“48个表情”“情感·须知”“家居·东西”“民间情歌”“泼克·讽刺”“大地·星岛”“西游漫记”“解放·建设”“神笔马良”“大闹天宫”“衣食住行”。

9-1918年,《世界画报》第2期cai.jpg

1918年,《世界画报》第2期

10-1933年12月,《现代》第4卷2期裁.jpg

1933年12月,《现代》第4卷2期

张光宇14岁左右被送去钱庄学做生意,他不感兴趣,而是对读书、绘画颇显志趣。后到了上海的他才开始真正打开从艺之路,1916年开始跟随师傅学习“舞台绘制布景”,后又去美术公司创作绘画。当时的纸质印刷品是影响最为深刻广泛的传播方式,第一部分的“世界·生生”呈现其自1918年起绘制的包含《世界画报》《上海画报》《十日谈》《时代漫画》《万象》《泼克》等杂志、报纸、书刊在内的封面、插图、绘画,以及1936年的《新诗库》绘画,得以见得其将诗文转换成先锋现代绘画的果敢和魄力。在上海从事绘图的这些经历,对于张光宇来说至关重要,“世界画报是一个交会点”,结识众人,志趣交汇,是“张光宇人生中最自由快乐的时期,他从事艺术的美好理想已现曙光。”「1」

11各种期刊画报,展览现场 ©️艺讯网.JPG

各种期刊画报,展览现场 ©️艺讯网

这些作品对于后人的影响相当之大,如黄永玉先生在《比我老的老头》中写过“我的美术事业是从漫画开始的”,“我们抱着《上海漫画》和《时代漫画》不放,觉得它既是让我们认识世界的恩物,又是我们有可能掌握的批判世界的武器,我们模仿这些杂志的风格在壁报上画点讽刺当地流俗的作品,甚至是贴着老脸皮到大街上去。这个小群落的自我得意倒是巩固了一种终身从事艺术的勇气和毫不含糊的嘲讽眼光。”「2」12 《梦家存诗》封面画,34×24cm,1936年裁.jpg.jpg

《梦家存诗》封面画,34×24cm,1936年 12 《海上谣》(侯汝华著)封面画,38×29cm,1936年裁.jpg

《海上谣》(侯汝华著)封面画,38×29cm,1936年

12 《玮德诗文集》封面画,43×28cm,1936年.jpg

《玮德诗文集》封面画,43×28cm,1936年

颇具洞察力和思辨意识,紧握多元媒介手段,这些是张光宇在图像表达上的一个显著特征。他擅长利用贴合时代的媒介展开创作,1924年发起摄影协会,30年代以摄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48个表情”亦庄亦谐,把大胆的内观自察和积极实践展现的淋漓尽致;“泼克·讽刺”“大地·星岛”里呈现了各种杂志书文的图像阵地,颇具时代感,他视钢笔为武器,像自己笔下的那个“漫画骑士”一样拉满武力值。“嬉笑怒骂皆成漫画”,尤其是“西游·漫记”展区呈现的其1945年在重庆绘制的《西游漫记》全部作品六十幅,是一部讽刺性极强的彩色神话连续漫画,如他所言,“漫画是一幕严重(严肃)的喜剧”。

13《小姐须知》(邵洵美著)封面,1931年.jpg《小姐须知》(邵洵美著)封面,1931年

14《小姐须知》插图,1931年.JPG

《小姐须知》插图,1931年

他的创作总是紧密贴近生活,对生活小事的细微观察和情感的体悟转换成艺术的表达,也是张光宇非常擅长的事儿。“情感·须知”板块中《小姐须知》的粉色线条插图,彰显出超越文本的女性魅力;“民间情歌”里,呈现出其亲自搜集整理出76首民间情歌,黑白刻画的线条渲染出真切、朴实的生活情境。正如张仃和陈布文先生的评价“张光宇既善于掌握生活题材,又有丰富的艺术家的想象,再加上那取之不竭的民族和民间的传统手法继承及某些外国技法的参考,因此他有这样高度的艺术表现。”「3」

“家居东西”板块展览现场

16 “衣食住行”板块展览现场 ©️艺讯网.JPG

“衣食住行”板块展览现场 ©️艺讯网

他在本土化的现代设计和艺术方面下足了功夫,1932年出版的《近代工艺美术》是中国第一本具有全球视野的现代设计的书籍。“家居·东西”展区实物可见对于东西方设计语言的探索,以西方现代设计的办法融合中国经典的朱砂红洒金家具,台灯、座椅、屏风颇显超前;而在“衣食住行”展区可见“民间美术工艺品徽章草图”“实用美术社标”,显示了对设计以人为本的强调,“衣食住行”对标志更是后来中央工艺美院的教学行动指南。

17《大闹天宫》展览现场.JPG《大闹天宫》展览现场
18 展览现场提供观众交互玩法1.png展览现场提供观众交互玩法

动画展区呈现了其漫画艺术的巅峰系列《大闹天宫》《神笔马良》,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营造的互动,“大圣”动画区专门设定小程序交互,提供观众扫码参与与各种造型的“孙猴子”互动。此外,展览现场借助光、声、风、电、视错觉的交互调动观众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全方位的感官,通过网络中虚拟环境与现实空间的互动,呈现一个张光宇描绘的衣食住行、理想与爱恋的乐园,如搭建出画满扑克牌场,互动拍摄个人的“48个”表情包、T台走秀场等等。

19 《神笔马良》(六),27×36cm,1954年。.jpg《神笔马良》(六),27×36cm,1954年

财主觉得奇怪,马厩里哪里来的火炉、饼子呢?

19 《神笔马良》(十),27×36cm,1954年。.jpg

《神笔马良》(十),27×36cm,1954年

他画了一只癞蛤蟆,在皇帝身边乱跳乱蹦。

20 展览现场陈列近年纪念张光宇先生展览海报合集.JPG展览现场陈列近年纪念张光宇先生展览海报合集

本文并非“史实般”详述艺术家生平或细节,更意在推荐直观的现场观展体验,这往往是超越文字的可视容量的。夏衍先生曾言:“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这位很有创新的艺术家,说明对他的宣传太少。”而借由2020年张光宇先生120年诞辰,艺术圈也陆陆续续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如:8月25日(张光宇诞辰日)清华美院官微开设线上专栏,通过线上呈现作品、系列纪念文章,图文并茂地多角度展现其人生经历、学术思想和人格魅力;包括近两年的展览:“张光宇的大美术”中国现代主义先锋系列展(2019年12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向设计致敬”张光宇现代设计研究展(2019年8月,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势象空间主办的“向新而行”中国现代新绘画作品展(2019年1月至3月);“辟新路者”张光宇文献展(2018年8月-9月)。到如今的“为了前方”,从各个角度,梳理其艺术经历和丰富实践,供更多人了解张光宇。

21-1945年,张光宇在重庆筹备《西游漫记》展览。左:张正宇,右:张光宇。.jpg

1945年,张光宇在重庆筹备《西游漫记》展览。左:张正宇,右:张光宇

22 黑白原稿(《西游漫记》第五章第一页),28.5×27cm,1945年.jpg

黑白原稿(《西游漫记》第五章第一页),28.5×27cm,1945年

23《西游漫记》海报手稿,1945年.jpg

《西游漫记》海报手稿,1945年

这背后也引发了几个值得延续探索的问题,在这个信息更迭迅速、中西文化交流更频繁、多元文化不断堆积层叠的当下,似乎更有必要梳理来时之路,必不可绕过这些闪耀在时代之巅的大师们的文化渊源和现实贡献。

其一,“为了前方”展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易读的策展叙事范本——即如何借鉴从中国自身艺术文化之中寻找线索进行现当代的转换,又如何把这些珍贵的素材,以当下流行的语言传递给观众,清晰、生动、活跃、受到大家的喜爱,便引发讨论,而不是自束高阁——这是很多自诩“深奥、高级、大师、权威”之标签的展览,所值得推敲和研究的地方。整个氛围是无比轻松的,众多生活化的语言提示了人们观展的关键,也因张光宇先生本身就是一个有着惬意大智慧、通透且鲜活的人物,从这点来说,告别“苦大仇深”“学术高墙”“老学究式”,坚持“走进生活、走向市民”,展览非常符合他本人的气质。

24 展览特别设置的“T台”互动 ©️艺讯网现场拍摄.JPG

展览特别设置的“T台”互动 ©️艺讯网现场拍摄

25 “泼克·讽刺”展区观众可玩“张光宇作品印制的扑克牌”.JPG

“泼克·讽刺”展区观众可玩“张光宇作品印制的扑克牌”

展览现场呈现的原件 ©️艺讯网

其二,张光宇曾写到“思想家在一个时代精神里面,负,破坏的意志,是毁去陈旧,找觅新的生命来调和人间向上的观念。”「5」从其实践、撰文、笔记等,均可以窥见其思辨、开放的态度。他本人颇具前瞻性和洞察力:1959年,他写道“艺术需要新,不是拿洋办法来代替新;需要耐看,不是用旧笔墨来代替耐看。所谓新,即是今,也是今日与明日,也是现在与未来,也是现状与发展。我们总是欢迎新的,但急于求成与简单对待问题是不相宜的。洋办法不是代表新,旧笔墨不是代表耐看,那一定有另一种新办法与另一种新笔墨出现。”「6」正如“毕加索加城隍庙”所指向的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碰撞,总有一条路让他们融合,正视中西文化的自信态度,从传统挖掘线索的转换方式,也恰恰是我们今天所关注的、也是亟待思考的。

27 灯具设计图,25×18cm,1952年.jpg

灯具设计图,25×18cm,1952年

28 展览现场将其设计灯具制成实物展出.JPG

展览现场将其设计灯具制成实物展出

其三,研究“张光宇”背后映射的是有关中国现代性及相关现代艺术、设计等文化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在他未曾像大多数当时艺术家一样出国留学,却始终扎根于中国最本土的传统文化,又能自主地探索大量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行动中,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个案。张光宇是谁?“张光宇们”又是谁?这是我们必须面临和回答的问题,由此便可继续发问,“我们从哪里继承而来中国的现代性?我们现在是谁?我们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为了前方,为的正是先辈们所希冀的现在,和当下人畅想的未来。

29- 1957年,张光宇在在煤渣胡同中央美术学院宿舍.jpg

1957年,张光宇在在煤渣胡同中央美术学院宿舍

正像众多张光宇的当代追随者们所言:如果他还在,那他也一定是当今新媒体时代最活跃的积极分子之一,是十足的“辟新路者”,是那个敢为人先、踏实实践、做出东西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在看展的人大多感慨,“看到他那么多作品就仿佛张光宇依旧活在我们身边,就好比每个人心中藏有一个不同的孙悟空。”张光宇的12燃,篇篇颇具爆点,点燃的是每个人心中变幻无穷、多姿多彩的数个悟空。

“一切有见识的人都明白张光宇一直是活着的。这样一个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筚路蓝缕者,这样一个富于创造力的画家,即使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仍然在有意无意之中蒙受他的遗泽。你或许应该超过他,但你无法绕过他。”「7」张光宇的无数“燃”点,值得点亮更多的夜空与“明宙”。

文/张译之

除标注外,作品图片及相关资料致谢主办方

注释:

「1」唐薇、黄大刚 著,《追寻张光宇》,出版社: 三联书店,2015-10,第35页;

「2」同上,第105页;

「3」乔乔( 张仃、陈布文用笔名发表)《张光宇的艺术》,原载《新观察》1957年第14期,来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官微“纪念张光宇先生诞辰120周年”线上专栏(https://mp.weixin.qq.com/s/CmYS655sN5fqvwDwp6orAA)

「4」廖冰兄,《辟新路者》,《装饰》,1992年01期,张光宇特刊;

「5」张光宇,《工艺美术之研究-研究者的意志》,来源:http://www.ad.tsinghua.edu.cn/publish/ad/8831/2014/20141029141409656617555/20141029141409656617555_.html 原载《上海漫画》第77期,1929年10月12日;

「6」张光宇,《需要新,也需要耐看》,《美术》1959年第4期,第5页。转引自张敢《张光宇的启示——也谈中国美术的现代性》,《美术观察》2020年第12期;

「7」同4。

参考文献:

「1」张光宇 绘《张光宇集》(共四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10;

「2」唐薇、黄大刚 著,《追寻张光宇》,出版社:三联书店,2015-10;

「3」唐薇 编,《张光宇文集》,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3。

30 从左至右依次为:唐胜(策展人团队)、吴洪亮(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张临春(张光宇亲属代表)、吴欢(吴祖光先生长子)、李大钧(张光宇艺术文献中心理事长)、寇勤(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JPG

从左至右依次为:唐胜(策展人团队)、吴洪亮(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张临春(张光宇亲属代表)、吴欢(吴祖光先生长子)、李大钧(张光宇艺术文献中心理事长)、寇勤(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

31 本次展览策展人吴洪亮先生.JPG

本次展览策展人吴洪亮先生

32 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JPG

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

33 吴洪亮先生导览.jpg

吴洪亮先生导览

34 海报.jpg

海报

为了前方——张光宇艺术12燃

策展人:吴洪亮

主办单位:嘉德艺术中心

支持单位:张光宇艺术文献中心

展览地点:

嘉德艺术中心一层展厅(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展期日期:

2020年12月23日(周三)——2021年3月14日(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