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武艺日记:日本·大船·2009年(4)

时间: 2014.2.26

2009年4月12日  相铁酒店

昨晚隔壁房间不时传来女人的笑声,断断续续地一直到我入睡,刚才又笑了起来。这些天来酒店很安静,除了屋里的小冰箱的声音外。

上午吃的“大户屋”的肉段套餐,这次青菜丝上得少,很凉,估计是从冰箱刚拿出来。我干脆将菜丝倒在酱汤里,这下汤也不热了,吃起来正好。米饭稍显些硬,这也是和头些天的比较而言,要是同国内饭店的米饭比起来已经很软了。

今天准备去逗子看看。站台上人很多,我等了两趟车才上去。车上有一对中年夫妇,女人穿着和服,高个,二人洗得干干净净,男人的头发梳得一根是一根,女人一直依偎着他肩旁,细声细语,神情暧昧又贤惠,她高挽起的头发从后面看,修长的脖子及露出的少许后背有些令人着迷。他们在镰仓站下车,站台上女人挽着男人轻微地指着远处,男人一直不露声色。在日本现在穿和服已不普遍,这些日子偶尔会在车上见到,以中老年妇人居多。

镰仓的下站就是逗子,距离是两公里,中间还有一小段山洞。逗子的站台比大船小了许多,车站是新建的,贴白瓷砖的二层楼,站前广场的钟是挂在一个“帆船的桅杆上”,“桅杆”下面植物的造型就像一条船。今天是星期天,逗子有些热闹,这与大船差异挺大,人们可以放松地坐在马路边吃东西,衣着也随便。有条街道上的路灯是三个三角型的灯笼组成,下面有一个喇叭,就是过去上小学时班里挂着的那种,放着轻轻的音乐,使整个街道也充满了风情。我进了一家中华料理,问问这条街的名字,老板说叫“池田街”。

在这条街上,有女中学生的乐队在表演,老师担任指挥,曲子没听过,他们表演完又来了一群光着上身的中学男生,抬着大鼓。从发的宣传单上得知是逗子开城学园和太鼓部的演出,锣鼓齐鸣,好不热闹。

往前走是河野新闻店,门口挤满了人,这里正举办糟谷绫子的演奏会,穿着粉色裙子的绫子在静静地弹着大扬琴。不知道人们是在听音乐还是要看绫子,门口的男人们越聚越多。

2009年4月13日  东逗子车站

上午去咖啡厅早餐已卖完了,我要了杯牛奶和两小块面包,面包太硬,泡在牛奶里好多了。见到头些天喝咖啡的人也在这里,这几个老人似是这里的常客,一本小说或一张报纸就可以消遣一上午的时光了。

从逗子到东逗子有两公里。东逗子的站台有两个,有一双铁轨,分上下行,上行是去横滨,有22公里,下行是去横须贺,有8公里。东逗子的车站很小,上下车的人也少,过铁路的封闭天桥用那种预制板做成,有些简陋,但从天桥的窗户向下望,站台顶棚的钢材还是显得很厚重。“化妆室”也小,但有一个挂雨伞的标志。

东逗子的街道窄,有几辆车里坐着黑人,街上几乎见不到人,店铺少,偶有几家也是经营小商品,但很安静,这种安静不同于镰仓,镰仓的静有人为的影子,这里好像从来都没有被打扰过。有一家在拆旧房子,推土机轧的、夹起的都是些碎木头和板子,从碎片来看,房子有些年头。旁边的一个保育班可能要下课,里面的孩子们都挤在门口,老师在说着什么,不一会儿孩子们高兴地跑出了屋子。

东逗子的站台上,慢悠悠地走着几只觅食的鸽子。

2009年4月14日  田浦

车出了镰仓,外面下起了雨,对面坐的女孩穿了高靿的水鞋,快到膝盖了。车窗上挂满了雨珠,天空越来越暗,到了田浦,雨几乎停了,但仍不时地掉着几滴雨水。田浦是东逗子的下一站,车站在两个山之间。车停站时,车头和车尾都在前后两个山洞里。站台是全木制结构。向横须贺去有三个山洞,一个已废弃,洞中生锈的铁轨上长满了杂草。上天桥左右两个方向,左边是田浦町,右边是田浦港。从田浦町出来见一电线杆上面有一块牌子写着田浦站。站前是小广场,一辆出租车,一辆公共汽车,只有司机一人,一个胖工人在往自动售货机里放饮料,对面的二层白楼上有两个窗户,每个窗户趴着一位老人向下望。从田浦站向右下楼梯便看到海面,旁边的大院门口挂着“海上自卫队横须贺造修补给所”的牌子,远远望去,有灰色类似军舰的船只停在码头。这时又下起了雨,我上了去横须贺的车。

横须贺的站台上挂满了从“大船到横须贺线开业120周年”的纪念小横幅,时间是1889年6月16日到今年的6月16日,估计像田浦那样老木质结构的车站应该是那个时期建造的。横须贺车站也小,是那种有些洋式的建筑,门口一个戴着海军帽的唐老鸭端着一盘西餐在欢迎来客。车站的对面就是大海,岸上建了很多长椅,有些像海边公园,远处的船只有些密。这时雨突然大了起来,我赶紧躲在公共汽车站的防雨亭下,顷刻间天空一片灰暗,雨下得又急又暴,海面上的船只已不见踪影,只是灰呼呼的一片。雨急又刮起了风,我的衣服也淋湿了。这儿的雨来得急去得也快,不一会儿又停了,海面上船只的影子也清晰了。我来到车站对面的旭野食堂,点了一碗拉面。这个食堂好像有些年头,厨师是老妇人,跑堂的是个圆脸小伙子,收款的是瘦老头,头发黑黑的向后背,额头大,颧骨下面向下凹得厉害,坐在收款机后发呆,头上方斜挂着一幅富士山的油画。清汤清水的拉面吃完,我环顾一下四周,基本上家用的日常物品都零乱地摆在小店里,估计一家人也就住在这儿。

从食店出来,我来到海边,木椅上的雨水已差不多干了,一位老人坐在那儿给旁边的鸽子喂食。远远地望去,对岸一个深灰色的船是潜艇,因为船身的颜色与海水的颜色太像了,不仔细看是分不出来的。潜艇上面来回走着海军的士兵,由于风大,海军衫刮起的背衫都能看见。

回来的车上,一位老年妇女一直在对着粉红色的小镜子擦口红,旁边几位女人也都擦了口红,且纹线很深。

近些年,在日本的中国人穿着打扮已与本地人无差别,走在街上很难区分是哪国人,但有一个标志很明显:日本人坐车或走路是直视,中国人喜欢东张西望。

2009年4月15日  久里浜站前

从久里浜车站出来对面是京急久里浜站,去三崎口在这里换车。京急站是新建的,旁边的停车场有三层楼高,后面是一座18层的暖灰色建筑。今天天儿好,昨天的一场暴雨还是让空气清新了。站前的广场四周停着老式的丰田出租车,中间有一大片花坛,四周种满了花,中间是草坪,这是这几天路过的车站不曾见过的。从广场向右是一个叫黑桥的市场,蔬菜、瓜果、衣服样样都有,这儿卖的大白萝卜的根叶更直,个儿比刚才在衣笠见到的要大。我进了一个叫中华琥珀的小店,照菜的图片点了一份野菜套餐,是一碗米饭、一盘炒蔬菜,主要以豆芽为主,加点胡萝卜丝、白菜丝、韭菜丝和几条肉丝,还有一碗拉面和一小碟咸菜,是萝卜片和姜片,味道清清淡淡。厨师是位戴眼镜的中年胖男人,头发秃得厉害,他的母亲在一张桌子上慢悠悠地包着饺子。这儿的饺子都是煎饺,就是锅贴,也是以青菜为主,油少,吃的时候嘴上不太过瘾,但吃完舒服。

刚刚从停车场后面驶过去三崎口的火车是红色的,隔上五六分钟就要驶过一趟。

今早买的是去衣笠的车票,衣笠这名字让我“想入非非”。昨天的大雨一直持续到夜里,早上走出酒店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车快要进镰仓站时突然停下,车里的空调慢慢地让人透不过气来,一位老人急急地拉下了一扇窗户。等了大约10分钟列车又重新启动。

横须贺的下站是衣笠,这段路过了一个长长的山洞。衣笠的车站很小,也只有一个站台,但有一个方便旅客的升降电梯。出了车站广场热热闹闹。衣笠站是建在一个缓坡上,向右走是衣笠商店街,这是一个带天窗的很大的市场,里面巡逻的警察有好几个。我买了两个像年糕似的小点心,一块黄色,一块灰色,两块的味道差别没怎么吃出来,就是豆馅特别多,有点甜。从市场出来有一个杂货店叫“梦街道”,里面儿童玩具、鞋帽、各式小商品摆得满满当当的,我买了一个木雕小猫,坐姿,可以放在书柜或者盒子上。日本的饮食中甜食占的比重较大,而且油炸食品也越来越多,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越来越依赖这些速成食品。

2009年4月16日  江岛附近

上午从镰仓站出来。这个面是站台的正面,从八番宫过一条小市场就能到。广场上人很多,有些嘈杂,这里也挂了不少“大船到横须贺县开业120周年”纪念的小标语。车站的正面设计简洁,白墙深灰色的房顶,有欧式建筑的影子。“镰仓站”三个字不大,行书字体,使整个车站显得书卷气十足。从车站广场向右,有一条宽马路,向前走有路标,直行是去江岛和横须贺方向,左转是去逗子方向。路边有一菜市场,里面的大根(萝卜)短而粗,是千叶产的。穿过市场是一条小巷,叫小町原,有一个叫伊砂的做陶艺和木质玩具的小店,里面有各种小器皿和猫的木雕,好像还收学生。其实外面是门脸,里面是工作室。在日本这样的小店很多,人们延续着传统的制作方式,自己设计,自己完成,这个过程也还是享受的吧。在科技取代一切的今天,这种依靠原始思维、纯手工制作的方式仍会给社会带来活力和新鲜感。上次去东京有乐町市场,一个木制猫的造型很有意思,摊主说这是她自己设计的。

路边遇见一个老式的邮筒,圆柱形,显得很敦厚,是重新刷的红漆,和小时候记忆的邮筒很像。每天取信两次,第一是上午的10~12点,第二次是下午14~16点。刚好有个女人将信投进去。

镰仓的海边显得安静而悠闲,人们三三两两在沙滩上漫步,远处有一两个帆船的影子。在这是见不到船的,不像横须贺,很大的码头,渔船、货船,海上自卫队的舰只也都停在岸边,在横须贺的岸边看不到海平线,视线被各种船只挡住。镰仓的海平线清清楚楚,靠岸边有玩滑板的人,只是这里的乌鸦很多,散散落落地在人们身边转悠。刚才忽然一群乌鸦飞起来,吓得两个喝饮料的女孩仓惶逃跑,它们飞得很低,我也担心是否会撞到人。

回来的路上在小超市买了一个包装好的三明治,里面有三份,第一份忘记了两片面包中夹的是什么了,第二份夹的是蔬菜和火腿,第三份是鱼肉,吃到鱼肉的时候最香。

在去江岛的路上,有几个欧洲人拿着地图问我路,我跟他们说:“我也是老外。”

2009年4月17日  藤泽

今天午饭在藤泽的一家中华料理。服务员脸长得清瘦,小眼睛,腿很粗,我问在哪点菜,她说在哪都可以。我的斜对面坐着两个日本女人,正吃着来劲,背对着我的女人穿着粉色毛衫,由于胖,衣服紧箍着身体,后背都被撑得是横的椭圆形的衣纹;对面的女人一身黑,很尖的下颌。吃饭间她们不时地说话,有时又诡异地笑笑。

这是一间布置得简简单单的中国餐馆,四面墙上贴着暖白色的壁纸,墙上只挂着两个扇形的木雕,一块刻着“一帆风顺”,另一块是“金玉满堂”,屋顶上的灯也是国内灯具城卖的,像喇叭开花形状的那种,共有8个小灯,中间是一个圆灯。我点了一个韭菜炒鸡蛋和一碗米饭。出来20多天,突然想吃炒鸡蛋。记得88年去陕北,为了吃盘炒鸡蛋,我骑着自行车往返30多里去绥德县城吃。米饭显得比日本餐馆的硬,韭菜切成小丁,炒的火候是半熟,里面是稀的,我只好拌在米饭里吃。菜炒得有点咸,估计又是按国人的口味做的。我自己炒鸡蛋还是炒熟,整个摊成饼的形状,再放些葱花。小的时候学校开运动会,中午带饭,父母常常是起早给我做炒鸡蛋,然后和米饭装在饭盒里,另外爱吃的是面包、汽水和香肠,记得姥姥常给我买。

我问服务员是哪里人,她说是四川人。这里的饭菜价格和镰仓、横滨、东京都差不多,吃一碗米饭加一个炒菜要1000日元左右。

今天早上阴天,我以为下雨,就睡了一个懒觉,醒来快11点了。等到藤泽的时候天阴得更厉害,路上看见一辆老式的内燃机车拖着空板车,被我们的车甩在后面,那个机车头的形状还是很经典的样子。

藤泽站台也挂了许多通车“120周年纪念”的小标语,是从新桥到神户的。我走错了方向,走到入口,我的车票被退了出来,旁边的老年站务员告诉我应该是向上去才是出口。

藤泽站的广场感觉比大船和镰仓的都要大,四周是高高的商业楼,右边的小街道里还有几个工人在拆房子,从未拆除的部分,里面还是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