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武艺日记:日本·大船·2009年(3)

时间: 2014.2.26

2009年4月6日  横滨河畔

早上起床有昨天买的面包,咬了一口是枣泥馅,里面还有大块的核桃和葡萄干。在横滨的佐木町有一家古旧书店,是在二层,要顺着室外的窄楼梯上去。我买了两本书,一本是1966年大巧艺社印刷的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江户美术展图录;另一本是1976年大巧艺社制作的国立美术馆藏近代日本画巨匠展的图录。

江户美术展共有图531张,分成绘画、书迹、雕刻、漆工、刀剑、金工、陶瓷、小道具、染织九个部分,图录虽是黑白印刷,但画面层次丰富。日本人喜欢在山水画中画雪景和雨景。其中吴春的《风雪三顾图》、《雨雪山水图》,狩野探幽的《汉武帝》,岸驹的《唐美人图》等都是中国古代的题材,画风受宋画影响较大。到了浮世绘日本的风格鲜明起来,后来用西洋画法描绘生活场景也有意思,许多画面中西洋人与日本妇人同时出现,妇人的暧昧神情与西洋人的好奇目光相伴,贴切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景象。书法中有四幅良宽的字,题目是《书状》、《暮春诗》、《二大字》、《一行书》,均是行草。良宽的字还是很“跳”,记得20年前国内的书法杂志就介绍过他,当时觉得写得简单,这么些年来越来越喜欢他的字,最爱看的还是他的楷书,是修炼到极致便返璞归真了。

《近代日本画巨匠展》的图录前面有6幅彩页,第一幅是富冈铁斋的画,是《阿倍仲麻吕在唐咏和歌图》,1918年作,黑白页中有铁斋四幅:《群仙祝寿》(1923年)、《寄情丘壑》(1919年)、《会稽情趣图》(1912年)、《贩饴翁图》(年代不详)。尤以《群仙祝寿》画得狂放不羁。铁斋的东西越到晚年越无所顾忌,看上去更野逸,也更“过瘾”。镝木清方的《天明顷风俗——美人图》(1950年作),把浮世绘的感觉与自己的气质悄然结合起来。现在在镰仓的镝木清方纪念美术馆正举办他的藏品展,海报上印的是一幅素描,中间有三处是挖补,画面中有多处橡皮擦拭的痕迹,像一张画的草图,名字叫《春宵怨》(1951年作)。

2009年4月7日  大船相铁酒店

今天上午路过镰仓艺术馆,以为有展览,其实是演出的地方。院内有一片竹林,很高,青青翠翠的。寺庙中的竹子与长在现代艺术馆的竹子不太一样,寺庙中的竹子密,人可以在竹林中散步,艺术馆中的竹子要隔着玻璃去看,有点像展品。4月25日松竹大歌舞伎要在这里演出。

从艺术馆出来向右是镰仓女子大学。我环顾了一下四周,这才发现周围都是三三两两的女生。学校的对面有一家旧货店,里面分为两小间,一间是卖旧服装,另一间是卖旧书。日本的旧书店还是可以买到一些现在不大见到的书籍,大部分都是文字类。翻来翻去发现了一本“中国麦积山石窟展”的画册,是1992年日本经济新闻社编辑、大巧艺社制作的。

书中的91件珍贵文物,其中18件复制品,在1992年曾在日本的东京、大阪、京都、横滨四个城市展出。基本上是麦积山石窟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天水市博物馆的藏品。复制的作品在图录部分没有印,彩图中复制部分是黑色背景,真迹则是浅灰背景,这是我见过印得最为温和、细腻的中国古代石刻的书。

下午1点多回酒店。这几天在外走得有点疲劳,越来越喜欢镰仓的感觉,慢悠悠的节奏。

2009年4月8日  镰仓大船

今天早餐是在大户屋点的酱汤,一小碗萝卜、一小碗拌菠菜和一碗烩饭。烩饭的上面是炸鸡排,然后浇上未熟的鸡蛋,中间是洋葱丝,最下面是米饭,味道过于淡了,只能就着酱汤的咸味吃了。

今天要去看镝木清方的展览,看地图是在镰仓和北镰仓之间。出北镰仓站口时看到新设置的橱窗里面介绍北镰仓站的历史,有一块“关东车站百选认定站”的金牌,还有天皇、皇后参观车站的图片。从车站出来向左是朝镰仓方向,经过长寿寺、建长寺途经巨福吕坂洞门,洞门上面是空的,这个设计也着实大胆,有时日本人在设计这块儿常常出人意料。

从洞门出来是神奈川县立美术馆的分馆和总馆,虽然住宅、商用地十分紧张,但是美术馆前却有充足的广场。这里在展出自上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日本的艺术,包括版画、油画、雕塑。

镝木清方的纪念美术馆是他的旧居改成的,在一个很窄的巷子里,进入之后院子很大,这里展出他的近10张大幅草图,还有一些水墨的写生稿,展柜是10个抽屉组成的,看完最上面的,拉开第二道抽屉,然后依次去看,如果不清楚可能就忽略过去了。

镝木清方的很多小幅日记似的水墨是以前不曾看到的。美术馆专门开设了阅览图书的地方,清方一生的书籍基本全有。他曾多次旅行,写生与文字记录反映了他另一方面的状态。他的水墨日记虽画得小心翼翼,但也不乏乐趣;大幅草图倒是“修修补补”,实为画正稿在找感觉,草图中寻找的痕迹与正稿中轻松而动情的人物刻划同样感人,两种方式其实是同样的状态,是不可分的。日本画家重写生的方式是我这次来日本最大的感受,原先看日本画中描绘的风景,以为是主观化的产物,其实当你见到了日本的风景后才能感觉到日本画家严谨的做画方式与理念。

伊东深水是清方的学生,二人均以描绘美人图画而闻名。清方的画“清”,深水的画“浓”,同时也有些诡异,也许这就是二人气质的不同吧;至于技法上二人所用的方式都是最为基本的日本画的传统方式。

看他们作品觉得有时并不需要“写意”,还是要“写形”。我们常常把“写意”的概念弄偏,以至于陷入空洞盲目的做画状态中,其实生活中是需要具体的东西的,这不仅仅体现在绘画上。

今天,东京一家面馆前举办“大食暴食女王战”,三个女孩在比赛吃面,时间是一小时。面是类似“浜风”面家的那种,骨汤,有两大片肉,配海苔,大碗。头40分钟里,左边的幸子吃了12碗,中间的枝子吃了17碗,右边的吉田吃了15碗。枝子是一个极瘦的女孩,开始吃第18碗的时候眼泪鼻涕都流出来了,不时地晃着肚子,估计是到嗓子眼了;吉田到16碗吃了一半也难受得不行,有往上反的感觉;只有幸子在一旁快马加鞭地赶着,还不时同围观的朋友打招呼。枝子看吉田停了下来,她也放慢了速度,擦着眼泪和鼻涕歇了一会儿。枝子吃完了第18碗,从第19碗开始她有如神助,在比赛结束前吃了22碗面,获得了“大食暴食女王战”的冠军。

2009年4月9日晚  大船相铁酒店

明天建平要送他父母回国,晚上我们在大船站旁的上海摩登菜馆吃饭。

服务员很热情,直觉告诉我她是中国人,因为她的嗓门太高,高声喊着说日语在日本是听不到的,且吐字稍显别扭,有些像日本人说英语。即使是在饭店,日本的店员也是声音极小且温和。我一直用汉语跟她说话,但她还是说日语,建平母亲问她是中国人不?她一下说起了中文,她说刚才还纳闷,怎么我这个“日本人”汉语说得这么好。在镰仓还是很难遇到国人,他乡遇同胞感到很亲切。我们点了五菜一汤:油淋茄子,炒时菜、牛筋豆腐、锅巴虾仁、梅菜扣肉、蛋花汤,她告诉厨师,按中国人口味炒,果不其然,菜上来,口味明显偏重,油大,蛋花汤和米饭量很大,服务员说要照顾好自己人。最好吃的是牛筋豆腐,是用砂锅炖的,里面有洋葱丝,牛筋火候也好,在国内还没有吃过这个菜;梅菜扣肉和国内正好相反,这儿是肉多,不是切片,而是五花肉块,瘦多肥少,梅菜少,国内是肉少梅菜多;蛋花汤的咸味也合适。服务员说她是沈阳人,来日本六年了。临走时她一直送到门口,口里汉语日语一起说。

来镰仓已有半月,似乎习惯了日本饭量少,清淡的味道,一下吃口味重的菜又不太适应了。

上大户屋吃早餐,还是要了那份溜肉段和土豆、藕片、青椒、洋葱的套餐,我想这应该是这个食屋最好吃的。味道淡,我加了点盐,好像不如原先的味好,加盐之后满嘴尽是盐味,最后口感的轻重只有用酱汤来调节了。

从大户屋出来,我向大船站的右边走,这是我不曾走过的一条宽马路,人行道的宽度也可以并排走三四个人。走路大约20多分钟,前面是叫笠间的行人过街天桥。从天桥上看,正前方是镰仓,向右是大船方向。下面的路叫神奈川县道23,我想有国道,也有县道之分,就像日本的铁路有国铁、私铁之分,从久里浜到三崎口就是坐的私铁。天桥下四面有红绿灯,上面标注:时差式信号机。日本用汉字的方式挺有意思,“化妆室”是公共厕所,“二轮旅”是摩托车,“第一生命”是人身保险,“最徐行”是慢慢走,“口悦”是饭店名,“大根”是白萝卜,“海贼”是海盗,“汤殿”是浴池。

从天桥下来向前,在一个丁字路口,有一个小楼很别致,是那种日本与欧式结合的二层小楼,叫“珊瑚旬菜屋”,店没有开门,细看日式建筑的味道还是占先。我看前面路很窄便向回走,路过小笹的一幢旧屋,正好二层一个妇人伸出半个身子在晒被子。她的妆扮是高挽的发型、深褐色的上衣,这一情景好像是《水浒》中潘金莲在楼上向下望的感觉。我顺着只有一人宽的路走着,好久才听到有人在后面低语,我回头一看,是一女人骑着自行车,估计她是想先过去,因为声音太低,又点着头说,弄不好在我后面已说了一阵子了。我非常歉意,示意她过去,她又是点头一阵地说。这种礼节是到日本感触最深的地方。行人过街,机动车会先停,如果你让他先走,司机会向你点头示意,好像不需刻意而为,俨然成为一种风气。

2009年4月10日  大船相铁酒店

今天建平送他的父母回国,我有一包来时带的衣服托他捎回去。午后1点多与他们在大船站见,吉武和他父亲也来送行,他们坐的是大船直接去成田机场的车,不像来时要在东京换车。想起这些天与二位老人相处的日子,觉得很愉快!

昨晚睡得不太好,总爱做梦,早晨醒来已10点多了。这几天气温升得高,24、25度,白天在外面有时热得不行,在背阴的地方好一些。11点多去吃“浜风·面家”的拉面,这次的面上撒满了葱叶段,在国内很少吃葱叶,没想到味道还不错。来日本快20天了,在外面吃饭感觉有些腻了,想吃自己做的。

日本的饮食看似丰富,但味道感觉大体一致,尤其吃饭店,再好吃多了也不行。

下午途经常乐寺,这个寺很小,里面没有人。在镰仓小的寺庙显得很别致,里面郁郁葱葱的,尤其竹子长得高。日本画家画风竹的不少,是与日常生活有关吧。

2009年4月11日  大船相铁酒店

今天早餐在大户屋吃的白菜锅,砂锅里有五六片肉,豆腐、金针菇、香菜、白菜,基本是用水煮,没有咸味。这些日子喜欢吃淡的食物了,本味倒是有清香的感觉,还有一小碗用醋泡的萝卜末,我把砂锅里的东西盛到小碗里,和萝卜末拌着吃。这顿饭要比溜肉段那道菜贵,不过吃完确实胃里舒服,这是一顿没有一点油星的早餐。说是早餐,吃完已快11点了。

从大船站东口一直向西是大船西口,再往前走的方向是横滨,路边有镰仓自动车学校,就是驾校。有七八辆车在里面练,一辆练坡起的车熄了好几次火,难道是手动档?这个驾校不大,里面的设施全,路面标志清晰,四周有一人高的护栏,教练车是国内的“马自达3”,但这车的后面没有“3”字,是另外的字母。在日本,许多车头前面的标不认识,一看后面是丰田车,在国内的凌志RX,在日本挂的是丰田车标,为什么到国外又挂凌志车标呢?日本路面上跑的欧洲车也多,骨子里日本人是崇尚欧美的。在日本各个品牌的汽车里,数日产的造型最多和奇怪,各个品牌里均有不同造型的旅行车,好多一看就是老款,可见旅行车的普及已有些年头了。

下午两点多我进了镰仓艺术馆对面的一个小茶室,名字叫“纸风船”。老板娘精瘦精瘦的,声音粗而嘶哑,挺热情。我要了一杯红茶加柠檬,和上次在北镰仓茶室里要的一样。室内的摆设没有那家店丰富,房子较新,但也尽量做出旧的样子。我在本子上随便画着,老板娘又送来一个小盘,里面有一块巧克力和两块小饼干。不一会儿进来一老一小,二人好像与老板娘认识,有说有笑,他们走后又来了一位小个子中年妇女,点了吃的,老板娘在吧台后面炒着什么,一阵葱花炝锅的味,屋小显得味道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