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和为什么能成为当代艺术界的一个话题,是什么吸引众多批评家能对刘庆和进行多角度的评述,为什么刘庆和的视觉图像世界如此与众不同?又如此富有魅力?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试图走进刘庆和的艺术世界,去探寻洞悉那个隐藏在视觉表象背后的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炽热的心灵和真诚的思考。
刘庆和以自我的视觉叙事策略、美学风格及价值观立场的表述倾向,折射出全球化语境下,当代社会自我认同的时代症候。
刘庆和的自我认知言简意赅,“一个神经过于敏感,四肢略显迟缓的人,一个没脱离低级趣味又妄想追求纯粹的人,一个充满了理想,又被现实缠身,发誓坚强又唯唯诺诺的人,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生命如此让人眷恋,而宿命的目光又可以把任何物体洞察,让痛苦和矛盾,多虑和善感合成为一种叫重量的东西,压抑在那轻且浮躁的心上……”由此不难发现,敏感而又迟缓,理想而又矛盾,也使刘庆和不仅仅是一个幻想者,更是一个行动者。只不过这种行动是借助笔墨、水、宣纸间的一次次交融所发出的离奇浪漫而又充斥着梦境般的视觉幻象,而他也仅仅是通过水墨来呈现他的大胆妄想与大胆妄为,在激情般的妄想与妄为中,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一个对艺术对生命敏感而又细腻的心灵及对自由心境的无限向往和对自由之境的不懈追求。
探寻刘庆和的视觉叙事路径,不难发现,正是不甘寻常的成长路径,才导致刘庆和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视觉表述,不甘寻常地选择到洗衣厂,不甘寻常来到北京,虽说生于40年前物资极度匮乏的时代,20年前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10年前又以都市化的艺术实践和文化关怀开始了自我在艺术探索上的拯救、颠覆和超越,但刘庆和的确又是一个循规蹈矩之人,按常理他应该以社会上“排队”的准则并依附于现实中的井然有序。这导致他始终在迷信和自信里,幸福和痛苦中苦苦挣扎,他以一种毫不掩饰的方式,试图完成对现实困境的突破。那魂牵梦萦般的是对于中国画远离生活真实的一成不变的套路样式的疑问与追问,当艺术创作中偶然的激情迸发正逐渐远离我们而去时,在他那看似凝重的视觉图景背后,难怪又时时夹杂着的是一种嘲弄和玩世不恭。他的视觉图景与其说是一个场景,不如说是一个人生舞台的综合展演,而装扮这个舞台的则是那些充斥着情色、欲望、迷茫、孤寂、无耐而又呆滞的狂想少女,正是这些少女们的理想,带给刘庆和的却是“一种飘然欲仙的境界,时常把我们带到漫无边际的思维空间,创造的最初蠕动往往就来自于这一缕神思之中。”由此不难发现,青春期少女及其躁动的情绪始终是刘庆和的视觉叙事母题,自我生命与生存的焦虑体验则是其艺术心境的主要表达。他的视觉图景充满着梦幻与神秘,扑朔与迷离及理想与幻想的交织,青春期少女们的编码结构与经营,让阅读者感受到了在情色记录的讲述中的一种生命的律动。透过其个性化的视觉描述和其个人生活经验的表述,在淡淡的忧伤和浪漫的思绪、激情的想象、象征性表达中,实则隐含的是一种对已逝生命的留恋及对未来的憧憬与期盼,亦让人们体会到一种进入梦幻之境般的对关怀与关爱的渴望,更让我们清晰地洞察到刘庆和对激变的社会现实,激变的艺术人生所作出的激情思考和象征性表达。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刘庆和能经年累月地默默穿行在“女性”这个“花花世界”中,尽管这个“花花世界”是一个充斥着欲望、情色、消费诱惑的幻景,但生命的礼赞,情爱的交加,特别是让你时刻感受到一种与时间、生命、场域的无声对话,弥漫其间的则是现在与过去,生命与未来,已逝时光和生命记忆的混响,更有一种溢于言表的对青春的无限眷恋和生命的感怀。刘庆和将这种对话贯穿在青春少女组合的空间场域中,透过图像叙事把那些散发着无数青春的激情与梦想的离奇组合所生发出的那种梦境,幻境般的视觉体验引导并进入到刘庆和的另一种叙事情境中。难能可贵的是,情色的诱惑却又能让你不生发出半点的非分之想,但隐藏在其中的焦虑、不安与彷徨,失落与茫然,是否又是刘庆和和自我性格的一种自然流露?亦或说是他逃避社会现实的一个借口,亦或说是自我救赎的一种策略,但他的视觉图景所彰显出的那种传统与现代、现实与非现实、历史与未来、逻辑与非逻辑、激情想象与非理性,随机性、偶然性、必然性间的矛盾与困惑,在场与不在场间,是否又是刘庆和对激变的社会变革所做出的一种回应呢!
但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刘庆和既没有留恋过去,亦没有梦想未来,而是执着地面对现实,于焦虑和彷徨中一路走来,其思索的轨迹透过那一幕幕令人神思飞扬而又能激情想象,并令你回味又意趣无穷的情思记录的表象,刘庆和把自我对艺术和人生的思考轨迹倾注在他所精擅的“线”与“墨”的交融中,特别是那种最代表中国性的文化特征“线”的张扬。他凭借充斥着传统文化元素的线的表现力,去洞悉今天日常生活景观的异彩与纷呈,而透过刘庆和“线”的朴素与率真,及它由传统步入当代所散发出的那种穿越时空的情理与韵致,线的或婉转,或抑扬,或流畅,或温柔轻松,或苍劲挺拔而激烈。由此不难发现,刘庆和以传统水墨的方式,去回应激变的社会现实,用最传统的媒材形式去彰显自我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当代表达,他以在全球文化格局中的本土文化关怀,及在新的中国性的文化认知和艺术诉求中,以一个中国人所独有的智慧、才情、学问、思想,并以自我真诚而又真情的视觉描述,为阅读者带来的是一个视觉知识分子对激变的社会现实所做出的清醒思考和洞察性表达。
刘庆和所着力强调的是我们所熟悉的一种特别氛围,就是一种无名的不安全感可能会随时降临,其视觉图景中的少女无论怎样的编排经营,但漂浮感、不安定感则始终与他的视觉叙事相伴。透过少女们的姿态与神情,散淡的目光,忧郁的眼神,无耐无望,孤寂茫然中又夹杂着失落与厌倦,昭示出的不仅是对青春即将远去的失落,更是对这个虽看得清,却怎么也道不明的现实世界的恐惧与逃避,风云变幻的现实世界时常把刘庆和苦苦追叙的那种美好,那种向往击得支离破碎,他只能去构筑一个虚无缥缈的又令人迷醉的幻境,以满足自我在精神上的出走。正是这种偶然间、随机性的游离,也让刘庆和在瞬间闪耀出了灵感的火花。这难道不是他能够突破与超越惯常的水墨表达方式的理由吗!
当我们试图探究刘庆和的视觉修辞中的隐喻、象征、矛盾时,他总会低声地说,“回到手能掌控的时候,也就明白快乐就是来自于手指之间。”
其实艺术真的就如刘庆和所言,回到手控才是真快乐,刘庆和式的视觉叙事中的调侃、反讽和解构,到底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呢,还是给人以痛苦和折磨,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刘庆和的艺术就如同“虚幻和现实就时常交错倒置,也许把自己领进了一条深巷,深一脚,浅一脚,也许无意中踏进了一宽泛的空间之中,心情豁然开朗……在可以想见的未来时间里尚有话未尽……
幸福是写在他人的脸上还是自己的脸上,只有幸福的人自己最清楚。”(刘庆和语)
2013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