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妙笔应心自适无吝

时间: 2007.10.21

孙金韬:王晓辉是一位非常强调作品技术含量的画家,在作品形式语言方面的成功为其表现扫清了障碍,也为画家能够顺利地使那些抽象的形而上的思维转化为形象铺平了道路。实际上作为一位画家,其本分就是如何能营造出一个好的画面。因此无论是何种思考,其进行过程都是与画面的营造同步进行的。换言之,画家的形式语言不仅是其创作所必需的根据和手段,同时已成为他思考构思时所不须臾脱离的载体。

王晓辉努力创造一个独特的审美新图式,他的画与其他画家的作品比较要深入得多。这种深入实际上就是一种有别于其他画家而又能准确表现时代审美趣味,传达现代人感受的重要标志,是王晓辉写实与传统写实的根本区别之一,是使其作品具有符号化艺术的关节所在,也是王晓辉“审美新图式“的重要构成因素。毫无疑问,这一深入中蕴含了作者的审美欲求、思想感情和哲学观念。

王  平:王晓辉的写意人物画在看似夸张的画面结构和人物造型中,独具匠心地完成了从自然物象到艺术心象的转换,呈现出简约、空灵与朴拙的艺术风格,充分发挥中国画水墨淋漓与墨色交融的特点,追求意象的墨韵效果,并有意识地简化局部细节描写,强化了画面的笔墨和气韵的表现力,从而使作品产生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感染力。

郭  燕:现代具象人物与古典写意人物是王晓辉进行水墨深度探索与研究的两个自设命题,将前者设定为创造水墨现代视觉语言的学术起点,后者则是王晓辉自觉于传统的精神支点。笔墨语言相映互渗,具象人物与写意人物两种不同图式中的趣味充分实现了“兼容”。无疑,这也为王晓辉实现“两端深入”并“拉开距离”的学术理想扫平障°。因此,同样是古典样式的写意人物,王晓辉的写意作品笔墨已不同于传统古典人物画,而更多的是大气磅礴,磊落洒丽的线条,线与线之间纵横交错,意趣横生,给传统绘画样式平添了更多当代审美因素。

王晓辉的绘画艺术,无论是古典意蕴十足的写意人物,还是现代感极强的人物画,吸收传统艺术的精髓,探索现代水墨艺术的形式美感,都是在自觉意识的层面上所展开的;无论是主题性的创作,还是逸笔草草的遣兴,都在散发水墨的韵味与张力,这使得画¬面在两种语境状态中都有相当的视觉感召力和深邃的意境。

茅  虞:王晓辉的水墨人物作品笔墨灵动,内容丰富,他注重水墨本体的探索,成功的地把造型和笔情墨趣结合起来,虚灵气氛和韵味十足的立意相得益彰,这些似乎矛盾相逆的绘画形式被他统一在一种新的和谐与平衡中,充满了活力与生机,有种难能可贵的氤氲气息潜藏其中,赋予典雅的艺术气质。

王晓辉:传统笔墨不是学来的。仅以笔墨的方式去灌输或继承传统文化,这本身就是一个有限和间接的手段。况且,如果你是一个成熟的接受者,那么“接受”就绝非是一次性需要。肯定与否定、择取与放弃等等,应该是一个不断修养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不断解惑才有可能受益。面对博大精深的绘画传统,进行笔墨修养的成本就是要舍得花时间,或许努力一生都显得有限。如果心切的人仅以学到一些类似大师的笔痕迹象来明码自己的传统实力,或以学临传统的某些有限经历来充当自己标新立异的理据,那都是在亵渎传统,是在为光大传统帮倒忙。

中国绘画理论由上古重意(功能说)到重彩、重线、重色又到元明清重笔、重墨再到重趣,审美意趣的不断标新也折射出人物画(主要指工笔人物)、山水画、花鸟画从古至今笔墨视觉表现不断得到拓展的现实存在。应该坦然,我们虽难无从寻觅《步辇图》与齐白石虾虫之间的视觉关系,但无论如何都不敢否定二者之间在传统文化精神上的某种高度关联。这是一条有趣的线索,我们由此可以联想到自清末百余年来,源于写意人物而不断发展的具象水墨人物绘画新兴的笔墨视觉,又何尝不具有传统文化的某种精神实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