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来自内心的渴望,一种止不住的表现欲念,一种文化理想的诉求,诸多内部的外部的因素构成作品生成的冲力,铺天盖地的布满画室工作间的各个角落……激情与理智,物质与精神,心动与行动,不息的热情,闪光的点子,不懈的努力建构出09年毕业班学员的基本特征。
第五届班由研究生、研究生课程班、访问学者三个部分构成。傅保中和蔡明是访问学者,在职教授,学科带头人。他们都是带着创作课题来到这里以求对创作语言的深化。材料艺术语言的转换激发了他们的灵感与天性,在努力的实践,思考与实验中保中深有体会地道出“不换思想就换人”的感悟!他的语言成长随着他的自觉意识慢慢地发生着变化。他热爱写实,在语言转换实验中他用心地呵护着现实主义文化观,画面伴随这样的自觉出现了新的气象,这是怎样的一种转变?是一种文化自觉。
平日寡言少语的陈定根,踏实自觉,吃苦耐劳,对画的迷恋执着,如鱼得水一般。他行路低头无语匆匆,在画里似乎总抬着头望天,旁若无人,信天游荡,毛竹是他的家乡,毛竹是他的梦想。他喜欢画竹,他的为人处事自然也是效法竹之精神:未出土时先有节,达凌云处总虚心。一张白纸被撕碎了,如同破碎的镜片,你仍然是你,我仍然是我,世界仍然还是那个世界。只是被这些闪光的偶然碎片重组的世界呈现得更加锐利夺目。定根的作品是撕出来的还是拼贴出来的?难以简单的定论,显然也是在绘画的撕扯中寻找,并随语境而通变。撕掉了一个外在的真实,留下了一个内心感受的真实。拼贴是一种元素,当拼贴成为他的绘画一个元素时,拼贴就是一个出口,拼贴一个你的世界。
李学峰是个很有油画视觉感的画家,在绘画上有种坚韧的执着,自从上了纸艺专题课便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了。对中国纸的迷恋与彰显,使他几乎处于迷失的某种状态。他的作品单纯的锈黄生成得很丰富,斑驳地叠错出画面结构与空间,凹凸的六字真言时隐时现地强化了节奏的对比,游离在古朴、华贵、艰涩、神秘的风蚀残断之间。把你带入了青铜铁器的时代,他把此种语境意趣又链接在《沉浮1894的甲午战争启示录》上,凸显着沉重沧桑的历史感!化学元素非同寻常地作用着画面,使色彩的丰富自然更具物质性。尝试着语言转换中所带来的兴奋与惶恐。……当然,此种迷恋与收获承载着他能走多远?他将面临艺术语言的另一种难以割舍的抉择?
迷失的经历是难忘的,迷失未必不是一种好的状态。当你迷误入一种情境之中才失弃原本共知的你时,当你痴迷地贪婪获取之后回到原本的你时,你其实已不再是原来的你。经历了此种洗礼与综合,付出的虽已面目全非,但剥落净化出更本质的你将书写新你的宏伟乐章。
刘鑫、张国盛、张海欧都以相似的甚或近乎痛苦的砺炼前后抵达了彼岸。渴望而不可及的彼岸啊!这是多少学子的美好梦想。当你如此踏上彼岸时已不在兴慰自得,留住心田的只是种疲惫后悲壮的神圣与庄严。文化的自觉意识,对完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正如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业的结束正是你事业的开始。
刘鑫的作品可以归类为抽象。他是个踏实研究探索的类型。绘画多于物理现象而在刘鑫的作品中看似的物理已荡然无存,这里充分展示着化学反应生成的自然现象,自然生成的美在理性的有效控制中裂变出物质特性的自然状态,而这种包含造型与色彩关系于一体的生发状态,恰合于作者的有意而无意之间的精神诉求。艺术地视觉经验偶发在结果的必然之中,令人为的绘画所无法企及。化学观念对绘画的参与这一新的研究指向与转换语言的方式传达出化学物质的审美意义。物质与意义圆满着天人合一的精神,也许如此的挑战仅适合于他自己,这是复杂多变如同高温釉下彩的窑变进程,不可预知的不可重复的神秘莫测的结果令他兴奋、不安、期盼与成就,他也从中得到了心理的生理的一种精神满足。
国盛的《尘封岁月》以超时空的想象开启了尘封的计算机时代,让时间递进千万年,展示着未来世界对今天的发现。《时光印迹》是历史画创作“雷锋精神”的变体,画面看似抽象,但视觉元素都是具象的,残留的雷锋日记现成物在阳光下散落着,凝固了时光与残片。窗影形成画面结构,即形成空间的暗示又暗合着节奏的各种对比,明暗之间,厚薄之间,冷暖之间,正负之间,光明与黑暗之间等等,是视觉对比是心理隐喻,不是故事叙述。使人联想着从手记到计算机,从计算机到数字化,从数字化到……一个怎样伟大的时空超越啊!视觉经验启发着联想颇多地记录着那个淳朴时代的反思?光阴似箭精神永存。
是手?是符号?是印迹还是手语?这里传达出什么信息?这一直是张海欧创作中心里的悬挂,海欧生长在大庆,生命里蕴含着大庆人的气息,她也是班里年龄最小从学校进学校的80后。从未有过社会的经历,班里多次的历史画创作讨论,她徘徊于几个创作主题之间?“宋氏三姐妹”“铁人王进喜”“工业学大庆”等等,诸多的方案草图,诸多的语言实验,最终她还是把目光锁定在自己生长熟悉的生活里,与劳动相关的印迹里,联想里。这些手的符号来自于大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油腻污渍的手套,令人联想到背后的那个劳动光荣激情燃烧的岁月……质朴、热情、坚强、浑厚。也联想到开放后的中国所有的劳动建设工地,这些手的语言是人的形象,是性格,是力量,也是生活。无声的交流,劳动的呐喊,艰辛与快乐,野性与文明,发自生命最深处的呼唤。这是80后真挚地 “向劳动者致敬”。作品中的中国纸、中国墨、变异的彩拓、单纯的色料、丰富的手语,诸多中国元素象似默默地表述着各种生活情怀。
紧张的全力以赴的学习生活结束了,这只小海鸥从冰冻三尺的北大荒飞向祖国大地的南海前沿,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这是一届优秀而和谐的学术团队,他们的真诚与辛勤、认真与自觉耕耘劳作终于获得正果,可喜可贺!
导师由衷地祝贺他们迟来的毕业展圆满!
2009年11月9日写于北皋艺术区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