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时间:2011年5月15日下午两点
采访地点:北京环铁艺术区陈淑霞工作室
采访人:朱莉
记者:陈老师,你最近看什么书吗?
陈淑霞:我自己在编一本教材,所以比较忙碌。这本书是教育部的一个指定教材,针对师范学院教师培训这方面的,马上就要印了。
记者:您编的书的材料都是自己搜集,还是有一个团队呢?
陈淑霞:去年的一本是绘画基础,那是我自己编的,今年这本是个画丛,各个专业都有,版画、壁画、雕塑,所以基本交给各个专业来编,我来统稿,并且把他们调整成适合师范院校的教材。
记者:在教学上,美院的学生和师范类的学生有什么不同,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陈淑霞:美院的学生主要是艺术家的培养,师范类也有培养艺术家的成分,但是主要目标是培养老师,他们学的东西还要求能教出来,所以这方面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记者:我很多年前就看过您的画,颜色什么的特别好看,这些年来您的画题材、风格都没有特别大的改变,您为什么一直坚持这样呢?
陈淑霞:这是我个人的偏好,我比较喜欢静一点的。这跟我的性格有关系,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都非常浮躁,越浮躁越喧闹,我反而要找一种相反的东西,宁静是一种修养,是每一个人都很需要的。风格呢,我觉得没有必要刻意去改变,这是自然的形成,题材上呢,我画了一些油画与中国画的表现结合起来,我很喜欢中国画的表现方式,这些年有些刻意的去寻找契合点。
记者:之前你画很多女孩生活中的景象,现在又有了风景,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陈淑霞:开始了好几年了,我就是在想能不能把国画和油画结合得更密切一些,另外也是人生的一种思考,社会发展到现在已经很发达了,人的物质资料比以前更丰富,但我会思考人本身需要什么呢,这种物质对我们很重要,但是不是我们生存的目标呢?我会去想这些东西。希望借鉴一些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所以喜欢看一些中国的东西。对于山水画,人和自然贴近的感觉,是不是我们本质上所需要的?例如现在网络文化盛行,再发展下去,社会成为一个虚拟空间,我们在虚拟的世界里生存,这种生活我不觉得是最好最健康的。回过头去想,以前的人是不是比现在的人更健康呢?所以我愿意去画一些风景,去表现人和自然的接触。
记者:您的画很多是向内的表达,很个人、细腻、敏感,您对宏大的题材怎么看,有没有想过去关注?
陈淑霞:人的生活很具体,每天都要过,我不觉得我的作品很小,这得看你怎么看了,比如说我画水果,我画的时候当它是一种生命,从发芽到结果的过程,是一个生命的过程,生命不是一个很大的题材吗?包括我现在去关注人和自然的关系,我是去思考人活着干什么,所有人去工作是为什么。所谓题材的大小,要看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画。
记者:对,即使很小的东西,都包含对生命的态度和思考。
陈淑霞:肯定是这样的。我要表现的肯定是我感触最深的,我也希望去感染别人。比如表现痛苦,我不喜欢去描绘大哭啊、撕心裂肺啊,我认为那种含着眼泪的压抑,更让人惊心动魄,画面很静,但那种揪心却是很悠长的。
记者:你曾经说过你固执的认为你的感受和别人是不同的,这也是你执着画下去的理由,然而,一件作品能否引起和观众之间的共鸣也同样重要。那您认为引发观者共鸣和艺术家个性认知之间该怎么平衡?
陈淑霞:我创作的时候,我的感受肯定和别人不一样。作为一个艺术家,要抓住这种不同,不同是一种优势,都一样的话,观众就不想看了,你觉得自己不同了,就要发挥好,抓住这个优势。对于跟观众的共鸣,我想作品是视觉的,就要给别人看,那别人与你是否有共鸣,有多大程度上的共鸣,不可能是完全吻合的,这也是视觉艺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记者:评论家,尤其是女性艺术评论家,会认为您的创作是女性中的典型,更关注内心的细腻表达,您说过一个艺术家不会去刻意想到自己女性的身份,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批评家给您归类定义的时候,是不是有反感呢?
陈淑霞:也说不上吧,这是大家不同的工作。对于评论家来说,这样可能更好梳理一些,对一个艺术家来说,这一点很难。批评家把我归入表现艺术家这一类,但是我觉得有时候我很写实啊,因为我很尊重我的感受。但是批评家会认为你的画与写实派有区别,所以我们要有一定的宽容度。女性艺术家的这个提法,我觉得这本身就是歧视,为什么专门指出我们是女性呢?因为这是一个弱者、一个少数群体,需要关注,所以要提出来。我觉得艺术家都是在表达内心的情感,题材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是有感而发。只不过可能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记者:同期的女性艺术家的状态,你了解吗?
陈淑霞:我觉得跟男性没有什么区别。可能会有性格上的不同,女性还是会考虑的事情比较多,家庭啊、孩子啊等等,而男人不是不想考虑而是本身就考虑不到。这种区别可能是性格上的差异,尤其是中国的女性艺术家,都比较传统。
记者:您觉得家庭啊、孩子啊这些问题,会影响创作吗?
陈淑霞:很多东西需要磨合,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不太适应,一下子多很多事情,但是时间长了之后,任何事情都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假如心态平和,你当琐事为一个调节,就很快乐,你当做额外负担,就会很烦。我觉得对我不算什么困扰。
记者:你本科时候是民间美术系的,那时候学过什么课程呢?
陈淑霞:版画啊,水彩啊,摄影啊,种类很多,我觉得是我的优势,很多人认为这样是学而不专但是我觉得学了很多,我画的时候就不局限于某一个画种。面对我的画面,就是一个视觉艺术,没有画种的局限,我的视线比较开阔。
记者:那你觉得您什么样的学习经历是对现在创作影响最大的因素?
陈淑霞:我觉得就是学的种类多。你学了之后,是不一样的,哪怕你才接触几天时间,你就会关注,时间长了之后就会有一种自然的积累,这是很珍贵的。视线开阔和所学博杂,要自己学会平衡,学有所用很重要。
记者:您现在职务是副教授,也有一些课程,包括带一些研究生,谈谈您的教学。
陈淑霞:更多的是艺术实践和教学的转换,怎么把知识教给别人。在我的课程里面,是对艺术理解上的一个梳理,让学生写一些教学的感受、感想。我的课一般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会让他们画画,然后写一下课程教学的感受,之后我们再一起梳理总结。
记者:下一步有什么工作计划吗?
陈淑霞:现在环境很乱,展览很多,我不是很喜欢在这种情况下弄什么展览,我还是希望沉淀一下,编一些书,静下来,过渡一下。
记者:好的,谢谢陈老师!
陈淑霞:不用谢!
艺讯网记者:周彬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