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胡明哲:澄怀观道——反思中国岩彩绘画之历程

时间: 2011.5.17

一,一石击水岩彩激活了中国本土绘画的创作状态

二,破土发芽岩彩提供了中国文化语境中新的生长点

三,岩彩绘画的语言特征

四,岩彩绘画的国际交流

五,岩彩绘画的现状反思

一,一石击水,岩彩激活了中国本土绘画的创作状态。

岩彩——是1996年诞生在中国美术界的一个新概念。

岩彩绘画指以五彩的岩石研磨成粗细颗粒,调和胶质为主的媒介,绘制在纸,布,板,壁,金属上的作品。岩彩绘画具有物质存在与天然本色的审美特质,寓意物我同一和自然而然的东方哲学观念。岩彩绘画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脉和丰富的当代语言方式上下链接,多种可能的传达出当代社会的生存感悟。

岩彩材质的宽泛,决定岩彩绘画语言结构的宽泛,也决定岩彩绘画语义表达的宽泛。可薄,可厚,可单纯,可繁复,可具象,可抽象,可传统,可当代;亦可与多种媒介,多种技法相结合,表达多种艺术观念。十年间,岩彩群体曾以各种形式多次举办画展,创作风格多元探索,逐渐积累了一些好的作品。

展览纪实

岩彩群展:19次

2001中国美术馆第一届中国岩彩画展

2003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第二届中国岩彩画展

2004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第三届中国重彩,岩彩画展

2006中国美术馆第四届中国重彩,岩彩画展

2007中国美术馆第五届中国重彩,岩彩画展

2007中国美术馆中华民族文促会岩彩艺术研究中心

首届岩彩艺术展

2004黑龙江省美术馆黑龙江省第一届岩彩画展

2006黑龙江省美术馆黑龙江省第二届岩彩画展

2006台北官渡美术馆岩彩,重彩,胶彩两岸现代绘画的另一个向度

2006台中东海大学艺术中心岩彩,重彩,胶彩两岸现代绘画的另一个向度

2008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晤对材质中国岩彩绘画邀请展

2008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晤对材质中国岩彩绘画邀请展

2008798艺术区锦都艺术中心自由自在绘画语境中的材质表达

2009厦门市美术馆海峡两岸岩彩,胶彩画巡回展

2009台中东海大学艺术中心海峡两岸岩彩,胶彩画巡回展

2009上海大学美术馆东方岩彩绘画

2010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美术馆溯源岩彩绘画

2010798艺术区三度半艺术中心水落石出岩彩绘画邀请展

2010新疆艺术剧院寻源龟兹岩彩,重彩,胶彩绘画交流展

中国本土岩彩个展9次

熊文韵

1996中国美术馆

接受熊文韵撰文之托,胡明哲将酝酿已久的“岩彩”概念作为主题,著文《以岩彩为契机》。文章被张贴在中国美术馆,被[美术观察]杂志发表,从此“岩彩”一词进入中国美术界。

胡明哲

1999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0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0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1福建省画院美术馆

陈文光

2004广东省美术馆

张爽

2004中国美术馆

卓民

2003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2004中国美术馆

出版与发表

2001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岩彩画艺术]胡明哲编著

2002人民美术出版社[良师画室]胡明哲岩彩人物画技法

[良师画室]胡明哲岩彩静物画技法

2003辽宁美术出版社[岩彩画教室]吕子杨编著

2007—2009今日艺术杂志社[东方岩彩]杂志

2008荣宝斋出版社[东方岩彩绘画]11人集

2008北京出版社[东方岩彩创作工房]22人集

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国文联美术大事记编委会主编

中国美术大事记2008年卷岩彩作为独立画种入编

中国美术大事记2009年卷岩彩作为独立画种入编

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中小学美术]杂志

2009年连续3期[中国岩彩画家]专题介绍,

2010年全年6期[中国岩彩绘画]专题连载。

以岩彩作为主题的论文及评论:

国家级核心期刊若干次,民办期刊报纸若干次。

2003年10月——2004年1月天津美院主办的[中国书画报]

连续12期举办因岩彩画获奖引发的关于中国画标准的辩论。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以岩彩为主题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学位论文若干。

教学实践:

学院工作室: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岩彩画工作室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岩彩与综合材料工作室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画材料[岩彩]研究与创作研究室

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岩彩画研究所

学院课程: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材料表现工作室研究生

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选修课程本科生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部综合绘画高研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生研究生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生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

集中办学:

安徽大学美术学院[岩彩画高研班]

黑龙江美术家协会[岩彩画高研班]

中国人民大学美术学院[岩彩画高研班]

文化部科技开发中心[重彩与岩彩高研班]

正在应用的岩彩相关画材:

[姜思序]创始人:苏州姜氏

[金碧斋]创始人:王定理

[天雅画材]创始人:王雄飞

[丹青画材]创始人:蒋采萍

[图腾画材]创始人:王志州

[天赐画材]创始人:丛岩

现代岩彩画的表现形态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建构了与当代艺术审美旨趣相适应的色彩、材质美感的视觉艺术的新经验。也使我们突破了传统制作模式和以水墨形态为主导的表现框架,开掘和拓展了中国当代绘画表现的新途径,丰富了当代视觉艺术的形式语汇,使绘画的表达方式更适于反映时代精神和当代生活以及促进国际交流。从水色到岩彩的材料转移,催化了中国当代绘画在创作理念、审美追求和形式美感方面的新变化,增强了现代艺术的视觉冲击力,加快了中国绘画由传统表述方式向当代表现转型的进程。

——冯远2001首届中国岩彩绘画展前言

二,破土发芽,岩彩提供了中国文化语境中一个新的生长点。

20世纪末,在中国绘画界,一种以矿物颜料加动物胶的绘画媒材——岩彩,受到广泛关注。它虽然不能说是一种新的媒材发明,因为就其色粉与调和剂而言,早已出现于古代中国画特别是壁画之中,但对于宋代以后一千余年的以水性颜料为主的中国绘画,它却提供了语言乃至观念变革的巨大可能。它不仅变革了中国画的“画法”,从洇渗的宣纸到可以附着厚层的纸板,从锥形毛笔到平头板刷;从水墨到矿物颜料与胶;从书法式的挥写到涂刷,拼贴等各种手法…..它也更新了中国绘画的“看法”,色彩,制作,媒材等观念因此被重新正视。岩彩已经成为中国绘画当代形态建设最可倚重的力量之一。

——牛克诚2007[东方岩彩]杂志第2期主编寄语

面对社会转型的种种困惑,面对激烈的文化冲突,中国本土画家最需要的是能从心里感觉到自己还有生生不息的原创活力!材质与精神是不可分割的,二者互为载体。岩彩虽是一种自然物质却和某种时代精神及某种文化变迁刚好契合;从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刺激了我们,使我们获得了精神的解放。岩彩绘画是中国本土绘画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演变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中一个与众不同的新的生长点,已经成为多元拓展的有活力的语言方式。

运用天然材质进行创作,遵从自然而然的创作方式,创作者必然由“以人为本,为所欲为”的状态,进入一个更宏观,更深邃的宇宙境界,逐渐观照自我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反思今日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觉悟到我们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与精神危机。

—胡明哲

面对全球的环境恶化,作为当代艺术家难以沉默。我选择恒古不变的天然材质岩彩,也选用人类现代科技成果集成电路板,以此为创作媒介挥洒建构,意在表现人类和自然的冲突,争斗,相互侵蚀。采用俯视之角度,是想提醒人们敬畏自然规律,克己之行,安危在德。

——徐牧原

虚拟化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逃离的生存现实,当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柔软和虚无的时候,抓住仅存的一点真实也许是维系生活中岌岌可危的存在感的有效途径。对我来说绘画不再是虚幻的图像,而是人类行进道路上实实在在的里程碑。这也是我坚持在绘画中使用更具存在感的材料的原因。

——马佳伟

岩彩”的使用使我们能够看到人类久远的绘画艺术。重视并且深入的研究岩彩使之发扬光大,对于当代绘画的发展至关重要。

——吴长江2007[东方岩彩]杂志第1期

“岩彩”的价值远不在其物质的属性上,他的价值实现应该是文化的实现。支配每一个画家在材料语言上的作为,是从事艺术的文化情怀。在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提倡在“岩彩”领域的创造,不是退回狭隘的材料语言轨道,而是试图找到表达与表现的新的出发点。为此,需要在“岩彩”的运用中提升包括观念在内的绘画的文化含量,使这种媒材导引画家通往富有生机的创作道路。

——范迪安2007[东方岩彩]杂志创刊词

三,岩彩绘画的语言特征

艺术创造的核心价值:艺术观念的不同和表意方式的更新。

新文体的诞生不能依赖旧文体的改编和拼凑,新文体代表一个新视角。新视角产生于回归原点,重新发现。

新文体是否成立——是否具有清晰的内在逻辑:

语言要素,语法结构。语言魅力,语义内涵。

矿物——指单一的结构体;矿物是固定元素组成的固定的结构。

岩石——指矿物的组合,是很多矿物组成的一个结合体。

岩石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天然岩石也包括合成岩石,他们的成因虽然不同,但都是矿物的集合体,都具有显晶质(肉眼可视)或隐晶质(非肉眼可视)特征。

人工合成的岩石中,有的基本材料就是长石,方解石,高岭石等岩石,例如水泥,腻子粉,大白粉,珐琅等,有的则是以自然不存在的物质,如二氧化铁等等人工培育合成,如人造矿石,这些都被称之为合成岩石。

就像你们的“岩彩”命名,含有“综合之意”,若是叫“矿彩”那就意味着“单一之意”了。

——胡克[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院长]

岩彩不等于中国的古典矿物色,也不等于日本的岩绘具。岩彩是开放综合的概念,既包含两者在内,又有新的内容和涵义。

在我看来,一切存在都是大宇宙的一种密码,岩彩语言也是宇宙创造的密码之一。所谓密码即未经破译和解读的语言,一旦破译和解读就会产生不同于其它语言的独特表现力。中国最早的手工劳动典籍[考工记]里说:“智者创物,巧者述之”我想活用这八个字解释材质。“智者创物”就是上帝创造了各种动物,植物,矿物,包括各种彩色的岩石,并赋予他们以密码和灵性。密码就是有待解开的语言;灵性就是有待沟通的情感。“巧者述之”就是艺术家要述说这种语言,运用这种语言。有些语言密码已经解开,有些还没有被完全解开,我们试着去用,在用的过程中加深对它的理解。

——翟墨2008[东方岩彩]杂志第4期

岩彩材质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粗细不同的晶体颗粒,以水落石出的方式呈现出一种天赐魅力。选择岩彩材质进行创作的画家,其实都是在意一种“岩性”:固体颗粒的物质存在感,都是喜欢一种“岩意”:坚固、苍茫、神秘,都在追求一种“东方精神”:天然结晶,天人合一。今天的中国岩彩绘画,希望站在中国的当代的文化语中,对岩彩材质进行重新解读,并且赋予它新的语义内涵。

岩彩绘画的语言特征:天然结晶,物质本色。

异质共构,迹象表意。

语言要素:形态抽象色面为造型骨架。

色彩岩石本色有限定搭配

材质晶体颗粒及物质痕迹。

语法结构:平面叠加,异质共构,迹象表意。语义象征:回归自然,觉悟天道,反思人性。

课程设置

视觉语言基础课程:

1,[形态繁衍]课程

a,选择填空b,微观形态c,由此及彼

2,[色彩配置]课程

a,辨识色差和色域b,摆布色彩的关系

c,抽取和转移d,抽象色彩表意

3,[材质转换]课程

a,材质采集b,材质体验c,材质转换

岩彩绘画专业课程:

1,文化考察课程:

探寻石窟壁画特殊形式和岩彩媒材的特殊魅力,

深入理解东方佛教文化的精神理想与表现方式。

现场观察,详细纪录,书写考察报告。

2,壁画临摹课程:

通过敦煌壁画临摹,理解中国本土绘画渊源。

体验岩彩材质魅力,学习岩彩绘画基本技法。

从形,色,质三方面深入解读传统艺术精华。

3,语法实践课程:

选择岩彩代表性语法,作为实践的主题,

如:摧残,剥落,刮刻,交融,积淀……

对单一的岩彩材质进行多样的处理,彰显其物质属性,

力所能及的体验变异语言要素的多种可能性。

4,命题创作课程:

[心象风景][自我表现]

深入理解岩彩材质及其精神内涵;

与自我的内心世界相互联接,

完成2幅100cmx100cm小型创作。

在中国,岩彩是有历史记忆的材料,所以有存在意义;岩彩的使用应该无所不在,才能提高它的位置,才可以和已有的绘画形式形成一种对抗——积极的对抗。

—张晓凌2007[东方岩彩]杂志第3期

岩彩材质作为关键的语言要素;形成自己特有的语法结构,审美特征,语义象征;针对当代中国的文化语境;这是岩彩创作的核心价值。

岩彩材质可以多向拓展:既可以独立成为一个画种,归属中国绘画;也可作为一个特殊材质——代言东方色彩和中国意境,进入材质语言的创作体系。无论是立足本土——色彩的中国画,还是走向世界——材质语言当代表现,岩彩都具有不可取代的文化价值和意味深长的审美魅力。

四,岩彩绘画的国际交流

所谓文化交流,并不是把对方请进来与另一方相互会合,而是

相互聚集,相互推进,产生关系,并且在其中诞生出新的东西。

——河北伦明[中日美术交流有感]1997年第9期[美术]杂志

岩彩绘画再次引发今天中日绘画之间的深度交流,因为共处于东方的文化语境,共同面对同一的媒介,却有文化背景的差异和价值取向的不同。然而,这正是文化交流中最有意思的地方。

日本美术界对于“岩彩”命名问题十分关注:2008年,中央电视台[高端访谈:平山郁夫]节目中,使用了“岩彩”一词;著名美术评论家,多摩美术大学教授米仓守先生认为: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汉字文化圈的美术同盟的建立或许是本世纪的艺术理想,其中“岩彩”正是关键词。2009年-2010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京都市艺术大学在上海和京都两地举办了中日岩彩绘画展,京都市艺术大学校长潮江宏三先生在日本[经济新闻]上撰文[让岩彩回到中国故乡],他回顾古代中国岩彩画对日本美术的影响之后说:“现在是我们向中国报恩的时候,…展望亚洲的未来,包括日本画在内的岩彩画,无疑将大有作为。”2009年,东京艺术大学文化财产保护学博士荒井经先生把[谈岩彩命名]全文翻译为日文。2010年,由日本文部省专项经费支持,以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馆长关初教授领衔6位日本理论家和教授,成立了[关于中国岩彩画的登场和战后日本画技法]的专题研究小组,相信以岩彩作为主题的中日文化交流会逐渐展开。

五,岩彩绘画的现状反思

岩彩绘画的现实处境十分尴尬:

明确的继承中国文化传统,却遭遇传统绘画的极力排斥,因

为我们已经远离了传统模式。

身处当代中国,真实表达内心感悟,但遭遇当代艺术的严肃

质疑,因为我们的思想并不具有颠覆力度。

绝大部分的教学与创作处于业余状态,创作水平无法提高。

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岩彩绘画是否有必要独立存在?

西方的当代艺术有西方艺术史的演进逻辑,中国的当代艺术

应该明确自己的文化特征,疏理自己的演变逻辑。

中国本土绘画应该尊重自身的真实状况,找到自己的真实

问题,变革属于自己的语言方式。

中国文化已经多元繁荣,岩彩绘画只是并列其中的一元。

再多的新生事物也不能取代中国主流文脉中的自我新生。

岩彩绘画的独立标准:东方的哲学内涵,明确的语言特征,针对当代的中国语境。

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岩彩绘画到底属于什么性质?

1,不是个人情趣,不是旁门左道。因为“岩彩”概念大跨度的涉及了古今中外的不同领域,才会持续15年之久引人争议。因为“岩彩”材质深层次的触及了不同年龄和不同背景的画家的心灵,才会促使很多人不计较功利得失的参与实践。

2,不只是一个艺术流派。无论是对于岩彩的质疑与批判,还是岩彩创作者的思考与实践,都没有停留在形式与技法层面,亦没有统一的群体风格。

3,不是西方当代文化思潮包括日本当代艺术的复制;也不是中国流行的大众文化的附庸。

1,这是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完全同步的一个文化现象。这是正在发生的鲜活的中国现代绘画史,这一现象值得学术界的解析与反思。

2,这是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不再从中国的角度看世界。是当代的中国画家站在国际文化大背景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这是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既定认知的挑战,是对于其既定结构的扩展。

3,这是本土艺术家在中国文化演变中,自觉的由内而外的自然而然的转型实践——疏理中国文脉,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以此作为切入点,建构本土绘画的当代新形态。

4,这是东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象征:道器同一,大道致简,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5,这是针对浮华伪劣,急功近利的中国社会现实,一种自觉的反省和无言的批判;这是针对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被残酷破坏的人类生存现状,一种反向的生存选择。

岩彩绘画的存在意义:中国文化精华,唐代流传日本,20世纪末回归本土,已初步形成与传统绘画和日本绘画不同的创作理念。在中国社会变革历程中具有澄怀观道的精神意义;在中国文化变革历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建设意义。

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借助一个媒介,完成观念的转换和心灵的升华,已经享受到艺术生命中最大的愉悦。

作为一个自然的物质——平凡的无在无不在,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历经沉浮,使得东方文明转换传承,引发本土绘画表意方式更新,其意义不言而喻。

在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急剧变革之中,并非努力坚持一个应运而生的概念,我们所坚持的或许只是一种被激活的思想,一种被激活的状态。今天的一切事物都是不确定的,不能妄下结论。岩彩绘画是否有明天,并不只是理论的问题,还必须由作品决定。为此,我们还要继续怀抱虔诚,艰辛实践。

即使岩彩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只是一闪而逝的流星,也仍旧值得庆幸:因为它划破了沉寂的时空;让我们发现了问题;参与了解决问题的实践;也留下思考与创造的痕迹。

作者:胡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