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喜吾爱》收入了作者近年来优秀的散文随笔作品,包括读书随笔、艺术创作随笔、艺术圈人物记录等。文字优美、细腻,包含深刻的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同时,书中搭配了作者大量的优秀画作。制作精良,值得珍藏。
杨福音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湖南画坛仿佛从来不缺智者,画匠们除了有根妙笔,还有颗慧心。齐白石的“智”是古拙憨厚的,黄永玉的“智”又是毓秀灵锐的,与他们不同的是,同为湘人的杨福音的“智”却是水性的。出生于湖南,却成名于广东的他,被两条著名的大江大河——湘江和珠江——赋予了灵动的人生气韵。难怪,他所之专擅,也是拥有同类气质的水墨画。
大概是艺术各门类之间总是相通的吧,《吾喜吾爱》一路读下来,不由得暗叹:妙哉,文笔竟与其画笔一样好!吾认为:不管是画作,还是文章,皆源自一个人的内心修为和学养积淀。
而美学教育的最高境界,必定不是学院派崇尚的技法,理应是某种胸襟或气度,似乎有点虚幻,却是与生活紧密相关:只有带着一种思考的态度去观望和凝视人生百态,如此,方能从真实的原汁原味的生活中抽离出最核心的规律。艺术,从内核上而言,不就是表现生活本质的一种传播语言么?虽没有机会近距离地观赏杨福音先生的画作,但从这些至清至真的文字里,倒也能阅览一个对人生、对艺术有所锐见的老者的情怀。
书中收录文章,少见对于绘画技艺的阐释,却多为老人在艺术创作之余,对于绘画的认知和艺术精神的探索,这属于穿越“行为”的表层而直刺“意义”深核的内省式地自我观照。尤其佩服杨福音先生在开篇探讨的“纯粹”之论,在他看来,出身官宦之家的王羲之一生却淡泊宁静,还有身居高门广厦的纳兰性德,他们竟能抛弃掉那些为世人痴迷的功名利禄,像个孩子一样单纯,转身投入“纯粹”的大美境地,终于在书法和诗词方面获得了相当深厚的成就。这大概就是杨福音先生所推崇的艺术家应有的情怀,用更通俗的话来说,这个世界最怕“认真”二字,大概就是对这种境界最好的解释吧。
围绕这个问题,杨福音先生进行了发散式地思考,甚至认为“解没解决文学的问题,是检验一个画家能否拿出好的作品的重要条件”,因为文学的滋养,能帮助一个画家成为一个心志高迈、清澈的人,远离了物质,而离精神更近一些。因此,脱去了“俗”的束缚,这样内心纯净的人要想获得绘画上的成就是并不难的。
所以,在广州生活的时间里,杨福音先生却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阅读上,除了绘画史等艺术史籍专著,他还读张爱玲,读胡兰成,丰富而散逸的阅读体验让他获得了一种触类旁通的启发和点拨,更有助于一个“画者”脱离了纯绘画的本体意义,获得了眼界和理解力的另一重提升。
随着书中各篇文章的徐徐展开,杨福音先生谆谆辅助我们如何怀揣一颗高旷清亮的心来读书、看画。闲淡的语气中却时有玄机:比如他说在古代,遇上不懂画,不爱画之人,你便万万不要在他面前打开画轴,因为书画打开一次就损伤一次。此语一出,立刻引发了我的深思:从物体的耗损度来说,自然是减少使用次数越易保存,然而,恐怕杨福音先生还有画外之音,那就是,任何一幅画作同样是富有七情六欲的生命体,连它与人——也就是欣赏者——的相遇,也须得像人间无数真情一样讲求某种缘分和相通的灵犀。
从《吾喜吾爱》一书看来,审美观的树立皆与人的知识、阅历、思考密切相关,同时,它也决定了绘画者和赏画者的画品和人格。它们似乎远离生活,其实,仔细琢磨起来,竟是另一种精神的高级创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