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博大的宇宙之心——以孔子的唯物主义宇宙观欣赏刘国松先生的艺术成果

时间: 2013.4.3

刘国松先生的作品举世无双,绘画技法独一无二,创作理念独树一帜。他以博大的宇宙胸怀拨开了传统笔墨的迷雾,打开了一个崭新宽广无限的宇宙世界。我发现在他的“宇宙系列”巨制中,展现了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在《易经》系辞、卦辞的文言中,仰观天象、演绎日月运行的广宇境界。在他的人品中激情的释放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宇宙胸怀。

他的艺术成果,超出了传统的笔墨范畴,拓宽了中西方艺术理念。所以引用传统画论观点和西方的构成词语,都无法准确的兑现先生的艺术成果。他在逆反传统中建立了自己新的传统,在表现技法理念中又濒倒了黑白两大体系。所以刘国松先生的作品在国际上才有惊天地、涕鬼神的艺术境界。先生说传统绘画是笔墨在白纸上画皴法表现景物,而他是以黑底托出留白的皴法表现景物。他以传统笔墨的“黑”的反向罗辑思维,建树自己的“白线”体系,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统笔墨”——丹青高雅,“白线”构成——激情张力。一黑一白、一刚一柔相互托衬的东方唯物主义宇宙观的经典哲理。

以“黑白符号”表现宇宙万物的演变规律,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图式,可追溯到远古三皇朝代。华夏鼻祖伏羲氏的《河图》。大禹的《洛书》均以黑、白符号表示九、十、奇、偶,阴阳变化的洪范大衍之数,演绎天体物质运动的框架公式,并为史后昌姬划八卦、六十四卦奠定基础。孔子作十翼卦辞、爻辞、陈攒创造《太极图》,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都没有离开以黑白符号表示阴阳对立统一的理念。

(卦象演变图)

在中国历代绘画史中,第一次出现刘国松先生的“抽筋剥皮皴”,以“白线”机理皴法表现景物,再现了“太极图”阴阳两鱼环抱,黑白相依、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知白守黑”的哲理,作品《日月相随》就是幅完美的《太极图》。

《易经》文化系统是中国文化精华,是中华文化百家学说的思想宝库,既有天道规律,地道法则,又有人道准则和美学理念,是全人类智慧结晶,在世界享有极高的地位。

在刘国松的鸿篇巨制《午夜太阳》、《来去自如》等作品中再现了孔子在“干为天”卦辞中壮观的宇宙景象。“大哉干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立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的大宇宙天体气派。《易经》中隐秘的将“日月”比喻作“龙”,乾坤阴阳,日月运行,周而复始,构成了东方的道家的神迷色彩。刘国松的大地、日、月运行篇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故能弥伦天地之道”的孔子唯物主义宇宙观,宏扬了华夏民族文化。

刘国松先生的《月蚀》作品,形象精彩的再现了乾坤两卦十二爻辞的一个月的时空月象景观。干为天卦的六个爻辞,由“初九潜龙勿用”到“上九亢龙有悔”,是说阴历初一日开始,月亮在地下上升到十五日的前半个月的时空月象演变景象(见月象图表)。“坤为地”卦的六个爻辞是由十五日“上九见亢龙有悔,群龙无首”到三十日月亮下落的时空月象。(见卦象演变图)

《月蚀》作品抽象的演示了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壮观景象。作品《日月相随》、《距离的组织》展现了“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日月合璧,天体出现的彩云景象。先生的《宇宙系列》作品无不散发着孔子的唯物主义宇宙观思想,由于先生有高深的学知修养,才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宇宙图式“,他的作品由此进入了茵蕴鸿蒙,神游八极、吞吐大荒的宇宙境界。由于笔者的学知初浅,仅从《易经》角度欣赏拙鉴,望同仁指教。

文/白海
2013年